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郑桂玲  高虹 《四川中医》2014,(4):127-128
目的:观察益气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痹汤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9.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通痹汤治疗DNP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益气滋阴祛瘀汤。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滋阴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滋阴活血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FBG、HbAl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生存质量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滋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血糖指标明显改善,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补气温经方联合输卵管通液术基础上,观察温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补气温经方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任脉穴,两组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受孕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糖尿病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润燥方内服联合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排便间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滋阴润燥方内服联合香军散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郑国俊 《国医论坛》2021,36(3):23-2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类风湿因子指标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消炎痛片口服和维生素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补肾活血汤,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股四头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类中药治疗糖尿病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口服西沙必利,治疗组加用中药益气滋阴润肠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总有率6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片和甲钴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神经传导功能以及Toronto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在治疗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oronto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增加,且观察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通过降低DPN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Toronto积分,增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而发挥治疗作用,且比口服甲钴胺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确诊DPN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常规降糖及口服甲钴胺分散片营养周围神经等基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CV、SCV及T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TCS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础方案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PN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疗效显著,尤其对于“尊荣人”体质患者,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和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与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苦碟子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弥可保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TSS评分,检查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SS评分显著降低(P〈0.01),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患者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则明显增强(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弥可保能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氢化应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北省优抚医院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并予以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予以甲钴胺片联合己酮可可碱缓释片口服。观察2组治疗2个月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2个月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与SCV均显著较治疗前加快(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IL-6、MMPs、CRP、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SOD、TAO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6、MMPs、CRP、MDA水平更低(P均<0.05),SOD、TAOC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可明显加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修复周围神经,机制与减轻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SOD、MDA和hs-C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MCV和SSC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MD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SOD、MDA和hs-CR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汤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2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500μg/次,3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记录2组神经体征、症状及神经功能总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血清MDA、SOD,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神经体征评分、神经症状及神经功能总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9%,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汤能显著降低DPN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0例DPN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钻胺片,每次0.5 mg,每天3次。观察组给予筋骨痛消丸,每次6 g,每天3次,口服;杞菊地黄丸,每次9 g,每天3次,口服;针灸疗法(体针和梅花针);中药熏洗。两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SS各维度评分(神经症状、神经反射、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以及正中神经MNCV、SNCV较治疗前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治疗后观察组TAOC、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DPN疗效显著,能改善DPN患者TCSS评分,改善MNCV和SNCV,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柳  蒋超  赵紫昊 《中草药》2019,50(11):2670-2674
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在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DPN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以及控制饮食、运动等,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片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转肽酶(GGT)、铁蛋白(SF)、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的水平,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以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OD水平升高,高于对照组(P0.05);GGT、SF、T-AOC、MDA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NCV和SNCV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结论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可显著减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苍柏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甲钴胺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苍柏逐瘀汤,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双侧正中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改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柏逐瘀汤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合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共153例,对照组75例接受常规西药及针灸治疗,观察组78例在其基础上加用川芎茶调散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评分及致痛物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4%(70/78)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55/75,P<0.05); 观察组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肠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病变侧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腰骶部、臀部、大腿外侧、腘窝、小腿外侧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血浆5-羟色胺(5-HT)和P物质(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合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对有效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致痛物质的合成及分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