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脉冲式冲牙器作为机械性控制菌斑的辅助措施下抑制光滑面菌斑积聚和牙龈炎的效果。方法将30名18~23周岁的青年志愿者随机均分为3组,即单纯刷牙组、单纯使用冲牙器组和刷牙加冲牙器组,在对受检者进行彻底的龈上洁治和牙面抛光的基础上,比较3组受检者使用不同的口腔清洁措施2,4周后的菌斑指数和龈炎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的龈炎指数均先上升后下降;使用4周与2周比较,3组受试对象的菌斑指数分别下降了22.17%,44.59%,34.17%,而龈炎指数则表现为单纯使用冲牙器组下降了13.63%,单纯刷牙组、刷牙加用冲牙器组则分别上升了14.31%,82.19%。结论脉冲式冲牙器能够在短期内抑制光滑面的菌斑形成,可以作为预防和控制牙周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巴斯刷牙法除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学校9~10岁小学生共9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实验组采用巴斯刷牙法,对照组采用竖刷法,两组刷牙前、后分别测软垢指数、牙菌斑指数。[结果]刷牙半年后,实验组软垢指数、菌斑指数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斯刷牙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值得在社区口腔保健中大力宣教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切实有效的牙齿清洁方法以配合临床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95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刷牙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三个月、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无差异,但治疗后三个月及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常规刷牙组。  相似文献   

4.
固定正畸矫治患者的牙菌斑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定期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探讨切实有效的牙齿清洁方法以配合临床的矫治效果.方法 将95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进行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刷牙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治疗结束后1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无差异,但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使用冲牙器组的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优于常规刷牙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菌斑染色片应用于刷牙指导的效果分析.方法对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120名儿童进行口腔卫生指数(oral hygiene index,OHI)检查及刷牙指导后OHI调查追踪.结果通过应用菌斑染色片强化训练后,OHI指数比未强化训练儿童低.结论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并应用菌斑染色片强化训练对改善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成人使用新旧牙刷(已使用了3个月)清除牙菌斑的效果.方法:对69名志愿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的试验,69人分别使用新牙刷和旧牙刷刷牙,刷牙前后各做1次菌斑检查.结果:新牙刷和旧牙刷刷牙后菌斑指数下降率分别为(57.77±16.o),<和(51.30±14.9)%,新牙刷优于旧牙刷(P<0.006).根据不同牙面区的清洁效果不同,新牙刷优于旧牙刷的部位主要在于舌面区(P<0.05)和邻间隙区(P<0.001).结论:使用了3个月的旧牙刷清除牙菌斑的效果降低,因此,成人至少每3个月更换1次牙刷.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在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观察其控制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刷牙时未使用牙间隙刷。矫治1个月、6个月和1年后分别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测牙菌斑指数。结果:矫治期间实验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的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运用牙菌斑指数评价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菌斑是由粘附在牙面上的细菌和糖类食物残屑形成,是口腔细菌生存和致病的环境。因此,通过牙菌斑指数可客观地反映口腔卫生状况。为了解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为今后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于1991年12月,以牙菌斑指数为定量指标,对银川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9.
10.
余太平 《四川医学》2013,(12):1833-1834
目的 探讨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与内分泌科联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以早期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进行该治疗,1年后对两组患者牙列进行检查.结果 试验组牙周病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牙菌斑控制治疗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构建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的方法,获得可在常见三维软件中显示和编辑处理的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提高牙列模型在通用三维软件中的仿真效果。方法: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牙列获得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并以STL格式导出,同时用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按照美国牙科美容协会病例摄影要求拍摄口内照片,选择其中5张照片。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导入三维牙列数据,并将5张口内照片分别投影至数字化三维牙列模型表面,精细调整不同照片的交界区域使其过渡自然,获得带有颜色信息的三维牙列模型,以OBJ格式或WRP格式(Geomagic软件专用格式)保存和导出。以患者评价为标准对三维数字模型的颜色仿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基于口内扫描和口内数码照片,构建了可在常见三维软件中显示和编辑的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获得较好的牙列颜色仿真效果。在临床上,将此三维彩色牙列模型与面部三维扫描图像配准和复合后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术前设计和修复效果虚拟预测中,提高了医患交流的效率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认知程度。