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cnki上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216首,涉及中药228味;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演化得到新处方10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以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补肾益智、醒神开窍、补血益气为主,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从建库至2019年12月收载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相关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平台软件(V2.5),分析用药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功效分布、配伍规律及新方。结果 收集并筛选出48首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方剂;使用频率较高的单味中药有白术、甘草、茯苓、黄连、党参等;高频次药对包括白术-茯苓,白术-甘草,党参-白术等;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药对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茯苓→白术;通过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演化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获得新处方5首。结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以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为主;新方组方规律以温补脾肾、收敛止泻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提供用药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数据库中使用中医药方剂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文献,将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并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组方规律研究,提取新方组合。结果 筛选出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方剂161首,使用中药123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苦参、黄柏、五倍子、芒硝、大黄、蒲公英、冰片、金银花、马齿苋、红花等;高频药物组合包含黄柏-苦参、苦参-五倍子、芒硝-苦参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3个新方,功效各有侧重。结论 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熏洗处方用药主要以清热燥湿、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为主,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羚  江媚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55-1260
[目的] 挖掘《临证指南医案·淋带》的组方用药规律,探索治淋带基本组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初步研究治淋带基本组方的治疗机制。[方法] 收集《临证指南医案·淋带》的病案,采用TCMISS软件进行组方数据分析,探讨用药规律,挖掘核心药物及新处方,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药网络数据库及分析系统(TCM-Mesh)、中药成分靶点数据库(HIT)、中药信息数据库(TCM-ID)、人类表型术语集(HPO)、DrugBank、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治淋带基本组方各药物靶标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相关通路。运用STRING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得到组方21则,药物54种,挖掘出2个核心药物组合和治淋带基本组方,得到治淋带基本组方的靶标基因1 192个,淋带的靶标基因52个,药物-疾病交集靶标基因10个,相关通路6条。[结论] 叶天士治疗淋带病早期以交通心肾为主,后期以滋补肝肾为主。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为免疫炎症、激素调节等,同时受吞噬小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含肉桂成方制剂的配伍用药规律。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Excel(2010)软件,筛选含肉桂的成方制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肉桂方剂的主治疾病、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 筛选出含肉桂的方剂391首,涉及中药675味,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依次为肉桂、当归、甘草、地黄、茯苓;使用频次前五的药物组合依次为当归-肉桂、甘草-肉桂、肉桂-地黄、茯苓-肉桂、肉桂-木香。肉桂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 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及《中国药典》中含肉桂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活血行气、散寒止痛之功效,肉桂常与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配伍使用,其组方规律反映出肉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药物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研究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方法 查阅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79部清代方剂专著,选择其中10部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专著,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等功能,对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93首泄泻处方,含药物119味,挖掘出高频(频次 ≥ 5)药物20味,高频(频次 ≥ 13)药物组合12组,演化得到19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 清代方剂专著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用利水消肿药、补益药,切合本病脾虚湿盛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可实现对于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辅助中医药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筛选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方剂92首,涉及中药120味;常用单药有酸枣仁、丹参、甘草、川芎、茯苓,常用对药有丹参-酸枣仁、川芎-酸枣仁、甘草-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川芎-甘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有远志→酸枣仁、知母→酸枣仁、川芎,甘草→酸枣仁,进而演化得到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核心药物8个、核心组合18个和新候选处方9首。结论 通过对高频药物、组合、新候选处方的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与安神药的配伍使用,标本兼顾,共同增强冠心病和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全国各省市地区运用传统中医药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期提供详细信息和治疗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相关文献报道,以及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委通过官网发布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采用系统集成的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分析COVID-19治疗期处方的中药用药频次、药对关联、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聚类处方等,运用图表等形式对中药处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的展示,并对其轻症、重症处方的中药的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包括药味、药性、归经)、药物功效进行对比。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药处方78个,涉及的中药总数144味,总处方用药频1022次;功效267个,总功效频次2897次;药性9种,总频次906次;药味10种,总频次1434次;12经总频次2162次。