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艳红 《大医生》2022,(24):13-15
目的 分析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攻击行为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平邑县精神病医院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利培酮、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并评估临床疗效、攻击行为、症状评分、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与治疗前比,治疗1、2、3个月两组患者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且各时间点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及总分等维度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恶心、嗜睡、头晕及口干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80%,高于对照组的1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利培酮、丙戊酸钠联...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丙戊酸镁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 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加用丙戊酸镁治疗,起始剂量400mg ·d-1,1w后增至800mg~1200mg·d-1;对照组继续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疗程4w。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末采用简 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w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前 与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 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4w末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评分 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在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时,加服丙戊酸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口服奥氮平片+氨磺必利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奥氮平片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神经营养因子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清炎症介质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β1(IL-β1)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N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DNF、BDN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GF-β1、IL-β1、I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奥氮平治疗相比,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地苯醌联合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生活质量量表-31评分以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可调节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流浪住院并按ICD-10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针剂治疗14 d。疗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计总分(PANSS-T)、PANSS中反映激越攻击行为的5个条目(PANSS-EC)、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安全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第3、7、14天PANSS-EC、PANSS、MO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7、14天PANSS-EC、PANSS-T、MO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第14天TE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联用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方法:将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设为实验组,抽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30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抗抑郁剂联合激素替代治疗,观察2周.于实验组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定焦虑抑郁状况,同时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对患者应用抗抑郁剂联合激素替代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女性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BD躁狂发作女性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接受丙戊酸镁与佐匹克隆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单纯丙戊酸镁用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  相似文献   

8.
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8例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治疗4w,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w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显著降低。结论丁螺环酮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联合口服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副反应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方法:7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于治疗前后进行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治疗后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SANS、BPRS和治疗后BPRS、TESS评分和无显著性差异,但SANS评分和临床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满意(P〈0.05)。结论: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7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口服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奎硫平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4周、8周、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12周末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12周末,实验组显效率39.29%,有效率78.57%;对照组分别为20.69%、44.83%。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79,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目〉0.05)。结论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较单用奎硫平治疗疗效更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疾病表型的质量和数量性状的关系。方法对1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187例正常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疾病表型的数量性状。用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疾病表型的质量和数量性状的关系。结果两组间BDNF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3种基因型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与精神分裂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可能无关联,与精神分裂症疾病表型中的“思维障碍”和“反应缺乏”的数量性状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及外周粒细胞与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将1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大鼠连续接受电击诱导3d,采用旷场试验评价两组大鼠行为,安乐处死,取两组血样与脑组织(海马、前额叶、中缝核及纹状体),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法检测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外周粒细胞与各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连续接受电击诱导3d后,行为明显减少,越线次数、头动总距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外周粒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应激不引起大鼠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改变,但大鼠外周粒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地表达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mRNA,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对缺氧复氧损伤的神经细胞是否积极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复氧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共培养,采用Hoechst33258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在共培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的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缺氧组(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表达生长相关蛋白43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P〈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缺氧复氧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共培养细胞生长相关蛋白4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B,S100B)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收治的9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抑郁症患者(研究组)治疗前(76例)及治疗8周末(随访到39例)的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与5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测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末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t=0.594,P〉0.05);同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总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及完成分类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且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正确应答数呈正相关(R=0.358,P〈0.01)、与持续性错误数呈负相关(R=0.343,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下,抗抑郁药物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飞  王婷  刘文丞  谢飞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77-187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利培酮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丙戊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及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及脑脊液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MOAS、BP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脑脊液MMP-9、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高于对照组的6.52%(3/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攻击行为及精神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的临床治疗中,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伴阳性症状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参照组65例,研究组65例.其中,给予奥氮平联合安慰剂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的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对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合用组和单用组各30例,合用组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合用奥氮平治疗,单用组单用奥氮平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以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3.33%,单用组总有效率为7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治疗2周末起PANSS评分合用组较单用组下降更显著(t=7.83,P〈0.01);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4,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片能显著提高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证实,细胞移植和神经营养因子相结合治疗脑损伤能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脑尾壳核注射胶原酶和肝素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48只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和对照组于建模后第3天在脑出血部位分别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以及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相比,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后1,2周其他2组各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提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比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有更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