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方法18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成4组。组1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875%、组2为8.875%~12.55%、组3为12.55%~16.225%、组4≥16.225%。比较各组初诊时的临床及生化指标特点、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2-%B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2-%S。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其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比率显著上升,酮症发病率亦上升。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明显下降。各组HOMA2-%B呈明显下降趋势,且组间HOMA2-%S无显著差异。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受损程度较其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更为严重,且初诊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者,其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7例继发性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肽水平也较治疗前上升。结论:提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较好的控制血糖,并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瑞格列奈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瑞格列奈能够改善胰岛素一相分泌,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和安全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约衰竭50%,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胰岛B细胞功能的逐渐下降是高血糖逐渐发展的驱动力。瑞格列奈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能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2型糖尿病早期甚至发病前即失去了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伴随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分泌质和量的改变,表现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消失。控制好血糖有可能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本研究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评价这种药物的降糖作用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目前认为T2DM的治疗既要立足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又不能忽视保护、改善和进一步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多个临床科研的结果证明胰岛素泵(CSⅡ)对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效果。本研究通过比较CSⅡ与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MSⅡ)治疗对精氨酸刺激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对血糖控制情况,探讨不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血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精胰岛素对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利强  王川 《中国医药》2006,1(3):161-162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及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28例初次诊断的T2DM并高血糖(空腹血糖≥11mmol/L)患者,给予2周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三餐配合使用速效胰岛素);停药随诊观察。结果2周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复诊患者中最长的已经半年不用药物,仅靠控制饮食和运动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的T2DM,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受血糖浓度的调控,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糖尿病时胰岛相应β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曲线出现分离现象,因此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口服75 g葡萄糖后30 min,1,2,3 h,血标本胰岛素浓度可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1],许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2DM)认为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不积极治疗,但2DM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因素[2]。本文通过分析2DM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来帮助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猛,在2009年10月21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在《糖尿病地图》(第4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触目惊  相似文献   

9.
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欣荣  于梅 《河北医药》2007,29(12):1330-1331
目的 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 治疗组3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进行2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 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在治疗的(3±1.8)、(7±2) d达到控制目标;3个月时HbA1c达标,对照组HbA1c不达标,治疗组治疗3个月时自身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P<0.05).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短时间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尽早控制病情,改善及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和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空腹血糖(FBG)7.0~11.0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30例)实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第2组(32例)接受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并测定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B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HBA1C降低更显著。结论3个月后2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T2DM)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在不良生活方式、紧张、应激、感染等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其特征表现为多种代谢异常(骨胳肌、脂肪组织、肝脏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力降低而导致的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长期发展则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黄芪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明确中药饮片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作用及相关机理,为临床中药饮片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饮片黄芪治疗组两个亚组。对照组: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依据血糖水平给予胰岛素治疗,一般应用常规胰岛素0.2~0.3U/kg,3次/d,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饮片黄芪20g炖服,2次/d,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每4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标。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且此种作用通过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正>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类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三磷酸腺苷(ATP)依赖的钾离子通道的相应受体,直接刺激胰岛素释放,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并使两餐间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基线水平,同时也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1]。瑞格列奈属于此类新型降糖药,可促进早期胰岛素分泌,其效果已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或格列美脲对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对60例经为期约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达标的初诊T2DM患者,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值,计算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 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以30~120 min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和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比值(△AUCI 30-120/△AUCG 30-120)表示晚相胰岛素分泌能力。然后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和格列美脲组,分别接受瑞格列奈和格列美脲治疗,维持6个月后重复行OGTT,检测上述指标。对口服药物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自身比较。结果:瑞格列奈组△I30/△G30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UCI 30-120/△AUCG 30-120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美脲组△AUCI 30-120/△AUCG 30-120显著上升(P<0.05),而△I30/△G3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以促进早相分泌为主,格列美脲以促进晚相分泌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胰岛素和胰岛素原在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NGT)44例和初发2型糖尿病组(DM)30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胰岛素原(PI)、真胰岛素(TI)。结果糖尿病组的PI水平、PI/IRI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其TI/IRI低于正常对照组,且PI/IRI及TI/IRI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PI、TI水平的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T2DM患者测定PI、TI水平更能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减少PI对检测结果干扰。  相似文献   

16.
17.
<正>本研究选取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瑞格列奈(诺和龙)联合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治疗,对照  相似文献   

18.
林丹红  史虹莉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2):115-120,125
基于肠促胰岛素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如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DPP)-4抑制剂,具有降低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以及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等优势,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且治疗前景良好。本文综述肠促胰岛素相关研究及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出诊Ⅱ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后行糖负荷实验,检测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患者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在60min、120min、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保守治疗5年以上药物继发失效,再行强化治疗患者则无此差异。结论初诊Ⅱ型糖尿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可减少高血糖毒性作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部分胰岛-β细胞得到修复。而保守治疗时间长、见效慢、胰岛素分泌差者,胰岛-β细胞呈不可逆性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对血糖达标的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理化检查结果有明显变化。结论此治疗方案可行且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