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61眼,对照组31例58眼。2组均行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观察2组患者视力及视野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于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和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视野阈值敏感度均下降,但治疗组视野显著好于对照组(1个月时P〈0.05,12个月时P〈0.01)。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使新生血管萎缩,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改善视力,减少视野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高网膜病变Ⅳ期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5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49眼,对照组25例47眼。2组均行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观察2组患者新生血管萎缩情况、黄斑水肿消退情况及视力的变化。结果Ridit分析表明,2组患者视力变化于治疗1个月、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显著好于对照组(6个月时u=1.9876,p〈0.05,12个月时u=2.2412,p〈0.05)。2组患者黄斑水肿消退情况于3个月时无明显差异,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6个月时u=1.9823,p〈0.05,12个月时u=2.1775,p〈0.05)。2组患者新生血管萎缩及视力变化情况于3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6和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使新生血管萎缩,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3.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61眼,对照组31例58眼.2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滋阴凉血散瘀汤.观察2组患者视力变化及新生血管萎缩情况.结果 2组患者视力变化于治疗1、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视力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新生血管萎缩情况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的新生血管萎缩情况6、12个月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可更有效地使新生血管萎缩,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糖眼明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从而了解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机理。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糖眼明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及成模后3个月糖眼明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糖眼明治疗组、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取血测定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取眼球制备视网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0个高倍视野内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CAM-1及VEGF的阳性细胞计数。同时成模后3个月糖眼明治疗组开始给予糖眼明灌胃,其余3组原方案继续灌服3个月,6个月后所有大鼠取血测定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取眼球制备视网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0个高倍视野内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ICAM-1及VEGF的阳性细胞计数。结果3个月时,糖尿病对照组及糖眼明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糖眼明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6个月后,糖尿病对照组、糖眼明组及3个月糖眼明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糖眼明组及3个月糖眼明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糖眼明组较3个月糖眼明组明显减少(P〈0.05);6个月后与3个月时比较,除正常组无明显变化外,糖尿病对照组及糖眼明组均较3个月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糖眼明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ICAM-1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塞通片联合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3例(265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132只眼)和观察组(77例,133只眼)。两组均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血塞通片。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视力、眼底以及视网膜中央血管动脉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及眼底总有效率分别为95.5%、94.0%,对照组分别为84.1%、83.3%,观察组视力疗效和眼底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视网膜中央血管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片联合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中药加针刺对于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证的原发性视功能损害患者38例(72只眼),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稳定,分为中药加针刺组15例(28只眼)、中药组12例(23只眼)、对照组11例(21只眼),分别予口服滋补肝肾中药联合针刺、口服滋补肝肾中药和仅监控眼压处理。观察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变化情况。结果中药加针刺组的视力、视野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P〈0.05)。中药组视力未见明显变化(P〉0.05),视野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视力和视野评分均下降(P〈0.05)。结论滋补肝肾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于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的视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祛瘀化痰方防治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痰瘀互结型中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随机分为益气祛瘀化痰方治疗组和导升明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视力、眼底表现、中医证候、生存质量等变化。结果中医证候、视力、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眼底的改善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方能明显改善气虚痰瘀互结型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患者视力、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视力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评估2组患者视力,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变化,评估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分别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滞黄斑水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改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缓解视网膜静脉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134眼)重度NPDR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68眼)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基础上应用密蒙花方治疗,对照组34例(66眼)单纯应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大约分4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分次光凝时间间隔1周,连续口服密蒙花方2个月。比较2组治疗1、2个月后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黄斑水肿厚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率41.2%,对照组25.8%;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视力提高率54.4%,对照组36.4%。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视力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新生血管消退总有效率89.7%,对照组75.7%;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新生血管消退总有效率95.6%,对照组84.8%。2组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新生血管消退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黄斑水肿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重度NPDR,较单纯应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促进新生血管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力、视野、血流动力学及视网膜电图(ERG)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109眼)气虚血瘀型NAIO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2例(54眼)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2例(55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S)、视野平均缺损(MD)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ERG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 23%(49/52),对照组总有效率78. 85%(41/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随访时视力、MS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MD降低(P 0. 05),且随访时治疗组视力、MS均高于对照组(P 0. 05),MD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随访时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PI、PSV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RI降低(P 0. 05),且随访时治疗组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PI、PSV均高于对照组(P 0. 05),RI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随访时ERG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 a、b波振幅及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随访时中医证候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 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AION临床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野,改善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减轻视神经盘水肿。  相似文献   

11.