结论:结合口内扫描和口内数码摄影可构建出颜色仿真效果良好的通用三维彩色数字牙列模型,在临床应用中可提高三维数字牙列模型的仿真效果,加强医患沟通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数字化牙颌模型上确定牙合平面的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其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治疗完成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06例病例中,以Angle分类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48个病例,扫描其治疗后石膏模型生成数字化模型。在自行开发的软件中,由1名测量者以至少1周的间隔、重复5次在模型上确定标志点,拟合出1组解剖牙合平面和1组功能牙合平面;并由6名测量者分别定点,拟合出2组牙合平面。计算每个模型各组平面夹角的标准差,比较4组平面的可重复性并分析出现极端值的模型。结果:功能牙合平面和解剖牙合平面的可重复性在同一测量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在6名测量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功能牙合平面的合并样本标准差小于解剖牙合平面,相差0.2°。同一测量者和6名测量者确定的功能牙合平面的可重复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解剖牙合平面的可重复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测量者的合并样本标准差小于6名测量者,相差0.12°。结论:由一名测量者进行一批模型的测量时,功能牙合平面与解剖牙合平面的可重复性相同,均适合作为参考平面;由不同测量者进行大批量的测量时,功能牙合平面的可重复性好于解剖牙合平面,但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的咬合状况定量分析,对分别用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方法获取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咬合接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具有完整牙列并且咬合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人进行口内扫描,分别获取单侧1个牙位(第一磨牙)、2个牙位(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3个牙位(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及其邻牙的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专用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接触状况的三维测量及分析,然后用加成型硅橡胶采取上下颌牙列实物印模并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应用专用定位装置将上下颌模型在牙尖交错位对合并固定,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上下颌模型,形成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对用口内和模型扫描方法分别获得的数字化模型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咬合接触紧密程度(上下颌咬合面平均间距)、咬合接触面积及牙尖斜度等咬合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扫描方法获得数字化模型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α=0.05),重复测量计算牙尖斜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获得的上下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平均间距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小0.134 mm、0.177 mm和0.20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分别为0.02 mm、0.02 mm和0.03 mm,差距较小。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面积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大8.65 mm2、10.28 mm2和11.46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为0.43 mm2、1.55 mm2和2.04 mm2,1个牙位扫描后的标准差要明显小于2个牙位和3个牙位时。两种扫描方法进行牙尖斜度测量时,ICC大于0.90,两种方法的牙尖斜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口内扫描测得的咬合面平均间距小于模型扫描测得的,咬合接触面积大于模型扫描测得的,说明口内扫描反映的咬合接触程度更为紧密。两种扫描方法测量咬合接触面积的标准差之差与测量牙位数量相关,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牙尖斜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内扫描进行牙齿形态学指标测量时与模型扫描无明显差别,有望今后替代模型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在患者安装修复体前,有效检测出修复体内部存在的缺陷,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牙科专用像质计.方法:应用X射线像质计评价法,对127例金属铸造修复体咬合面的近似厚度和修复体的内部质量进行评价,并与测量咬合面厚度的传统卡规法比较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在127例金属铸造修复体中,金属铸造冠/桥共26个病例,其中9例咬合面厚度小于0.7 mm,最薄处厚度仅为0.2 mm;牙科专用像质计测得值与传统卡规测得值基本一致.56个金属烤瓷铸造冠/桥中2例金属内冠厚度小于0.3 mm.45个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铸造基托厚度均大于1.0 mm,未发现过薄现象.发现1例纯钛可摘局部义齿的卡环影像不均匀,内部存在气孔缺陷.结论:使用牙科专用像质计评价金属铸造修复体的X射线底片时,可以避免因成像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视觉误差,因此可以在发现修复体咬合面缺陷的同时,通过比较推算咬合面缺陷处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捷爽漱口液体内清除牙菌斑的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大学生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0例(20~25岁)。每个受试者分别随机先后含漱口捷爽漱口液、安慰剂、口泰漱口液。每种漱口水使用4d,期间停止一切口腔清洁措施。4d后,采用改良Qiugley—Hein菌斑指数记录法,记录PLI值。停用漱水10d后,再次彻底清洁,检测PLI值。【结果】在抑制牙菌斑形成方面口捷爽漱口液与安慰剂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不及口泰(P〈0.05)。口泰漱口液易引起味觉的改变,口味满意程度也差于口捷爽漱口液(P〈0.05)。【结论】证实口捷爽漱口液对牙菌斑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面部与义齿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融合方法评估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鼻唇区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共12例(女性4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54.82±5.50)岁(45~62岁)。于上颌植入4~6枚种植体,6个月后为患者佩戴全牙列固定义齿,捕捉患者佩戴义齿前后的3D面相及义齿形态数据。将三维数据置于同一坐标系中,对义齿和软组织标志点进行测量,分别比较各标志点[左口角点(cheilion left, CHL)、右口角点(cheilion right, CHR)、左唇峰点(crista philtri left,CPHL)、右唇峰点(crista philtri right, CPHR)、上唇缘点(labrale superius, LS)、鼻下点(subnasale, SN)、口裂正中点(stomion,STO)、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UI)、义齿上边缘顶点(F-point, F)]的位移量及标志点间线距[人中长度(SN-LS)、双唇峰间距(CPHR-CPHL)、口裂宽(CHR-CHL)、上唇红高度(LS-STO)]变化。