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50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降压药+叶酸治疗)及对照组(降压药治疗),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法、亚硝酸盐法及放免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NO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Hcy、ET-1下降,NO升高(P均〈0.01);Hcy与ET-1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r=0.6518、-0.6090,P均〈0.05)。提示叶酸可能是通过降低Hcy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腔隙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老年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缺血性卒中常规药物治疗。A组56例,口服叶酸20mg,1次/d;B组56例,未口服叶酸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4周血浆Hcy水平。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并同时检测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A组血浆Hcy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12.2±4.2)和(22.6±3.7)μmol/L,P0.05],同时低于B组同期水平[(21.8±4.0)μmol/L,P0.05)];A组FM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11.2±3.6)、(9.2±3.3)、(9.3±3.3)%,P0.05]。A组治疗后24周NO、NOS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B组同期水平[分别为(76.2±9.4)、(49.2±9.0)、(50.0±9.1)μmol/L;(47.6±9.5)、(38.4±7.5)、(37.8±8.8)kU/L,P0.05)],A组ET水平较治疗前及B组降低[(81.3±20.5)、(105.6±25.2)、(105.3±21.8)ng/L,P0.05)]。结论较大剂量叶酸能够明显降低老年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患者血浆Hcy水平,降低FMD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tHcy)是独立于C反应蛋白(CRP),以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判定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指标^[1]。有作者研究发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循环中tHcy的浓度^[2],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我们观察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补充叶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184例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机分为叶酸治疗(20 mg/d)92例和对照组92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83±3.33)μmol/L比(13.18±5.08)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72±1.73)%增加至(8.54±1.45)%,P<0.01.结论 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发挥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E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硝苯地平,对照组口服珍菊降压片,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的肱动脉内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硝苯地平可改善EH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测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5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人在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以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低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7.62%±5.10%)vs(14.53%±3.82%),P<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引起肱动脉内径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3%±3.20%)vs(18.87%±4.35%),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频超声可以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1]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 ,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 ,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 ,文献报道[2 ] ,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1 病例选择1 .1 选择职工干部体检 ,坐位右臂舒张压 90~1 1 0 mm Hg,( 1 mm Hg=0 .1 3 3 kpa) ,收缩压 1 40~1 80 mm Hg的 6 1例做观察组。根据 1 999年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64例,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以卡维地洛治疗,其中32例为A组,在卡维地洛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B组32例,单用卡维地洛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观察,并采用高分辨超声测定患者用药前后的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P<0.01与P<0.05),组间比较,A组SBP下降更为显著(P<0.01),而DBP的下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值在A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B组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A组FMD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两组的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用药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未见卡维地洛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S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卡维地洛有显著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危险的终点替代指标。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和血管内皮的保护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叶酸,一种经济无毒的药物,能明确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可能机制有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抗氧化作用、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作用等,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 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 (A组 )、5 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B组 )、12例健康对照组 (C组 )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 (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 (NID)及血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FMD、ET :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2 )NO :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A、B组间 :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4 )NID在三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5 )FMD :与NO呈正相关 (r=0 4 3,P <0 0 1) ,与SBP、LDL、ET呈负相关(r =- 0 5 2、- 0 36和 - 0 4 7,均P <0 0 1) ;SBP :与LDL、ET呈正相关 (r =0 2 5和 0 4 2 ,P <0 0 5 ) ,与NO呈负相关 (r<- 0 31,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X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30例X综合征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n15)和常规治疗组(n15)。疗程均为3周。另外正常组(20例)不予任何治疗。疗程前后分别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 (FMD)功能变化,并测定血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X综合征患者FMD功能较正常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血中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体外反搏组与常规治疗组疗程前肱动脉FMD功能无明显差异,疗程后体外反搏组肱动脉FMD功能明显增强,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T-1含量亦显著减少(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显著改善X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是体外反搏抗心绞痛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口服叶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0例,检测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FMD);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叶酸口服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分别再予5 mg/d叶酸或安慰剂口服,治疗4 周、8周后复查前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别。结果 叶酸口服组与安慰剂组基础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血清叶酸、Hcy和LDLC水平、FMD无明显差别;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能在4周时显著降低患者血清LDLC水平,持续至8周后能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但对血清叶酸和Hcy水平无明显影响;而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4周,在轻度降低血清Hcy水平、提高血清叶酸水平的同时已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并显著提高FMD,持续至8周时这一益处进一步显现;叶酸口服组治疗8周后血清叶酸水平与Hcy水平无相关性,与FMD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 Hcy水平与其他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在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基础上加用叶酸口服可进一步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并改善内皮功能;叶酸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这种作用与可能其降低Hcy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 60例静息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行6min步行试验,按运动后的血压是否增高分为运动血压增高组(增高组,n=30)和非增高组(n=30).