中医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眼压已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7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眼压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3例(164只眼),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49人(9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予服用中药。西医对照组34人(67只眼),眼压控制稳定,未使用中药。均治疗观察3个月,以视野、视力为指标比较2组疗效。结果 1.视野:中医治疗组中好转18只眼,稳定75只眼,恶化4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3只眼,稳定51只眼,恶化13只眼。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视力:中医治疗组好转10只眼,稳定84只眼,恶化3只眼。西医对照组好转6只眼,稳定55只眼,恶化6只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较单纯西药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利水法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围激光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益气利水法应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围激光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只眼)分为治疗组(25只眼)和对照组(25只眼);治疗组予黄斑部激光光凝,并口服糖网激光协定方;对照组仅进行黄斑激光光凝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5只眼,有效18只眼,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只眼,有效16只眼,总有效率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底光凝结合益气利水中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既能巩固激光治疗的疗效,又可弥补单纯激光治疗的不足,不失为临床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视神经萎缩患者60例(105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52眼)、对照组30例(53眼)。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对照组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4天为1疗程,共2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33%);治疗组治疗后视力、中心视野、P-VEP(P100潜时)均有好转且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仅中心视野改善有显著意义。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针刺睛明、球后和风池穴比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能更明显改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105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55只眼)和对照组46例(50只眼),对照组局部滴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64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张芳 《河北中医》2011,33(5):748-749,757
目的观察玄麦润目汤超声雾化加口服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118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78眼)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双眼的基础上采用玄麦润目汤超声雾化加口服治疗,对照组20例(40眼)单纯采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双眼。2组同时予相关护理。2组均治疗、护理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双眼基础上采用玄麦润目汤超声雾化加口服治疗干眼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人工泪液滴眼液滴双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按摩眼部穴位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对立体视觉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弱视儿童80例142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70只眼)和中药导入治疗组(40例72只眼)。对照组用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后验光配镜,同时采用遮盖方法及精细作业治疗;中药导入治疗组在戴镜、遮盖及精细作业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方离子导入,并按摩眼部穴位,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视力和立体视的变化。结果中药导入治疗组总有效率9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导入治疗组的立体视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离子导入配合按摩眼部穴位治疗儿童弱视,不仅能提高治疗弱视的有效率,还可使治疗后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得到有效建立,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101例(108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56只nit)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50例(52只眼)应用常规治疗药物维脑栓通,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1.15%)。结论: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情况好转,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的视神经萎缩患者66例95眼,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34例52眼)和西医治疗组(32例43眼)。中医综合治疗组予口服中药汤剂、针刺及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并予肌注甲钴胺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西医治疗组仅予肌注或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连续治疗15天,比较2组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P-VEP及症状改善情况,并随访1个月。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6.47%,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28.1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综合治疗组视野平均敏感度、P-VEP及症状改善情况也好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视神经萎缩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视功能,提高视神经萎缩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为湿性AMD患者共46例63眼,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33只眼),给予活络散结汤治疗;对照组22例(30只眼),口服维生素E、C,葡萄糖酸锌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和累积损害面积。结果:治疗组在视力、FFA疗效上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效果良好。结论:化痰祛瘀方对治疗湿性AMD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LASIK术后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本院门诊行LASIK手术的患者200例(40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194只眼)和对照组(103例206只眼)。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组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疗程1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进行调节功能检查,比较2组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及正/负相对性调节情况。结果 1.术后1周时,所有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正相对性调节均较术前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恢复,至术后1个月时均较术前提高(P<0.05)。2."单眼调节幅度"术后1周与术前差值、术后1个月与术前差值比较,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性调节"术后1周与术前的差值、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差值比较,治疗组也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改善LASIK术后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