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岩  孙景波  闫咏梅 《河南中医》2014,(6):1059-1060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与各种相关因素关系的调查,为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诊治及长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4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量表,按住院第1天、第10天,出院1个月、3个月,共4个时间点进行资料收集,结合病例的基线资料,观察各个证候分布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缺血性中风的合并病中以高血压病最多,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次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短暂性脑缺血所占比例偏低;证候与血脂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要分期而且要针对不同的致病因素有目的的进行治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宋汉秋 《河南中医》2011,31(10):1094-1094
目的:研究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证候学。方法:对87例符合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进行量化诊断,每个证以7分为证候诊断成立,最高30分。结果:痰瘀证、风痰瘀证常挟气虚证候,气虚血瘀证候多见,阴虚证候型相对较少。结论:气虚血瘀证是进展型缺血性中风的主要证型之一,中风病急性期应重视气虚在中风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骥 《河南中医》2007,27(12):37-38
目的:对青壮年组、老年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分析,明确证候分布规律与不同年龄组的相关性,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郑州市三级甲等医院缺血性中风住院病人292例,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和老年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和回顾调查。结果: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以2~4证组合为主,2~3证组合与年龄段具有相关性,4证组合与年龄段不具有相关性。结论: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病理。  相似文献   

4.
张利丹  谢雁鸣  高阳  魏瑞丽 《中医杂志》2021,(16):1416-14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注册登记式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全国7家分中心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病程等一般资料,诊断信息、发病情况等临床资料.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各参研单位的临床医生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研究帕金森病的基本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并探讨基本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病症及证型的描述,按照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关要求设计《帕金森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表》,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相关条目、临床表现、诊断结论等内容,筛选出74条症状条目进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归纳了13种帕金森病常见主症:手足震颤、四肢拘急、肢体麻木、表情淡漠、言语迟缓、活动缓慢、活动笨拙、行走不稳、步态慌张、易患疼痛、头摇、项强、头胸前倾。证候要素中震颤型以血瘀及风最多见,而少动型则以血瘀及阳虚最多。病位要素则同样以肝及肾为主,脾次之。对本病症状进行分类,初步得出4种证候类型:肾阳亏虚、瘀血内阻型,肝肾阴虚、瘀血风动型,气血两虚型,痰热瘀血风动型。结论帕金森病有着本虚的基础,风及血瘀贯穿疾病的全程,寒、阳虚、阴虚、气虚、血虚则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病位要素中则以肝、肾贯穿疾病的全程,心、脾则是随疾病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我院临床缺血性中风病例,探讨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制定统一表格,采集283例受试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资料,由课题组指派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已经入组的受试者,集中进行统一的证候评价,得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283例受试对象总体上以气虚证和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经聚类分析,结合各证候要素在受试者中所占比例,可见,脑梗死受试者的主要证候表现均为气虚血瘀证.受试者中表现为二证相兼和三证相兼的比例最高,一证独见的受试者中,以“气虚”和“血瘀”型最多;二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型最多,三证并见的,以“血瘀+气虚+痰湿”最多;四证并见的,以“内风+内火+血瘀+气虚”最多.由此可见,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最常见的证候要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的证候表现,证候要素的组合复杂,出现频率以二证、三证组合为最多,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的单独出现或相互组合.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患病年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患病年龄相关性的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中医证候的产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医证候的确定逐渐增多,虚证证候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血脂异常的中医辨证治疗中要关注年龄这一重要因素,并提出脾虚和肾虚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原则应以补脾益肾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341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且居住时间≥5年)采用横断面调查,填写调查表,数据收集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诊断要素相关资料,统计患者主要中医症状与体征分布、主要证候分布情况,并以性别(男、女)、偏瘫侧肢体(左、右)、年龄段(≤40岁、>40岁但≤70岁、>70岁)及病程(≤72 h、>72h)分类探讨影响证候分型的相关因素. 结果 40种中医症状与体征可分为风、火、痰、气虚、瘀和阴虚6类,其中包含症状与体征数最多的是气虚证,包含症状与体征数最少的是瘀证.1341例患者中中经络1073例,中脏腑268例.中经络的证候分型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痰瘀阻络、气虚血瘀和痰热腑实;中脏腑的证候分型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痰蒙清窍、痰热内闭.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2h患者多以风痰阻络证候为主,而>72h患者多以阴虚风动证候为主.右侧肢体偏瘫多以痰蒙清窍、痰瘀阻络与痰热内闭3种证候为主;而左侧肢体偏瘫多以风痰阻络与阴虚风动两种证候为主.结论 成都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以风痰阻络、痰蒙清窍、阴虚风动证候为主,病程长短及肢体瘫痪偏侧部位可能对中医证候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形态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关系。方法:将61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形态分为血管狭窄组和血管迂曲组,采集2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2组中医证候积分,并对2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比较。结果:(1)血管狭窄组患者中痰湿证19例(61.3%),其次为血瘀证13例(41.9%);血管迂曲组中气虚证17例(56.7%),其次为阴虚证13例(43.3%)。(2)血管狭窄组痰湿证候积分高于血管迂曲组(P0.05),气虚证候积分和阴虚积分明显低于血管迂曲组(P0.01)。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管形态有助于辨别中医证候,为中医学辨证提供了影像学客观指标支持。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0.88%。(2)1级中气虚证、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67.65%,32.35%);2级中血瘀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加(52.11%、26.76%、11.27%);3级中阴虚证、阳虚证达高峰(均为100%)。(3)1级单证出现率为67.65%,2级两证出现率为57.75%,3级三证出现率为55.56%。(4)证候组合形态有15种,1级中气虚证和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35.3%、32.4%);2级中火热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19.7%、18.3%、14.1%);3级中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55.6%)。结论气虚证、火热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证候,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43-2246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各证型分布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的关系。