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论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痰湿阻络-化痰除湿通络,肝肾不足-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气血虚弱-补养气血,舒筋通络。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分三型: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除湿,活血通络;血瘀痰阻型,治宜活血化瘀,化瘀通络;肝肾亏虚型,治宜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3.
查纬民认为颈椎病的发病与虚瘀密切相关,瘀则不通而痛,虚则不荣而痛,二者皆可成痹。并根据临证经验,将致瘀痹者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及痰湿阻滞,致虚痹者分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及肝肾阴虚,据此分别确立了"散寒除湿,祛风通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行气散瘀,活血通络""化痰除湿,蠲痹通络""补肾健脾,益精壮骨""益气养血,和营通络""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的治疗大法,同时注重颈椎病的早期预防和功能性锻炼,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4.
周宝宽  周探 《中医药学报》2012,40(5):120-121
采用滋补肝肾、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方药及外敷消肿止痛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关节炎期、慢性关节炎期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急性关节炎期中医辨证多为湿热痹阻证,予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治疗。慢性关节炎期多辨证为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损证,应分别予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补益肝肾化瘀通络方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指出引起扁平苔癣,湿热内蕴与血虚风燥是重要因素。证属风湿热郁于肌腠,血瘀气滞,经络阻隔。风湿热毒侵袭,治宜疏风清热、活血通络除湿;气血营卫不和,瘀而发热、阻滞肌腠,治宜化瘀通络,养血润燥;风湿热邪郁阻,脾胃不和,治宜滋补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7.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钱先教授认为,痛风的发生是内外合邪的结果,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病机以肝肾亏虚、脾运失调为本,以风邪、寒邪、湿邪、热邪、痰浊、瘀血闭阻经络为标。治疗应重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多以湿热蕴结、痰浊阻滞为主,治疗应清热除湿、化痰泻浊、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以脾虚湿阻、肝肾阴虚为多,治疗应益气健脾、补益肝肾、除湿通络。  相似文献   

9.
左毅  李妍怡 《河南中医》2011,31(10):1103-1104
总结李妍怡教授运用佛手散合牵正散加减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患病初期风邪阻络,蕴生湿热,佐以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中期外邪日久,痰瘀交杂,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故加大当归、黄芪的量;后期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在活血祛瘀通络的基础上佐以黄精、仙茅、淫羊藿等补益肝肾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归纳李发枝教授治疗骨痹的临床经验。方法:风寒湿痹型治以散寒除湿,祛风通络,补益肝肾;湿热阻络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气虚湿阻型治以益气化湿、消肿止痛之法。结果与结论:该法用于骨痹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