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联合神经阻滞下剖宫产术神经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椎管内联合麻醉的神经并发症病例的预防及治疗,包括手术前穿刺包的准备、麻醉操作的注意事项(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及麻醉方式)、术后护理工作的严格要求及术后镇痛等工作的实施,并总结经验.结果与结论:对椎管内联合麻醉的神经并发症的预防已受到广泛重视,经常看到剖宫产术后外周神经损伤甚至截瘫的报道.我科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对神经并发症的预防作了深入研究,应该从5个方面来预防.现就对这5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对比研究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共88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4例,均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实验组44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病人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试验组. 结论:采用神经阻滞的方式用于下肢手术麻醉,有利于降低下肢手术的风险,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掌握起来容易,适合症较宽等,是一种值得推广到下肢手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神经根性下肢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神经根性下肢痛发生机理除了与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有关外,更重要的是髓核组织所引起的腰神经根化学性炎症[1].所以通过神经根局部应用激素抑制化学性炎症反应来缓解根性痛可能是一种合理的方法.我们2001年9月~2003年3月应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神经根性下肢痛,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神经阻滞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按照麻醉方法分组,40例为椎管内麻醉组,40例为神经阻滞麻醉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阻滞麻醉组麻醉后15 min与麻醉后30 min的血压、HR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5%,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5);神经阻滞麻醉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术时,与椎管内麻醉相比,神经阻滞麻醉可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 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儿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下腹部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单纯使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并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不同时点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在入手术室时、诱导后、骶骨阻滞后、切皮时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31.43%)明显高于观察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对下腹部手术患儿生理干扰较小,且麻醉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拔牙时最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虽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大量廊用,每年我院因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的绝对数量仍不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37例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资料,旨在总结其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麻醉穿刺操作过程出现异感的病例的早期干预,旨在减少神经并发症及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方法:将87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过程出现异感的术科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22例,改用气管内麻醉;Ⅱ组33例,椎管内麻醉并硬外腔干预;Ⅲ组32例,椎管内麻醉未干预。记录各组穿刺情况,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发展、预后及处理情况。结果:脊穿针触发异感明显多于硬膜外针(P0.01),异感发生机会硬膜外腔明显高于蛛网膜下腔(P0.01)。神经并发症Ⅱ组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早期硬膜外腔干预性治疗可以减少椎管内麻醉穿刺损伤引起的神经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我院对阴道分娩者全部采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1994年1月至1997年11月共收治的产妇2148人次,其中阴道分娩1560例,宫口开全后全部给予双侧...  相似文献   

12.
朱向晖 《大家健康》2014,(1):263-263
目的:采用基础麻醉联合神经阻滞法对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性治疗,并观察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临床效果与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取的60例实施下肢骨折手术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氯胺酮基础麻醉,每组患儿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呕吐等情况均比对照组轻,两组患儿手术时心率以及血压均有所升高。结论:应用基础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降低了术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项玲  陈永球  陆志芳 《吉林医学》2012,33(33):7216-721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3~4间隙硬膜外腔置管,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5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5%罗哌卡因(耐乐品AstraZereca批号LAAR);B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下肢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应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法进行镇痛。记录麻醉实施所需时间。在麻醉实施后即刻(T0)、5 min(T5)、10 min(T10)、20 min(T20)、30 min(T30)及术毕(Tend)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2 h、4 h、6 h、8 h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48 h PCIA的用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头痛、腰背痛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补救措施。结果:麻醉实施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P<0.01)。在麻醉实施后10 min(T10)、20 min(T20)A组的MAP均明显降低,T20HR降低;A组T20MAP和HR低于B组(P<0.05)。术后48 h PCIA的用药总量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1)。术后两组2 h VAS评分相似(P>0.05);A组术后4 h、6 h、8 h、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1)。两组术后PONV、头痛、穿刺点疼痛和尿潴留的发生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其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何平 《甘肃医药》2022,41(3):217-219
目的:探讨采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炎性因子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骨科82例肿瘤相关性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拟定手术治疗,采用单盲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对照组,41例)和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炎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6h、12h和24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0阶段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T1阶段IL-6、hs-CRP和TNF-α水平高于T0阶段,T2阶段水平高于T1阶段,但T3阶段水平却低于T1和T2阶段水平(P<0.05);并且研究所上述三阶段的IL-6、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对下肢骨折患者神经阻滞麻醉不仅可以发挥显著的术后镇痛效果,还有助于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宫颈内及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作用王彦龙刘冬梅杜明文鞍钢铁东医院妇产科(114002)人工流产过去都是在无麻醉镇痛下进行的,可使孕妇紧张、痛苦,同时可增加迷走神经反射性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本文应用2%利多卡因进行宫颈内及宫颈旁神经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下肢创伤手术的高龄(>80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行腰丛或者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先给1%利多卡因10 m L,然后注入0.4%~0.5%罗哌卡因20 m L,每给5 m L药物回抽无血液再继续注入药液,直到全量;对照组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以1%罗哌卡因1 m L+无菌注射用水1 m L混合注入后继续侧卧10 min调节麻醉平面。记录两组患者注药前、注药后15 min、注药后30 min、注药后60 min、术毕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用量,采用Bromage评分比较两组间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的SBP、DBP及心率呈下降趋势,术毕均恢复至注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注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Sp O2水平呈上升趋势,术毕均恢复至注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药用量多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125.4±30.1)mg比(10.6±2.5)mg,(14.3±3.1)min比(7.0±2.5)min;(20±7)min比(12±5)min,P<0.01];研究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8%(2/41)比28.21%(11/39)](P<0.01)。结论与轻比重麻醉比较,神经阻滞麻醉对下肢高龄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发症较少,且效果显著,作用时间长,临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对比,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神经阻滞组)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手术应激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1 h、拔管时的肾上腺素、血浆皮质醇、内皮素、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的内皮素比较、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比较P〈0.05;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比较(t=14.552 1),P=0.000 0);阻滞完善时间比较(t=3.6000,P=0.000 5);romage评分比较(t=35.777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较小,且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迅速、效果良好,可作为高血压患者行下肢手术中的常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镇国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1):995-995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国内尤其是基层医院广泛应用。传统方法在操作时以患者有无异感为给药的判断依据,存在一定失败率。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使神经定位更为准确,使得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有所提高。而在定位上找到一个更好的点,便于发挥周围神经刺激器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利用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on试验)作为定位方法与传统肌间沟法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