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晓玲  汪涛  李明众 《医学争鸣》2007,28(18):1680-168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腺体组织,以及12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血浆和乳腺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47.1%(32/68),患者血浆中同样DNA变异检出率33.8%(23/68).血浆中DNA甲基化状况与乳腺癌组织的甲基化状况显著相关(r=0.906,P=0.001).检测血浆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71.8%,特异性97.2%,肿瘤组织及血浆中游离DNA甲基化异常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ER,PR和cerbB-2状况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未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血浆中、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甲基化变异.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中的变异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受者原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后局限性UTUC并且排除既往或同期合并膀胱肿瘤的病例共38例,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和术后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其间膀胱复发率42.1% (16/38),其中75.0%复发于术后2年内,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肾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肿瘤为多中心和累及输尿管下段可增加膀胱复发风险.术后2年膀胱复发率,原肾AAN组为62.5%(5/8),肿瘤多中心发病组为46.2%(12/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多中心发病(HR=2.603,95% CI=1.529~8.906,P=0.019)和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2.179,95% CI=1.085~8.093,P=0.038)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UTUC经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膀胱复发率高,大多数病例于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中心发病和原肾AAN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3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组织中GSTP1、APC、DKK-3、RASSF1A、DAPK、EDNRB、TNFRSF25、P16和MGMT共9种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RASSF1A、DAPK、EDNRB、TNFRSF25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程度相对比较高,分别是83.3%、75.0%、85.0%、70.0%和55.0%,而APC、DKK-3、GSTP1和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分别是3.3%、25.0%、23.3%和5.0%.甲基化程度与病理分级和分期没有显著关系(P>0.05).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RASSF1A、DAPK、EDNRB、TNFRSF25和P16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是91.7%、95.8%、83.3%、70.8%和33.3%,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RASSF1A、DAPK、EDNRB、TNFRSF25和P16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是77.8%、61.1%、91.7%、69.4%和69.4%.结论 在尿路上皮癌中RASSF1A、DAPK、EDNRB、TNFRSF25和P16基因甲基化过表达.DAPK和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可能有助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和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定位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膀胱肿瘤RASSF2A及NORE1A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膀胱癌中,RASSF2A、NORE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54例膀胱癌组织及其相应癌周正常组织RASSF2A、NORE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1)RASSF2A检出率仅为2/54,NORE1A仅为0/54;(2)相应癌周正常组织和3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未发现该基因高甲基化改变;(3)甲基化状态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SSF2A、NORE1A在膀胱肿瘤中的甲基化率较低,并不适合进行临床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T2N0M0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患者长期生存情况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T2N0M0 UTU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235例T2N0M0 UTUC患者纳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53(3~142)个月。入组患者中男性95例(40.4%),女性140例(59.6%);患者平均年龄(66.73 ±10.49)岁,末次随访时共有74例(31.5%)患者因肿瘤死亡,96 例(40.9%)患者出现膀胱复发,中位死亡时间及复发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19.5个月。患者的3年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9.1%和85.9%;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5%和80.2%。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55岁 (HR=3.138, 95%CI: 1.348~7.306, P=0.008)和肿瘤直径大于5 cm (HR=3.320, 95%CI: 1.882~5.857, P<0.001)是T2N0M0 UTUC患者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HR=1.757, 95%CI: 1.159~2.664, P=0.008)和肿瘤低分级(HR=1.760, 95% CI: 1.151~2.692, P=0.009) 是T2N0M0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T2N0M0 UTU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预后较好,肿瘤复发率同非浸润性UTUC相当,但复发较早。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年龄大于55岁是T2N0M0 UTUC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发生在输尿管和肿瘤低分级是T2N0M0 UTUC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建波  廖于峰  魏任雄  贾广成 《浙江医学》2010,32(6):843-845,848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尿沉渣细胞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病理确诊的39例膀胱癌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检测膀胱癌肿瘤组织和配对的尿沉渣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异常频率,同时以45例非肿瘤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的相关检测情况作为对照,分析膀胱肿瘤患者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情况.