结果:义齿与软组织拟合后,义齿上边缘顶点与鼻下点直线距离(F-SN)三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该方法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为0.983 (95%CI:0.957~0.995)。佩戴义齿后,软组织各标志点均发生前徙变化,鼻底区域变化最小,SN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为(0.61±0.44) mm,LS前后向位移为(3.12±1.38) mm。在垂直方向上,SN、LS、CPHL、CPHR均向上移动,STO、CHL、CHR向下方少量移动。除SN-LS略微减小外,CHR-CHL、CPHR-CPHL、LS-STO均增大(P<0.01)。SN与F、LS与UI的Z轴坐标值均呈现高度相关(r=0.904 3、r=0.958 4)。结论:三维面像与义齿图像融合方法可重复性好,经该方法检测,义齿与软组织标志点的前后向位移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面部与义齿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图像融合方法评估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前后鼻唇区软组织形态变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上颌无牙颌患者共12例(女性4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54.82±5.50)岁(45~62岁)。于上颌植入4~6枚种植体,6个月后为患者佩戴全牙列固定义齿,捕捉患者佩戴义齿前后的3D面相及义齿形态数据。将三维数据置于同一坐标系中,对义齿和软组织标志点进行测量,分别比较各标志点[左口角点(cheilion left, CHL)、右口角点(cheilion right, CHR)、左唇峰点(crista philtri left,CPHL)、右唇峰点(crista philtri right, CPHR)、上唇缘点(labrale superius, LS)、鼻下点(subnasale, SN)、口裂正中点(stomion,STO)、上中切牙点(upper incisor, UI)、义齿上边缘顶点(F-point, F)]的位移量及标志点间线距[人中长度(SN-LS)、双唇峰间距(CPHR-CPHL)、口裂宽(CHR-CHL)、上唇红高度(LS-STO)]变化。结果:义齿与软组织拟合后,义齿上边缘顶点与鼻下点直线距离(F-SN)三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该方法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为0.983 (95%CI:0.957~0.995)。佩戴义齿后,软组织各标志点均发生前徙变化,鼻底区域变化最小,SN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为(0.61±0.44) mm,LS前后向位移为(3.12±1.38) mm。在垂直方向上,SN、LS、CPHL、CPHR均向上移动,STO、CHL、CHR向下方少量移动。除SN-LS略微减小外,CHR-CHL、CPHR-CPHL、LS-STO均增大(P<0.01)。SN与F、LS与UI的Z轴坐标值均呈现高度相关(r=0.904 3、r=0.958 4)。结论:三维面像与义齿图像融合方法可重复性好,经该方法检测,义齿与软组织标志点的前后向位移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3D ultrasound,RT-3DU)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ascular plaque quantification,VPQ)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颈动脉斑块性质检查的患者10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RT-3DU VPQ技术检测颈动脉相关参数,并于超声检查后24h内进行CEA手术和病理学诊断,比较各参数的差异并构建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NWI)及建灰阶中位数(Gray Scale Median,GS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共发现115个颈动脉斑块,经病理组织学诊断,易损斑块64个,稳定斑块57个。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斑块厚度、体积和最大面积狭窄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的NWI值(0.68±0.14)高于稳定斑块(0.56±0.11),易损斑块的GSM值(29.61±10.88)低于稳定斑块(50.95±17.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不同狭窄程度者的IMT、最窄处斑块厚度和斑块回声强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不同狭窄程度者的NW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者的NWI值高于轻度狭窄,重度狭窄者的NWI值高于轻度和重度狭窄的患者。以GSM值34诊断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78.69%,特异度为81.48%,准确度80.0%,阳性预测值为82.76%,阴性预测值为77.19%,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以NWI值0.641诊断易损斑块的的灵敏度为63.93%,特异度为79.63%,准确度为66.09%,阳性预测值为78.0%,阴性预测值为66.15%,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结论:RT-3DU VPQ技术利用GSM和NWI有助于更客观评估斑块成分、血管负荷,对于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HTK〗通过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HP),观察控制牙菌斑对胃粘膜HP检出率的影响,探讨口腔和胃内HP的相关性。〖HTW〗方法〓〖HTK〗将根除胃内HP的患者108例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2)。试验组行彻底的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行牙菌斑控制或控制失败。半年后均行胃镜复查,并行病理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内HP,确定其检出率。〖HTW〗结果〓〖HTK〗试验组56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11例,检出率为19.6%;对照组52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42例,检出率为80.8%,试验组胃粘膜中HP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TW〗结论〓〖HTK〗口腔与胃HP感染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治疗HP相关性胃病时,应注意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  相似文献   

20.
复方槟榔含漱液对控制菌斑和消除牙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复方槟榔含漱液对控制菌斑和消除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选择216例慢性牙龈炎患者,分为复方槟榔含漱液组、呋喃西林含漱液组和蒸馏水组,用药前后检查牙龈炎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结果 用药后复方槟榔含漱液组的GI、SBI、PLI均比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0.01),且优于蒸馏水组。其对慢性牙龈炎的有效率达95%,与呋喃西林含漱液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复方槟榔含漱液能有效控制菌斑及消除牙龈炎,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