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根据主诉和排除了器质性病变而诊断。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自从1902年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促胰液素以来,现已明确的胃肠激素已达40余种。胃肠激素可以通过内分泌、神经分泌和旁分泌等方式,调节消化系统的运动、分泌、吸收及细胞营养功能。许多胃肠激素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故又将这些肽类激素称为“脑肠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胃肠激素的失调有明显关系,且中药从整体出发,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治疗FD具有明显优势。在探讨其发病、疗效机制及中药调节胃肠激素方面也有许多进展,现简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肿瘤与西医治疗肿瘤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在肿瘤诊治上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中药由于成分复杂,通过发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而抗肿瘤。中医在治疗肿瘤思路上充分利用中药多靶点作用并结合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出发,以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目前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主要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改变血液粘度等方面。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症,目前西药治疗无特效药,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疗效,且优于胃肠动力药。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表明,针灸具有调节胃肠动力、胃肠激素以及保护胃肠屏障完整性等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FD的相关文献,整理并探索其规律,发现其中自主神经系统是介导针灸治疗FD的重要科学机制:针刺可能通过刺激穴区躯体传入感觉神经元及其受体,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多个核团(包括孤束核、迷走神经背运动核、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及下丘脑室旁核等)以及脊髓反射中枢,调节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失衡,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胃肠激素以调节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4.
倪量 《环球中医药》2012,5(4):244-247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往往注重于症状或现代医学生物学指标单一层面的评价,不能体现中医从多层次、多途径、多靶点,在患者整体机能调节上综合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应用多维综合评价法从病毒学、免疫学、中医证候以及生存质量方面对中医治疗艾滋病进行整体、综合的评价,突显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不明,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疗效稳定等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总结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抗氧化、下调黏附分子、调节胃肠激素、调节一氧化氮、修复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肠道动力紊乱等方面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治疗UC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血管性痴呆(VD)是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属"呆病"范畴,与中医学的"中风"有密切关系。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特效疗法,而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镇肝熄风汤为清代医家张锡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也是现今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方。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临床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有一定疗效。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复杂,虽然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现代西药存在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中药复方由于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改善症状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对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较多,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胃肠激素等新观点的提出,丰富了高血压机制学说,但是对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途径、作用靶点的研究有待深入。基于此,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镇肝熄风汤降压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重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调控血脂、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细胞膜离子通道等方面。基于镇肝熄风汤多途径、多靶点的降压作用,立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扬  曲秀芬  李莹  周微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11-1113
中医药治疗月经稀发以补肾疏肝、活血调经为主,佐以养血活血药物,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西医治疗月经稀发多以激素替代疗法为主,因不良反应大、禁忌症多、易致癌、易反复的缺点不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从而使中医药治疗月经稀发突显出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的调节功能,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感,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现代医学研究多认为其与胃高敏感、胃肠动力障碍、胃肠激素、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精神社会因素等有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FD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FD获效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细胞浸润,唾液腺和泪腺的进行性损伤为主要特征,除了影响泪腺和唾液腺,导致眼睛干涩和口干症状外,还会累及人体心、肺、肾和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严重影响人体身心健康。虽然近年来西医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目前还没有针对潜在病因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能够辨证施治,随证遣方,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治疗特点。目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发现其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调节免疫、降低炎症反应及上调水通道蛋白等方面有着姣好的作用,既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又能够减轻激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回顾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相关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及中医药作用的相关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总结,本文拟从调节免疫、上调水通道蛋白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就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相关机制做一研究归纳,以期为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