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小于6岁的腹部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和对照组(氯胺酮麻醉)各38例,观察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自身麻醉前及观察组麻醉后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增高(P<0.01),呼吸频率(R)显著增快(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较稳定,术后清醒快,清醒质量好,是小儿腹部以下手术的安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隐睾手术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每组50例,观察两组术后苏醒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患儿苏醒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Ⅱ组(P<0.05),警觉/镇静(OAA/S)评分,Ⅰ组高于Ⅱ组(P<0.05).术后发生躁动哭闹、恶心呕吐,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提高隐睾手术患儿的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分为复合骶管阻滞组(1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2组)。1组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后行骶管阻滞,2组单纯咪哒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术中视情况间断推注氯胺酮维持麻醉效果。分别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0)、手术后20分钟(T1)及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麻醉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SpO2、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2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2组(P〈0.05),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种麻醉方式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亚  夏乐强  王瑛 《华西医学》2010,(6):1111-1113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及单纯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3组: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为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30例,观察3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Ⅱ组和Ⅲ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明显低于术前;Ⅲ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Ⅰ组和Ⅱ组患儿苏醒期并发症低于Ⅲ组,其中Ⅲ组患儿术后躁动与哭闹多见。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患儿易于接受,麻醉过程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清醒质量高,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辅以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对116例择期手术患儿,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下行骶管阻滞,术中丙泊酚维持.记录患儿在入室时(T0)、静脉诱导时(T1)、骶管阻滞后5min(T2)、手术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RR)的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116例患儿在T1-T5时间点的MAP、HR及RR均低于T0,SpO2高于T0(均P<0.05),T1-5时间点的MAP、HR、RR及SpO2无明显改变(P>0.05).术中无一例发生屏气、呛咳、喉痉挛及体动,均在停药(8±3)min内苏醒,苏醒时安静、无哭闹.结论 骶管阻滞辅以静脉复合麻醉对小儿下腹部以下短小手术有很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其具有诱导苏醒快、静脉麻醉药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BP、HR、RR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按照是否应用艾司氯胺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麻醉前,观察组按照0.3 mg/kg剂量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两组相同。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疼痛程度、躁动情况、围术期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前(T0)和拔管后10 min(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时(T1)和拔管后5 min(T2)时点的MAP和HR均较T0时点升高,但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行为评分量表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苏醒、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在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可使患儿机体处于平稳状态,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患儿手术、苏醒和PACU停留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降低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段文 《系统医学》2024,(5):150-152+156
目的 分析在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采取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对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艾司氯胺酮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术后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指令性睁眼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术后躁动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结论 在儿童腹腔镜疝修补术予以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术后躁动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肌内注射基础麻醉加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及麻醉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A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阻滞平面固定于T8~T10以下,无一例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2组MAP均有波动,但波动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波动值显著小于B组(P〈0.05);A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提高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63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的方式麻醉,实验组(32例)采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加以使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的方式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苏醒时间及麻醉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个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T2时间节点时MAP、HR上升(P0.05);实验组T2时间节点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比例(0)低于对照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采取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加以使用单次骶管阻滞联合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苏醒期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组(对照组),联合麻醉组全麻诱导前行硬膜外麻醉后行全麻诱导,全凭静脉组直接行全麻诱导;麻醉维持:联合麻醉组术中持续静脉泵并每隔60 min硬膜外追加局麻药,对照组持续静脉泵麻醉。术毕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意识状态、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遗忘效果。结果联合麻醉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麻醉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静脉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尼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苏醒快而平稳,适用于结肠癌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李国建 《护理学报》2010,17(5):52-53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观察统计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例数及程度,记录发生躁动患儿年龄、麻醉方式及是否有不良刺激。