方法:选择全国4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第一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病,且具有中医证型记录的住院患者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节气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在6302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中,各中医证型以风痰瘀阻证最多,为2374例(37.67%),其次为气虚血瘀证1219例(19.34%)和肝肾阴虚证1052例(16.69%);入院患者中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均以60~74岁的患者居多,分别为1013例(42.72%)和572例(46.92%);各证型分布男性患者普遍多于女性患者;缺血性中风病在寒露和惊蛰-立夏等几个节气入院患者较多。结论:基于HIS数据发现真实世界中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总数及各证型分布均是男性多于女性,且都以风痰瘀阻证为最多,入院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0~74岁,各证型入院节气主要集中在寒露和惊蛰-立夏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按照王琦的体质分型标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判断、分类,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分类,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发病后易表现为风痰阻络证,气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质患者发病后易表现为阴虚风动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海南地区中风病恢复期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在海南全省共5家医院纳入符合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患者共400例,对各量化指标进行评分、辨证,以观察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结果:本次纳入的400例中风病恢复期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以两证组合最多,有198例,占49.5%;3证组合有113例,占28.3%;4证组合57例,占14.3%。而在198例两证组合患者中,又以"痰证+血瘀证"多见,占57.6%,其余为"风证+阴虚阳亢证"和"气虚证+血瘀证",分别占21.2%和15.2%。同时,113例3证组合患者中,以"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最多,占28.3%,其次为"火证+痰证+血瘀证"占15.9%。结论:海南地区中风恢复期患者证候存在多证候组合趋势,且以"痰证+血瘀证"最为常见,这与海南地区气候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缺血性中风恢复期(2~24 周)患者的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6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及中医四诊资料采集,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量表判断中医体质,根据<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确定中医证候,并进行中医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体质主要为瘀血质(20.97%)、痰湿质(18.71%)、气虚质(16.29%),证候主要为血瘀证(25.81%)、痰证(20.97%)、气虚证(16.45%)、阳虚证(15.16%).主要体质与证候相关分析显示,瘀血质与血瘀证、痰证、气虚证显著正相关,痰湿质与痰证、血瘀证、阳虚证显著正相关,气虚质与气虚证、血瘀证、痰证显著正相关.结论 瘀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进展性缺血性卒中0~7 d中医证候及演变规律.方法 提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进展性缺血性中风患者,提取患者0~24 h、24~72 h、7d不同时点的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时点证候及演变规律.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24~72h证候演变迅速,复杂多样,“痰”、“火”突出.结论 通过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在0~7 d中医证候演变的研究,对提高该时期辨证施治疗效、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患者血清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获取基因间调控关系,从转录组学层面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形成的物质基础与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lncRNA,mRNA及miRNA芯片微阵列,分别检测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与非中风受试者(各10例)血清中lncRNA,miRNA与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联合分析,筛选出阴类证、阳类证相关的差异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反义lncRNA与mRNA共表达分析、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功能通路分析,获取基因间调控关系,预测lncRNA的靶基因。对40例(阳类证10例,阴类证30例)样本中部分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验证。结果:227个lncRNA,54个mRNA,4个miRNA的表达与阳类证密切相关,394个lncRNA,206个mRNA的表达和阴类证密切相关。阳类证组中反义lncRNA RP11-647P12. 1和RP11-677M14. 2可能通过上调表达水平,分别调控神经元衍生神经营养因子(NDNF)和神经颗粒素(NRGN)的基因表达。通路富集显示,阴类证、阳类证之间转录组表达谱差异主要与血压调节、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调节、内分泌激素调节、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通路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的lncRNA,miRNA,mRNA表达谱存在差异,阴、阳类证的表型差异可能由血压调节、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γ-氨基丁酸(GABA)等多个通路的共同参与。转录组学特征为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阴类证、阳类证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气虚和阴虚阳亢证的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采集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组第1天和第21天的中医四诊信息,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分级等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的变化,探索其证候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程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21天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与运动功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2(P< 0.01)和-0.282(P<0.01),Ashworth分级与阴虚阳亢证的相关系数为0.262(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第二个时点运动功能与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呈负相关,其中以分离运动最为显著,患肢的肌张力与阴虚阳亢证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中风患者首次发病后1 年内中医证候与地区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使用统一的《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采集全国范围内受试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北方地区受试者以气虚证、内火证和痰湿证为主,华中地区以气虚证为主,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以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北方地区内火证的比例明显高于华南地区,北方地区痰湿证的比例明显高于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华中地区血瘀证的比例明显低于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结论:内火证和血瘀证的分布受地区因素影响显著,存在南北差异,北方地区以火为主,而华南地区以瘀为主。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颖  马斌  刘强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11,52(24):2097-2101
目的 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 方法 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各证候要素相关条目专家评分的一致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四诊信息条目对证候要素的诊断重要性,采用Logistic判别法构造量表诊断模型并为量表条目赋权.结果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其研制方法可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证候诊断标准的研制进行方法学探讨,体现了证候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对中医药诊疗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