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证伴湿浊证时表现为脾肾虚弱,气机不畅,湿浊之邪弥漫三焦之侯,治用化湿浊、调气机、畅脾胃之芳香化浊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湿温病是涉及内熏脏腑、外渍肌肤、上达喉咙、下至二便之病。北方人因有浊毒之基而更易患生。临证时,应谨守湿热浊毒弥散三焦、阻滞气机病机。可用甘露消毒丹辨治证属湿温病之汗证、发热及郁证。  相似文献   

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乃本虚标实之证,多为虚实夹杂,尤以气血亏虚为本,气机郁结、血瘀、湿浊为标,因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常从虚、郁、瘀、湿入手,以益气养血、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温阳升清祛湿等为治法治则,扶助正气的同时,兼顾祛除邪气,多法联用,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湿遏热伏”,是对浊湿壅盛、困遏气机、蕴郁化热、热伏湿中不能外透而解的病理特点的概括。夫人身之中,气机的升降开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重要形式,而中焦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章虚谷说:“三焦升降之气,由脾鼓运,中焦和则上下气顺,脾气弱则湿自内生。”湿性粘膩重浊,最易阻滞气机,气机受阻,则外不能畅达腠理玄府,内不能通行脏腑上下,气蕴不透,久郁化热,湿蕴热外,热处湿中。热性炎上欲外泄,湿性阴凝欲闭遏,形成“湿遏热伏”之证,可见身热不扬、头重沉闷、脘痞腹胀、舌红苔白膩诸证。本证呈湿重热轻之势,湿为原发病因为病之本,热为继发病因乃病之标。本证特点在于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因热伏渐积而盛,至遏湿不敌之时,顿时冲破遏湿而外透,热因而得减;但浊湿在外未解,气分仍受湿阻,伏热继而又生,所以不久又见复热。如此往复,经久不解。根据“湿遏  相似文献   

5.
苍术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者粘滞之邪,损人阳气,最易阻气机。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可波及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而发生种种病理变化。临床见证为疼痛,为肿胀,为痞闷或为泻利带浊等等。苍术味辛而苦,性温而燥,能除湿浊之郁滞,开气机之痹阻。湿化则气行,气得和顺,升降有序则诸证可解。余临证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疗痞证第一方。究痞证之病机在于脾胃虚弱,中州不运,升降失常,湿浊中阻,故本方治疗重点在于调畅中焦气机。方中药物辛开、苦降、甘调并用,使清升浊降,气机调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则痞证自消。但笔者认为,不能仅以常规思维理解本方方证及药物的寒热配伍,对其应用亦不能仅限于痞证,而应从中医的整体观,从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角度,运用辨证思维,多层面地认识本方,才能扩大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李鳌才 《陕西中医》1998,19(11):521-521
<正> 宣清导浊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猪苓、茯苓、寒水石、蚕砂、皂荚子共5味药组成。具有宣通气机、清化湿浊的作用。主治湿浊久郁,肠道气机痹阻之证。余宗前贤之旨,灵活加减,临床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清单,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试论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气药 ,多辛香走窜 ,能疏理气机。其在不同的方剂中 ,配伍意义亦各异 ,现阐述如下 :1 行气则湿化湿属阴邪 ,其性重浊粘腻 ,最易阻碍气机 ,而气滞不行 ,又使湿邪不得运化。然湿邪又有内、外湿之分 ,不论何湿皆须配伍理气之品 ,以求气行则湿行 ,气化则湿化。治内湿之代表方如平胃散 ,具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主治湿滞脾胃证。方中配伍厚朴、陈皮以利气机调畅 ,脾气健运 ,胃得和降 ,则诸症自除。《医方考》论述平胃散时云 :“陈皮能泄气……气泄则无湿郁之患。”又如实脾散 ,具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 ,主治脾肾阳虚 ,气滞水停之证。方中…  相似文献   

9.
痞证病机多由脾虚为先,进而气机郁滞,影响中焦运化,湿浊、瘀血内生,气机升降失常所致。初步探讨了临床常见的脾虚湿热型痞证病因病机,认为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痞证切合病机,配合指针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马进教授从事肾脏病学临床研究多年,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是以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瘀血内蕴为标,风寒湿等外邪内侵为诱因,气机逆乱贯穿疾病发展,强调气机调畅的重要性,提出"益肾健脾、活血化浊、调畅气机"之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临证以玉屏风散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