结果432例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儿96例,躁动患儿中存在尿管刺激的62例,存在气管导管刺激的47例,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患儿躁动发生率高于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岁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但各年龄段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防范措施,减轻各种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注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区分是否苏醒,是避免患儿躁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40例,性别不限,年龄1~3岁,体重8~18kg,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基础麻醉+静脉全麻组(K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术中维持、麻醉苏醒各时期记录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诱导、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K组比较,S组患儿诱导、苏醒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期S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K组。结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在小儿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小儿斜疝手术,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用氯胺酮+髂腹部神经阻滞,对照分两组,一组单用氯胺酮,另一组用氯胺酮+骶管阻滞。结果:实验组在切皮时及术中与单用氯胺酮组比较患儿MAP、HR升高更不明显(P<0.01),SPO2下降也更小(P<0.05),术后清醒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也明显低于单用氯胺酮组,与用氯胺酮+骶管阻滞组比较患儿MAP、HR、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是骶管阻滞操作难度大。可致阻滞失败,也可致阻滞平面过宽引起并发症增多。结论:基础麻醉下髂腹部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斜疝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及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两组均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紧闭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吸入麻醉诱导成功后,行骶管阻滞并建立静脉通道,右美托咪定组(D组)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μg/ml)10 min静脉泵入,随后予0.1μg·kg-1·h-1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C组)给予1 ml/kg生理盐水10 min静脉泵入,随后予0.1 ml·kg-1·h-1生理盐水静脉泵入至手术结束。观察记录右美托咪定用药前(T0)、用药后10 min(T1)、切皮前(T2)、切皮后1 min(T3)、手术结束时(T4)和麻醉苏醒时(T5)各时点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患儿苏醒后躁动评分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HR及MAP在T1~T5时均降低(P<0.05)。与T0时比较,D组HR及MAP在T1~T5时均降低(P<0.05)。D组苏醒期躁动评分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及骶管阻滞麻醉可安全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且降低患儿躁动并减轻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婴幼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氯胺酮组2组,每组45例。丙泊酚组给予0.25%甲磺盐酸罗哌卡因1mL·kg-1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按血浆靶浓度24μg·mL-1静脉麻醉;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31.6mg·kg-1·h-1静脉麻醉。记录2组患儿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和术后20min(T3)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比较2组术毕苏醒时间(呼之睁眼)、出手术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丙泊酚组在T2、T3时间点的RR、MAP、HR明显低于氯胺酮组,术后苏醒时间、出手术室时间相较氯胺酮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均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中/长链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用于婴幼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好、循环稳定、苏醒快、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婴幼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实施婴幼儿上肢手术35例,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实施小儿上肢手术30例,并记录两组术中用药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分泌物增加,术后苏醒延迟。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术中SPO2平稳,分泌物少,术后苏醒早。结论小儿上肢手术选用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用药,使患儿及时苏醒,降低围术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静脉泵入和丙泊酚2.0~2.5 mg/kg诱导,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右美托咪定0.2~0.7μg/(kg · h)和丙泊酚4~6 mg/(kg · h)维持;氯胺酮组(K组)予以氯胺酮1 mg/kg诱导和0.5 mg/(kg · h)维持,丙泊酚用法同D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对小儿术后进行行为学的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估。【结果】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 HR较K组明显降低( P <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长于K组(P <0.05);D组在苏醒期、术后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K组(P <0.05);D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K组(P <0.05),两组恢复室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1例,K 组6例患儿术后出现躁动(P <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及术后疼痛,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且获得患儿家属较高认可,值得在小儿麻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右美托嘧啶与丙泊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在骶管穿刺后10min内,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嘧啶1μg/kg,丙泊酚组静脉泵注负荷量丙泊酚2mg/kg,之后分别以0.5μg/(kg·h)、2m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记录2组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即刻(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评价镇痛合适率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T2、T3、T4时间点心率((112.8±13.8)、(103.4±14.1)、(95.7±16.1)次/min)低于丙泊酚组((129.2±18.5)、(124.1±14.2)(109.6±15.1)次/min)(P均<0.05),平均动脉压(98.5±12.7)、(92.4±12.1)、(74.9±8.2)mm Hg)高于丙泊酚组((84.6±11.7)、(78.5±11.5)、(67.9±8.0)mm Hg)(P均<0.05),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较丙泊酚组平稳;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氯胺酮用量((2.5±0.9)mg/kg)少于丙泊酚组((5.0±1.7)mg/kg),镇静合适率(93.3%)高于丙泊酚组(63.3%),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呼吸抑制发生,丙泊酚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麻醉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牟虹  王光辉  殷雁斌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426-2427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泵注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氯胺酮+丙泊酚)和对照组(氯胺酮),分别观察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儿的MAP、SpO2相比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及手术开始后实验组HR升高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要小,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下降,对照组的RR在手术开始后上升,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纯氯胺酮麻醉相比,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神经系统副作用少,苏醒快且彻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