聚类处方治疗期中药用药频次排名前10的中药:①杏仁、麻黄、甘草、黄芩、石膏;②半夏、陈皮、苍术、草果、藿香;治疗期轻症中药用药种类为116种,总用药频次为67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为杏仁、甘草、黄芩;重症中药用药种类为95种,总用药频次为351次,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杏仁、石膏。结论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分析数据,以图表文字相结合展示中医药治疗COVID-19治疗期的中药具体用药规律,并对治疗期轻症及重症用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指导治疗COVID-19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分析与提炼2000-2021年CNKI期刊文献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CNKI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4月6日发表的使用中医药诊治AR的临床研究数据,筛选并将纳入医案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而后生成标准化组方用药数据库,最后运用本系统软件中的数据分析模块,对中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文献161篇,共获取161个中药组方,涉及187味中药,累计频次共1763次。证型统计结果表明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肺寒饮犯证;中药组方药物特征分析表明: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为防风,平均用药剂量最大的中药为黄芪;中药性味以辛甘、温平为主;中药归经以入肺脾两经药物居多。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析显示:发散风寒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气药;关联规则中药配伍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中药药对为黄芪-防风;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表明治疗AR的核心中药为小青龙汤合苍耳子散及玉屏风散加减。结论 本研究较为综合地分析了中医药治疗AR的组方用药规律,发现散寒邪、通鼻窍、补脾肺为诊治该疾的主要指导思想,脏窍并治与合方治病是当代医者遣方用药的主要特点,这一研究发现可为AR的临床诊疗与新药开发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文献挖掘及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常见证型及核心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近15年已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寻常性痤疮核心期刊,对其进行医案提取及规范化后,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8篇,医案数据195条,涉及中药184味,药性多以寒、微寒为主,药物归经归肺经最多,其次肝经、胃经、心经,药物功效多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为主,常见中医证型及对应核心加减处方4个。结论 系统总结了寻常性痤疮近年发病的主流证型、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为之后的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痹证方剂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痹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 筛选出94个具有痹证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5个,核心组合40 个,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 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痹证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韩氏妇科传承人韩延华教授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依据及思路。方法 筛选韩延华教授门诊治疗月经病的有效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和核心处方的挖掘。结果 共纳入312份有效医案处方,涉及190味中药,四气以温、寒、平为主,温药居多;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次者为活血化瘀类;高频药物(≥60次)29味,前6味为牛膝、白芍、山萸肉、炙甘草、山药片和醋鳖甲。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及药组关联,聚类分析得到6个核心组方。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出韩延华教授以“肝肾学说”、“肝主冲任”学说为指导辨治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辅助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用药规律。方法 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数据平台,搜索晚期结直肠化疗并中药经方治疗等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剔除低质量文献,罗列组方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高频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的描述性统计,基于SPSS Statistics 26.0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SPSS Modeler 18.0聚类分析,Cytoscape软件直观网络图,进行数据挖掘整理与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相关文献148篇,处方155首,药物191味,用药总频次1823次,核心中药27味(使用频率 ≥ 10%),以白术所用最广。性味以甘温为首,归经以脾经为最。以置信度95%、支持度15%、提升度 > 1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三药组合17组。聚类分析以欧式平方距离24为标准得到潜在聚类方剂3个。结论 中药复方用药以清补健脾,甘温扶正;平解邪毒,调气畅腑;肝脾同调,肺胃同治为规律,正合晚期结直肠癌化疗后脾虚毒恋、痰瘀互结之证。研究归纳出中药辅助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用药组方规律,予以临床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多算法挖掘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并且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辨证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研究糖尿病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同时基于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算法获得新关键组方,另外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关键组方治疗糖尿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效药理机制。结果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共筛选出68首中药处方、214味中药及4首新组方,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黄芪、甘草、五味子、丹参及当归新组方治疗糖尿病基于193种生物活性化合物、30种关键靶点、4151种GO过程以及74条KEGG生物通路,并且基于分子对接发现glycyroside、sitosterol等关键活性成分。结论 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糖尿病治疗的方剂用药规律,并基于生物信息学初步揭示了复方用药的药效药理机制,为糖尿病的中医药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数据算法支持以及生物信息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进行数据挖掘并探究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4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症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系统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核心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纳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中药处方65首,涉及中药125味,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中药为桂枝(45次)、白芍(45次)。高频药对有桂枝-白芍、桂枝-大枣、白芍-大枣等。主要核心处方为白芍、桂枝、大枣、甘草、生姜、黄芪、当归。