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治疗中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对2006-06~2011-05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的34例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例患者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29%(29/34)。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切口小,在达到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使骨愈合时间和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2.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4例。采用闭合复位和有限切开撬拨复位,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4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加强型单环与单臂Hybrid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本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2~75岁,平均38.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3例。采用Schatzker分型:Ⅴ型骨折13例,Ⅵ型骨折8例。 结果 随访10~24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根据Merchant的评分标准,优7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达81%。结论 加强型单环与单臂Hybrid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能减少并发症,避免膝关节僵硬,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39例,年龄56~96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闭合复位结合有限切开复位、DHS内固定。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67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62例骨折均全部愈合,已恢复原来生活能力,4例正在康复之中,1例因肿瘤死亡。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头钉切出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结合有限切开复位、DHS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固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收治的81例、84个胫骨平台骨折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局限性小切口,关节面解剖复位,解剖支持钢板生物力学稳定固定,随访8~2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6在院治疗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改良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疗效,优21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3%。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软组织,合理的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患者40例,拉力螺钉或钢丝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架辅助固定治疗。结果40例患者随访7~1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关节功能康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分析锁定钢板加重建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锁定钢板加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30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23例均3个月内临床痊愈。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法评定:优11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达86.96%。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加重建钢板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中老年胫骨平台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0~55岁,平均48岁。骨折按Scha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中取内后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前外侧及后内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常规摄X线片。术后3个月后逐渐完全负重,最后1次随访时按Honkonen-Jarvinen 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骨折愈合20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锁定钢板治疗复杂中老年胫骨平台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探讨中老年胫骨平台复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9年3月~2012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0~55岁,平均48岁。骨折按Scha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9例。术中取内后侧切口及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前外侧及后内侧置入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1年常规摄x线片。术后3个月后逐渐完全负重,最后1次随访时按Honkonen—Jarvinen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骨折愈合20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锁定钢板治疗中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的Ⅱ期移位和膝关节力线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植骨加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并用支撑钢板稳定固定,术后根据韧带有无损伤早期结合CPM机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或石膏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62个月(平均38.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Mechant评分标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8%。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严格评估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围手术期治疗,正确选择手术入路,解剖复位关节面的平整性,对骨折端予以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坚持生物学固定原则,骨缺损区行足量植骨并压实,有效修复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的对线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56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16~67岁,平均35岁;闭合性骨折46例,开放性骨折10例;按Schazk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24例,Ⅲ型19例。结果 56例患者随访6~54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疗效优35例,良18例,中3例;总优良率94.6%。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Ⅰ型、Ⅱ型、Ⅲ型),具有创伤小、复位准确、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应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15例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患者。骨折按照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3A2型3例,43A3型10例,43B1型2例,均合并腓骨下端骨折;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线距踝关节面1.6~4.5cm,平均2.8cm;闭合性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7例(GustiloⅠ型2例,Ⅱ型3例,ⅢA型2例)。GustiloⅢA型2例急诊行清创、腓骨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余患者术前行跟骨骨牵引。运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术中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术后2例切口表皮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余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于术后16~24周(平均20周)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73~95分,平均89.5分,其中优1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6.7%。随访期间无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前外侧L形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术中利用微创置板技术,并酌情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10治疗的56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采用跟骨牵引或支具、石膏外固定后,二期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B组29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4.9±0.6)个月,B组(5.2±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1.5%)与B组(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共发生并发症5例(18.5%),B组7例(2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感染发生率比较,A组(14.8%)高于B组(0)(P<0.05)。结论 在高能量Pilon骨折分期治疗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且疗效相当,但对伴有重度软组织伤者,微创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感染的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在成人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大理州中医院收治肱骨近端骨折353例。其中骨折成角大于40°、移位≥1 cm、肱骨头旋转翻转≥30°以及骨折脱位型损伤共45例应用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治疗。结果45例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均在随访期间达到骨性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86周。随访期无内固定松动及肱骨头坏死病例发生。 Neer评分优3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56%。结论有限切开微创空心螺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满意率高,对骨折周围软组织复合体干扰较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晚期功能恢复完全,并发症少,对成人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固定效果,特别对年轻女性具有美学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AIM: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fond (pilon fractures) belong to the group of most severe fractures. They are usually caused by high-energy trauma and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a marked soft-tissue damage. Surgical treatment has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nonoperative treatm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tibial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by the use of internal fixation,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of minimal internal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47 patients with pilon tibia fractures who went through at the Clinic for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Nis (1995-2004). Within the analayzed group there were 33 (70.2%) males and 14 (29.8%) females. The patients mean age was 45.8 years. In the first group, which consisted of 22 patient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both the tibia and the fibula was performed in the two separate incisions. The second group consisted of 25 patients manag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by external fixator "Mitkovi?" with limited internal fixation. Besides external fixation, a minimal in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by the use of Kirschner wires and screw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inside a 24-months-period. Results. The obtained was a substantially high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 long-term clinical outcome. Postoperative osteitis, as the most severe com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losed pilon tibia fractures, was not registered in the second group. CONCLUSION: 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external fixation by the "Mitkovi?" external fixator with the minimal internal fixation is a satisfactory method for the tratment of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fond causing less complications than internal fix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结合微创分期策略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Gustilo-ⅢA和ⅢB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65岁,平均30.6岁。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结合微创分期策略治疗,Ⅰ期手术彻底清创,使用克氏针、螺钉、钢丝或可吸收线进行有限固定。然后按照创面的大小安装合适的负压吸引装置。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1周后打开负压封闭吸引装置,观察肉芽组织生成情况,视伤口情况再次进行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或行植皮、皮瓣转移覆盖。Ⅱ期手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或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进行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插入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探讨该术式适应证和并发症的防治,并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负压吸引结合微创分期策略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平均愈合时间7.2个月。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结合微创分期策略治疗高能量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安全微创、简单、切实可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20~70岁,平均45.0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4例,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5.5个月。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7.7±12.29)mL和骨折愈合时间(26.7±1.94)周,均低于对照组的(137.8±21.16)mL和(30.7±2.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和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术对软组织损伤小,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内外联合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2003年12月~2013年12月获得随访的29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18~57岁,平均32.5岁。按Tile分型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结果随访6~18个月,29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恢复原来工作。术后功能评定按Majeed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可3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技术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