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IMT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变是从动脉内膜开始,之后出现脂质、复合糖类积聚、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并出现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血脂异常是AS的主要发病因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调脂药物,能通过多种途径防止AS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阿托伐他汀钙10mg为对照,评价国产瑞舒伐他汀钙5mg、10mg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组(A组,n=39),瑞舒伐他汀钙5mg组(B组,n=38),瑞舒伐他汀钙10mg组(C组,n=39),治疗12周,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12周后,3组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和斑块总积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C组的下降情况则显著优于A、B组(P<0.05),而A、B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10mg能明显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10mg。  相似文献   

5.
赵素荣 《综合临床医学》2012,(10):1064-106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经颈动脉彩色超声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肠溶阿司匹林75mg/d,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mg/d。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等对症药物。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斑块厚度及斑块性质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12和5.499,P均〈0.05)。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8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TNF-α、IL-6、IL-18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477、5.236、7.599和5.642,P均〈0.05)。治疗前两组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斑块厚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2,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降低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TC、LDL-C、hs-CRP、TNF—α、IL-6、IL-18浓度,能够促使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厚度减低,不稳定型颈动脉斑块有转化为稳定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张丽丽 《临床医学》2016,(12):70-7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OX-LDL、IMT、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显著降低IMT、OX-LDL及其他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予以氢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TC、TG、HDL-C、LDL-C、HCY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2)两组患者IMT与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降低了血脂水平,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HDL-C水平的提升,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f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血脂及血压水平变化,探讨瑞舒伐他汀对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以128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监测CAIMT值、血压及血脂。CAIMT值的测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据CAIMT值分组后采用常规及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128例EH患者中79例CAIMT值〉1.0mm(61.72%)为内膜增厚。(2)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忪0.05)。治疗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CAIMT增厚组有显著性变化(P〈0.01),CAIMT值显著降低fP〈0.01);常规治疗的CAIMT非增厚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CAIMT值显著升高(P〈0.01)。(31瑞舒伐他汀治疗的CAIMT增厚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73.4%,93.7%)均显著高于CAIMT非增厚组(47.0%,65.4%)(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通过改善EH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来改善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外加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6%,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早餐后口服;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睡前口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度宽块大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院75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差异。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部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C、HDL-C、TG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对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DTIs型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T1)和治疗14 d后(T2)检测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ES)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水平,并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结果:T2时两组患者的MES数量、hs-CRP水平、Lp-PLA2水平和MESSS评分均较T1时降低,MBI评分则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DTIs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粥样斑块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降脂、拉西地平达标降压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和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给予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托妥)1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乐息平)4 mg,1次/d口服;B组给予普伐他汀(美百乐镇)20 mg,每晚1次,拉西地平4 mg,1次/d口服。血压不达标者拉西地平加至8 mg,1次/d,再加用氢氯噻嗪12.5~25.0 mg,1次/d。12个月后观察C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 A、B两组均可降低CIMT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但A组较B组CIMT降低更明显(P<0.01),颈动脉斑块消退更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与拉西地平联合应用,可以发挥降压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其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来治疗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成两组各45例,并进行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斑块面积大小进行测量,对本次治疗结果进行评定并记录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及好转,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比单独用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再狭窄发生率、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24-1825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疗效。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1.0%),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14-2015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142例冠心病病。将所有病患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所有病患进行一般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所有病患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依从性不良的现象,在进行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C的指标和对照组向比明显偏低,高密度脂蛋白-C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数LVEF和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例观察组病患在治疗1个月之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的肝功正常,对照组病患有5例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现象,在治疗2个月之后病患肝功能正常,不良反应较少。和阿托伐他汀相比,利用瑞舒伐他汀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1年,监测其血脂水平及治疗前后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及内-中膜层厚度的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后患者TC、LDL—C、TG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减小,粥样斑块缩小。结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确切。并有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稳定及缩小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诊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稳定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斑块指标IMT和PV检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略低于参照组的14.63%,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