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邪正相争"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的平衡与非平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医学的"正气"包括了免疫功能及微生态平衡在内的一切抗病物质与能力.微生态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属中医学"邪气"范畴.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与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相互影响,邪盛与正虚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关系,就是中医学邪正相争、消长进退、病情虚实转化的客观过程与关系.以外感疾病病证为例,在邪盛时期,以微生态菌群失调变化为主;在正虚时,以免疫功能稳乱或低下为主.微生态失衡表现为微生物群种类减少、数量增多,优势菌发生转换,致病菌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补体C3减少.如是则出现邪正相争→邪胜正衰→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3.
正邪盛衰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之重要病机,正气起决定因素,而急危重症中表现尤为突出,强调扶正法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当前正虚己显示出新的时代特征,扶正应与年龄、疾病状态、祛邪蠲毒法整合,并根据不同的证候定性、脏腑定位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簧。同时在危急重症病情演变中也应看到邪毒的存在,截断毒邪乃正气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将成之毒以清之、已成之毒以解之、极盛之毒以通之;通过清心疏肝以绝毒源、清热泻火以轻毒势、调气通腑以排毒邪诸法,邪去正安,达到救治危急重症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癌毒”的肿瘤发生发展规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癌毒"相关文献的客观整理,从癌毒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与正虚的辨证关系等方面,探讨肿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癌毒的性质主要包括易伤正气、其性沉伏、发病猛烈、其性善行、易与痰瘀凝结等几个方面;邪毒内结导致肿瘤的发生,癌毒流散引发肿瘤的侵袭与转移;与此同时,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的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是癌毒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癌毒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归纳出癌症各个阶段的治疗原则,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方法,调整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健  邓鑫  张亚萍  李永亮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正气虚弱,抗邪无力是人体感染邪气和发病的根本原因,正邪斗争关系到艾滋病发病的全过程。在急性HW感染期,人体正气与邪气俱盛,治疗以祛邪为主;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人体正气渐弱,邪气渐旺,治疗应扶正祛邪并重;在症状性HIV感染期,人体邪盛正衰,治疗或祛邪兼扶正或扶正兼祛邪,或扶正祛邪并重;艾滋病期,正虚邪盛,治以扶正为主。  相似文献   

6.
人体从HIV感染到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无症状期机体正气尚盛,疫毒之邪入侵,正气胜邪,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但无症状期HIV不断地复制,又不断地被机体清除,周而复始.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免疫能力日渐下降,正气抗邪能力减弱,邪气逐渐旺盛,形成一个正气愈虚,邪气愈盛的病理状态.无症状期,机体正气未衰,尚能胜邪.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助机体的正气,提高正气抗邪能力,改变HIV生存的环境,减缓病毒的复制速度,延长无症状期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秀娟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为正虚邪瘀、邪瘀化毒、虚瘀为本、邪毒为标,提出毒邪有外来内生之分,主张以祛解毒邪、扶助正气、散郁化瘀、修护黏膜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8.
从邪毒外侵和正气内虚两方面认识多发性硬化的病因病机。邪毒主要考虑风邪外袭、湿热胶着、痰瘀互阻;正虚有肺气虚、脾气虚、脾阳虚、肝阴虚、肝血虚、肾精不足。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年人的逐渐增多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随之增多。在临床实践中 ,笔者体会到老年人 CRF有一定的特殊性。就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如下。1 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 ,多见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证老年人 CRF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老年人正气逐渐衰退 ,脏腑功能低下 ,尤以先后天之本脾肾两虚为多 ,亦兼肝病。临证见有脾肾气 (阳 )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随着病程的进展 ,正气日衰 ,邪气愈盛 ,故老年人 CRF以正虚邪实为多。如气虚易外感 ;气阳虚则湿浊、水毒潴留 ;阴虚多兼阳亢、湿热 ;气虚阳衰…  相似文献   

10.
肿瘤转移是癌毒传舍过程。"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癌毒传舍-转移成因。属内伤杂病传变,经络间传变即一经有病传至他经,或影响相连各经;经络脏腑传变乃经络至脏腑,邪气由浅入深;也有由脏腑至经脉;脏腑间传变更多。由腑及脏,其病较重,脏病难治;脏腑转移概率并不均等,肝、肺易成转移癌罹患器官,心、脾转移却罕有发生。癌毒传舍有规律,经络传舍、乘侮传舍、母子传舍等。藏象学说与现代医学解剖概念不尽相同,癌毒传舍不可盲目套用现代医学病名。痰毒流注-转移必要条件。痰的流动使癌毒随痰播散周身,痰的留着、黏滞使癌毒易在某些脏器组织中形成转移灶。痰毒流注之毒为内生之毒,乃阴阳失和、气血运行不畅及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多由诸邪蓄积,胶结壅滞成毒。流注于肝成肝积,流注于肺成肺积,流注于经络成瘰疬。正气虚弱-转移促进因素。恶性肿瘤全身属虚、局部属实,始终表现正气为癌毒耗散,特别是晚期转移者,随病程进展,气血津液耗损,脏腑失养,正气虚弱会愈加明显;癌毒稽留而不去,治疗攻伐太过,致正虚邪陷,促进癌毒扩散、传舍至机体局部成为新病灶。虚证在恶性肿瘤病程,尤其中晚期是极为重要病理因素。未来期待引入现代科研先进方法,探讨辨证分型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转移诸因素之间相关性,尤其是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黏附分子、血管生长因子等,筛选出有分子生物学证据的与肿瘤转移高度相关的证候,从而丰富和发展肿瘤转移的中医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