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后遗症在中医临床上极为常见,根据脑血管发病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包括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舌强、吞咽困难、口眼歪斜、精神意识障碍等。本文从体针、头针、电针、舌针、腹针、眼针等方面阐述不同针刺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针刺治疗150086哈尔滨市81156部队通信卫生所陈先启150040黑龙江省中医学院针灸系董丽150010黑龙江省安装公司卫生院于晓莹中风是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暂短...  相似文献   

3.
头针加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是现代医学所谓“脑 血管意外”的统称,它包括脑 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 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 塞,暂短性脑缺血等。中风大 多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 早在《内经》、《甲乙经》、《针灸 大成》中对针灸治疗中风已有记载。 笔者近期运用头针加眼针治疗中风 后遗症12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有 效率达98%以上。现报告如下。 120例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 入院。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 30岁~39岁41例,70岁以上16例, 以 50岁~70岁居多。病程在 2小时 至3个月以内78例,3至6个月22 …  相似文献   

4.
体针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扫描提示有缺血或出血病灶,有中风急性期典型症状和体征,经神经内科及时抢救、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于25~36天内转入我科病房,行康复治疗。所有病例都有偏瘫症状及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方法多样,疗效不一。体针、头针、电针、针灸推拿、针药等各有利弊,应据不同病症选择,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做到优势互补,密切结合临床,考虑适应证及禁忌证,辨证施治。针灸治疗方法虽形式各异,眼针治疗报道较少,且方法相对不成熟不全面;针刺应与心理学相结合。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伟  孙占玲  张奕  寿芳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19-619
自1996-2001年,笔者观察治疗了中风后遗症病人168例,以头电针治疗并予常规体电针对照.主要观察头电针对中风后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娟  董玲 《河南中医》2003,23(8):62-63
中风患者经挽救生命后往往遗留有程度不同、形式不一的后遗症 ,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吞咽困难等。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精神带来很大痛苦。随着针灸、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 ,可以降低中风后的致残率 ,并使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 ,改善其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临床分期的不同 ,分别采取不同的针灸、康复治疗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1 急性期1.1 针灸取穴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 :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 .3~ 0 .5寸 ,采用雀啄泻法 ,以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用腹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腹针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常规体针治疗的对照组,经过1个观察周期的治疗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对比,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和常规体针均在治疗中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腹针在显效率上明显优于常规体针组,腹针为无痛的针灸方式,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秦云 《吉林中医药》2004,24(6):36-36
我科应用头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80例 ,收到一定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 5 5例 ,女 2 5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76岁 ,病程最短 7d,最长 2 9d。右侧发病 38例 ,左侧发病4 2例 ,脑血栓形成 5 4例 ,脑出血 2 6例。肢体肌力 : 级以下者 5 2例 , 级及以上者 2 8例。按中医辨证分中经络 6 2例 ,中脏腑 18例。1.2 纳入标准  1发病时无意识障碍者或有突发意识障碍 ,经住院对症治疗病情平衡者。 2一侧肢体瘫痪 (肢体麻木或无力 ) ,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3CT或MRI示颅内明显血…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及机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和机制。[方法]对中药炮制各种减毒方法如清炒法、加辅料法、加热法等进行具体方法和机制的探讨,以达到降低药物毒性的目的。[结果]对毒性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炮制有效消除或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和毒副作用。[结论]对毒性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炮制能够有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指导的效果。[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应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按摩、肢体活动锻炼)等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显效62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可缓解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凯 《陕西中医》2002,23(8):735-736
目的 :探索运用针刺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途径及部分机理。方法 :采用颈项部穴位与体穴配合使用 ,注重针感 ,使用电针。结果 :总有效率达 97%。提示 :本方法局部与循经取穴相结合 ,有效地使病变部位和支配区域同时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针刺效应。方法 6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并对治疗组30例患者进行红外热像仪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患侧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穴位表面温度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结论针药并用治疗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与单纯药物治疗比更有优势。针刺能提高阳白、地仓、合谷、太冲穴的皮肤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系统康复训练,2周内急性期患者,被动功能活动(翻身、坐起、坐位保持等);2~4周恢复期患者,坐位耐力、起立、转移、步行等训练,并吃饭、穿衣等生活能力训练;起病5周后遗症期进行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动作等动作训练,30min/次,2次/d。治疗组38例针刺,急性期针刺人中、内关、三阴交、肩髃、外关、合谷、曲池、尺泽、太溪、太冲、委中、环跳等,1次/d,30min/次;恢复期选人中、内关、三阴交、手三里、外关、合谷、极泉、天府、少海、足三里、太冲、涌泉等,1次/d,30min/次;后遗症期选人中、内关、手三里、合谷、外关、肩髃、极泉、曲池、足三里、涌泉、血海、丰隆、委中,1次/d,30min/次;康复训练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活能力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HAMD量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指标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方向花  陈永红 《新中医》2014,46(4):178-180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遗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和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及针刺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可获良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早期介入,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疗效,首先应分辨阳证、阴证以选穴,并结合头颅、脊背、面部、四肢等部位取穴治疗,以利于智力、肢体功能恢复;其次强调针灸对中风的康复治疗宜尽早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益气扶正针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益气扶正针灸法对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中风后遗症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法,治疗组重用益气扶正法,两组均应用常规头体针结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分及偏瘫水平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扶正法与电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均有显著疗效,但在治疗效果上益气扶正法优于电针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采用针刺廉泉、外金津玉液、人迎、天突以及配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痊愈率为35.7%,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改善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方法,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