结论 古今医案云平台(V1.4)分析得出的中药治疗汗出偏沮用药规律研究可指导临床应用,但须注意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含佛手临床处方中挖掘佛手中医用药规律,为佛手现代临床应用、保健产品开发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收集含佛手的临床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分析软件(IBM SPSS V20.)和Excel(Microsoft Office 2016)建立基础数据库,对组方用药(或配伍用药)与治疗病证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处方筛选,收集含佛手临床处方共458首,涉及中药388味,用药总频数达6 199次,其中佛手核心配伍药材(>130次)为茯苓(222次)、白术(217次)、白芍(196次)、柴胡(159次)、陈皮(142次)5味;选取与佛手配伍频数>49次的药材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包括药材34味,累计出现频数为3 131次,占总频数的50.51%,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佛手配伍药材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主要以苦、甘、辛味居多,主要归脾、肝、胃、肺经。含佛手临床处方配伍药材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有14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苓-佛手、白术-佛手、白芍-佛手、柴胡-佛手、白术-茯苓-佛手、陈皮-佛手。含佛手临床处方主治病证共52种,可分至11类中医病证类型,筛选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脾胃系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妇科病证”3类高频主治中医病证类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治疗脾胃系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白芍、柴胡、陈皮、半夏,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6种、3联药物组合9种;在治疗气血津液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白芍、白术、黄芪、麦芽、柴胡,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3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7种、3联药物组合5种、4联药物组合1种;在治疗妇科病证时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白芍、当归、黄芪、香附、茯苓,得到常用配伍药物组合共有25种,包括2联药物组合15种、3联药物组合10种。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含佛手临床处方组方配伍用药及佛手高频中医病证类型规律,直观、科学地展示出了佛手的配伍规律。针对不同的中医病证,佛手均以补气药、行气药、补血药、利水消肿药、消食药、活血止痛药为主进行配伍治疗。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同时,加强补益活血、健脾化湿,增强其理气疗效。对指导佛手合理应用、保健食品开发、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关注,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为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全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建立医案及方剂数据库,采用该软件基于关联规则及熵聚类的数学算法,分析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等,明确其核心用药,探索其辨治规律。结果与结论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CNKI中共收集的205个医案,得到冠心病以胸闷、心悸、胸痛、气短为主症,病因病机多为心脉痹阻。所有医案中处方共205首,用药212味,通过分析,药物多为甘温之品,归肝、心二经,可知现当代名老中医多主张从疏肝气,通心阳,活血脉论治冠心病。药对组合中的高频药物即为药用频次居前的7味药,故认为这7味药为核心用药,且核心药物组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并由此演化得到药物的18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方。通过数据挖掘客观地展示了冠心病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王孟英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从《重订王孟英医案》温热案中筛选出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药,将所得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王氏治疗温热病的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19进行药物频次统计,通过IBM 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从医案中筛选出处方116个,用药总频次1444次,涉及178味中药,频率 ≥ 10%(频次 ≥ 12次)的高频药物共41味,其中排名前5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竹茹(52次,44.83%)、栀子(47次,40.52%)、黄连(45次,38.79%)、知母(43次,37.07%)、玄参(40次,34.48%);高频药物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甘居多,归经主要涉及肺、胃、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59条药物组合,其中2味、3味、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别为11、36、12条;聚类分析得到9个聚类方。结论 王孟英治疗温热病尤为注重温病传变规律,擅用经方,食药相合,以清热类方药为主,结合祛痰理气、滋阴凉血生津之法,同时兼顾肺胃,豁痰理气、斡旋气机以调其愆滞,使气顺、痰消、热去而诸症自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制定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1988-2018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以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发作期的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构建儿童哮喘发作期方药数据库,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779首方药,涉及药物259味,其中常见证型为热性哮喘证,常用药物40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麻黄、苦杏仁、甘草;药物使用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稍多;归经主要归肺、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二项关联规则26条,三项关联规则40条,四项关联规则12条;系统聚类分析得出药组10个。结论 中医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方药以化痰平喘、温肺化饮、清肺止咳、补益肺脾、息风解痉、祛瘀通络为主。用药性味体现了苦温、苦寒燥湿化痰,辛温宣肺祛邪,辛开苦降调节气机升降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寻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宏观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相应参考。方法 以“中医”和“肝癌”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1959年9月至2019年6月),搜集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组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录入,并对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文献106篇,剔除加减方,剩余有效处方92首,其中涉及中药共计281味,频次累计出现1 181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茯苓、黄芪、柴胡、白芍、党参;所属类别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通过对频次?10的药物性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原发性肝癌以甘、苦、辛味,寒、温、平性药,归脾、肝经药物居多。通过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4类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0个潜在组合药对,根据肝癌不同阶段的主要证型变化,对高频药物及潜在药对组合与肝癌不同阶段证型的治疗进行了对应分类。结论 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三类药物配比组合是肝癌治疗的主要方向;高频药物及聚类分析得到10个潜在药对组合为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分证型治疗提供参考,拟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