结果 膀胱癌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61.5%,24/39)显著高于非肿瘤组(4.4%,2/45)(P〈0.01),非肿瘤组与志愿组间(阳性率为0)并无明显差异(P>0.05);尿沉渣RASSF1A基因甲基化对膀胱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1.5%(24/39),特异性为95.6%(43/45).性别、年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与RASSF1A基因甲基化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膀胱癌肿瘤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9.2%(27/39).膀胱癌肿瘤组织和配对的尿沉渣同时出现RASSF1A基因甲基化为20例,同时仅出现非甲基化为8例,两者明显相关(P〈0.05).结论 RASSF1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是膀胱癌的早期事件,其异常甲基化状态可能成为非侵入性诊断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对初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初次经TURBT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T1期的尿路上皮癌的533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2组:A组为尿路上皮癌(单纯型)441例,B组为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种临床病理特点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 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运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与初次TURBT术后pT1期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评估影响其RFS和PFS的因素。结果: A组单纯尿路上皮癌441例(83.05%),B组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90例(16.95%)。B组与A组比较更易具有高级别肿瘤(P<0.001),同时B组较A组有较高的复发率(P=0.018)、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P<0.001)以及较高的进展率(P=0.001)、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0.001)。B组与A组比较,年龄(P=0.185)、性别(P=0.135)、吸烟(P=0.728)、肿瘤大小(P=0.436)、肿瘤数目(P=0.112)和膀胱灌注(P=0.05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吸烟(HR 1.34, 95% CI 1.00–1.79, P=0.04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1.43, 95% CI 1.02–2.00, P=0.040)以及病理分级(HR 1.51, 95% CI 1.13–2.01, P=0.005)等因素显著增加TURBTpT1期患者的复发风险;同时,吸烟(HR 1.80, 95% CI 1.17–2.76, P=0.008)、鳞状分化的伴发情况(HR 2.07, 95% CI 1.32–3.24, P=0.001)以及病理分级(HR 1.90, 95% CI 1.24–2.92, P=0.003)等因素增加TURBTpT1期患者的进展风险。结论: 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是TURBT术后pT1期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复发率及进展率较高,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李鑫  唐铁龙   《四川医学》2017,38(10):1216-1220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指累及肾盏至远端输尿管之间的恶性肿瘤新生物,占全部尿路上皮肿瘤的5%,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1]。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edical Nephrourete Rectonuy,RNU)是治疗非转移性UTUC的主要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输尿管全长以及输尿管口周围膀胱黏膜。但术后膀胱复发(Intravesical Recurrence,IVR)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PCR(qMSP)方法检测200例肺癌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析其在2组人群中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对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的影响。结果:2组外周血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SF1A:Z=2.075,P=0.038;FHIT:Z=3.044,P=0.002)。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与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无关。随着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增加,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RASSF1A:β=0.235,OR(95%CI)=1.551(1.023~2.353);FHIT:β=0.091,OR(95%CI)=1.763(1.116~2.671)]。结论: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肺癌有关,检测外周血中RASSF1A和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0.
11.
12.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ASSF1A protein and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of RASSF1A gene, RASSF1A protein expression was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ting in 10 specimens of normal bladder tissues and 23 specimens of 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 The promoter methylation in BTCC and normal bladder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RASSF1A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BTCC tissues than that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s. However, it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its clinical stages and pathological grades. The frequency of promoter methylation of RASSF1A gene was higher in BTCC tissues than that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s. In 14 patients with the aberrant promoter methylation, 13 showed loss or low expression of RASSF 1A protein. It is concluded that RASSF1A gene promoter methyl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low level or loss of RASSF1A protein expression, the inactivation of RASSF1A gene and the genesis of BTCC. But, it may bear no correlation with its clinical stages and pathological grades.  相似文献   

13.