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运动前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运动前后血浆NO和内皮素-1浓度,记录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10min、20min、30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 结果 FMD增高组(0.084±0.01)%显著低于非增高组(0.13±0.01)%和对照组(0.15±0.02)%(P〈0.05).运动前增高组NO浓度低于、内皮素-1浓度高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3组运动后即刻NO浓度较运动前明显升高(P〈0.05),但增高组明显低于非增高组和对照组(P〈0.05).FMD与舒张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运动前后NO差值与运动后收缩压差值呈负相关(P〈0.05).与舒张压差值呈正相关(P〈0.05).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运动后血压增高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法测定33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和 17例对照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 ,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雌二醇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含量。结果发现 ,冠心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者 (1.73%± 1.2 6 %比 5 .37%± 3.2 0 % ,P <0 .0 0 1) ,冠心病患者雌二醇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者 (2 7.80± 12 .2 8ng L比 4 3.83± 14 .30ng L ,P <0 .0 1) ,而冠心病患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3.39± 1.0 7μmol L比1.31± 0 .6 9μmol L ,P <0 .0 0 1)。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 (β =0 .314 ,P <0 .0 5 ) ,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呈负相关 (β=- 0 .30 2 ,P <0 .0 5 ) ,且雌二醇水平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独立负相关 (r=- 0 .5 4 4 ,P <0 .0 0 1)。结果提示 ,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及其所伴随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增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可能机制 ,将培养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加入兔天然低密度脂蛋白后分为 6组 :对照组、叶酸组、四氢喋呤组、同型半胱氨酸组、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四氢喋呤同型半胱氨酸组。以不同时间内脂质过氧化程度、一氧化氮生成量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为检测指标。结果发现 ,叶酸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四氢喋呤同型半胱氨酸组相似 ,皆显示出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各项作用的拮抗效应 ,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量明显增加 (P <0 .0 1,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 )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 (++)。此结果提示叶酸具有和四氢喋呤同样的效应 ,可能通过对一氧化氮系统的保护作用拮抗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协同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普罗布考降低血浆内皮素 1对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将 12 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和抗氧化治疗组 ,分别予长效心痛定、长效心痛定加普罗布考治疗 12周。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内皮素 1、血、尿 β2 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和早期肾功能损害 ;降压治疗后 ,内皮素 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尿 β2 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抗氧化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 (P <0 .0 1)。抗氧化治疗较单纯降压治疗更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逆转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提示内皮功能损害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炎症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和阿托伐他汀组(20 mg);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测量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Rho激酶活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明显增加.两组中Rho激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瑞舒伐他汀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中均发现Rho激酶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而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有明显相关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短期服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Rho激酶活性,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其中瑞舒伐他汀降低Rho激酶活性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动脉硬化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年龄≥60岁住院患者149例,平均年龄72.7±10.1岁,其中10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40例非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完善骨密度、四肢多普勒超声及相关生化检验等,将高血压组患者按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1900 cm/s为界分为高低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股骨颈、大转子、髋关节全部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BaPWV≥1900 cm/s组患者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及髋关节全部骨密度较BaPWV<1900 cm/s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偏相关性分析示:控制年龄因素后左侧BaPWV与左侧髋关节大转子及髋关节全部骨密度仍呈负相关(r-0.191和-0.1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载脂蛋白B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增加,且其动脉硬化与髋部骨密度存在相关性,同侧动脉硬化程度增加的患者髋部骨密度下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无脂代谢紊乱的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随机分为单用常规降压药物组(常规组,n=18)和常规降压药物与阿托伐他汀(20mg 睡前)联合用药组(联合组,n=20)。8例健康志愿者口服阿托伐他汀8周作为对照组(n=8)。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测血压并抽取外周血进行 EPCs 的分离培养,第10天对 EPCs 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以评估外周血 EPCs 水平。结果 1)常规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分别为(165.8±10.3)vs(132.7±10.3)mmHg 和(163.7±10.2)vs(127.9±10.1)mmHg;加用阿托伐他汀血压下降幅度较单用降压药大[(35.7±3.4)vs(33.1±2.4)mmHg,P<0.05]。对照组服药前后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4.2±18.4)vs(108.4±21.6)mmHg。2)常规降压药8周后 EPC-CFU 从(8.8±2.0)升为(12.1±2.2);联合用药后 EPC-CFU 从(9.2±1.9)升为(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是否通过对血管内皮的损害导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81例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容量指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采用身高标化的细胞外液作为容量指标,用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反映内皮功能,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为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与静息内径比值。结果有37例男性患者及44例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和透析龄分别是61±12岁和20±23个透析月。女性患者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明显高于男性患者(9.17%±6.23%和6.31%±5.01%,P<0.05)。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与体重(r=-0.308,P<0.01)、体质指数(r=-0.242,P<0.05)、收缩压(r=-0.228,P<0.05)、细胞外液(r=-0.404,P<0.001)和身高标化的细胞外液(r=-0.418,P<0.001)均存在负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高标化的细胞外液(β=-0.343)、钙磷乘积(β=0.442)及透析龄(β=-0.237)是影响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的独立决定因素(矫正R2=0.327)。结论身高标化的细胞外液较高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较差,此结果有助于理解容量超负荷可增加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