喉鳞状细胞癌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喉癌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ASSF1A基因在48例喉癌组织、相对应癌旁组织及48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人外周血中RASSF1A表达情况。结果:在48例喉癌组织、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和48份正常人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分别有34例(70.83%)、11例(22.92%)和6例(12.50%)发生了甲基化, 喉癌组织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外周血(P<0.05)。在48例喉癌组织中27例(56.25%)不能正常表达RASSF1A蛋白,而相对应癌旁组织中仅有8例(16.67%),喉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34例喉癌组织中共有25例(73.53%)呈弱阳性,而7例未发生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为1例(14.29%),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喉癌的发生有关,有望成为喉癌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g DG  Wang S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32-2934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66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分析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8.5%(32/66)、6.1%(4/66)。淋巴结转移者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1.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χ^2=5.055,P=0.025);晚期(Ⅲ~Ⅳ期)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发生率(69.2%)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35.0%)(χ^2=7.392,P=0.007);食管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甲基化与食管癌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先结扎输尿管末段预防输尿管癌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疗效。方法:因为临床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欲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行改良输尿管癌根治术,即先结扎输尿管下段;另一组行传统的输尿管癌根治术。主要观察终点是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结果:从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有85例合格病例入组。其中行改良根治术的有42例,传统输尿管癌根治术的43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215.73 ? 21.26分钟 VS 220.19 ? 15.35分钟)、出血量(105.15 ? 11.32ml VS 110.12 ? 9.07ml)、输血事件(11.20% VS 9.78%)、住院时间(10.0天 VS 9.5天)基本相同。经过5-60个月随访(中位28个月),该两组共有6例(14.3%)发生膀胱肿瘤复发,而传统手术组有15例复发,两组比较改良组膀胱复发率明显降低。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级和手术方式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预先结扎输尿管末段的输尿管癌根治术可明显降低术后膀胱癌发生率,该术式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变化.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79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观察食管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79例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67%,53/7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3/20).食管癌组织中不同年龄、分化程度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分期间甲基化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例同一个体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10/20)vs 15%(3/20))(P<0.05),仅3例同时出现甲基化,一致率为15%.结论: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食管鳞癌频发的分子事件.食管鳞癌组织RASSF1A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并且和年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肠肿瘤患者粪便中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在其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直肠癌(n=85)、结直肠腺瘤(n=65)和健康人(n=40)粪便中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水平。结果 3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别,粪便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2%和62.4%,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81.2%;在结直肠腺瘤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1%和43.1%,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69.2%。结直肠癌组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0.001,P=0.001)和健康对照组(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直肠癌组术前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术后是否出现肿瘤复发有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显示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患者组无复发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组(P=0.0002,P= 0.007)。其他因素均校正的情况下,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TGA4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分化程度与结直肠癌的复发有关(P=0.01,P=0.03),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基于粪便ITGA4和SFRP2基因甲基化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较低,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结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弥补了单独检测的不足。ITGA4 和SFRP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分化程度可以作为结直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癌新型侯选抑癌基因Ras相关结构域家族基因1A(RASSF1A)和p16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甲基化情况,揭示两基因表达失活的机制,为NSCLC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寻找新途径。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96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的远癌正常肺组织中RASSF1A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1)96例NSCLC组织RASSF1A甲基化率48.96%,p16基因34.38%,96例远癌正常肺组织均未发现此两基因甲基化。(2)RASSF1A甲基化率鳞癌组(64.29%)高于腺癌组(37.04%,P<0.05);p16基因甲基化率50岁以上组(44.93%)高于50岁以下组(7.41%,P<0.05),鳞癌(61.90%)高于腺癌(12.96%,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46.6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3.89%,P<0.05)。(3)RASSF1A与p16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呈正相关(r=0.256,P<0.05)。结论:RASSF1A和p16在NSCLC尤其是鳞癌中频繁甲基化,可能是两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