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18例门诊患者微创埋线治疗.选穴:埋线治疗选穴为患侧C5—6,C6-7夹脊穴,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足三里,局部萎缩明显取阿是穴。操作:一次性埋线针和医用可吸收PPDO线体(规格1/0.10mm)。取适当体位.碘伏消毒.消毒镊子将特制P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根据穴位不同.左手绷紧或提捏起穴位处皮肤.右手将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线体留置于穴位内.拔出针头后,用棉棒按压穴位,敷以医用胶贴,10d1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90d),判定疗效。[结果]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9%。[结论]微创埋线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生物材料PGLA进行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PGLA埋线组采用PGLA埋线疗法治疗,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PGLA埋线组与针刺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PGLA埋线组在PRI总分、VAS评分和PPI计分方面与针刺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而PGLA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93%,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GLA埋线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应用PGLA埋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用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疗程为1周。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100%,对照组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方先钧  吴祥颖  董莉  周烨威 《新中医》2014,46(10):186-189
目的:观察穿刺式埋线针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5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埋线治疗组33例选穴颈穴1、颈穴2、颈穴3、大椎等进行埋线治疗;针刺对照组32例选穴颈夹脊、天柱、大椎、后溪、内关、复溜进行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穿刺式埋线针埋线疗法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总有效率优于针刺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埋线疗法与针剌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不适指数(N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4.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NDI和VAS评分(P〈0.01),埋线组治疗后NDI和VAS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PDS微创埋线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降低VAS,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 ,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穴位埋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效果。且年龄越小 ,病程越短 ,则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电针治疗肌萎缩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萎缩型颈椎病(CSA)又称Keegan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上肢近端肌或远端肌无力及萎缩为主,常没有明显的感觉障碍,并不伴疼痛.它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非典型颈椎病,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2%~10%[1-2].现代医学以手术减压为主要治疗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04-2011年,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该病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埋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0例患者随机分为PDS线组、羊肠线组和针刺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治疗方法,运用颈椎不适指数(NDI)和视觉疼痛评分(VAS)对疗效进行评估.另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接受安全性评估,取患者颈椎两侧夹脊穴(C3/C5/C7),左右两侧分别植入PDS线和羊肠线,比较双侧埋线穴位部位压痛、红肿、硬结3种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PDS线组、羊肠线组和针刺组治疗后NDI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两埋线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观察组中,2种材质穴位埋线治疗后即刻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治疗1周和2周后,羊肠线埋线穴位出现压痛、硬结、红肿等不良反应明显多于PDS线.结论:微创埋线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PDS线作为穴位埋线的埋植材料,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羊肠线,是一种优良的埋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人,应用埋线疗法,每20d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愈31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人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有助于椎动脉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0.
11.
黎明 《中医药导报》2007,13(3):56-57
目的:观察针刺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并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颈复康颗粒。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并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头痛常周期性发作 ,多呈突发偏侧头部剧痛 ,在间隙期基本正常。临床多用麦角胺制剂以控制发作 ,但该药禁忌症较多 ,而且对顽固性偏头痛见效较慢。笔者运用针刺四关穴 ,配合头部通天刺法以治疗 ,疗效满意。现将 1 992年以来治疗 43例的临床观察 ,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43例中 ,男 5例 ,女 3 8例 ;年龄最大 48岁 ,最小 1 6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5个月 ;有家族遗传史 1 4例。诊断标准是 ,有长期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史 ;头痛部位多见于颞部、前额或眼眶 ,并逐渐扩展至半侧头部或全头部 ,呈搏动性钻痛、跳痛或刺痛 ;有的有先兆症状。每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节段性膀胱经排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门诊收集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按就诊时间先后为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针刺加膀胱经排刺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针刺加膀胱经排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行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手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9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①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43/48),对照组为79.55%(35/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②2组治疗后疼痛、麻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2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组椎间隙高度R值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射频消融术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疗效优于针灸结合牵引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疗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96%,总有效为85.18%,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为72%,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曙霞  高希言  段鲜红 《中国针灸》2000,20(12):713-714
将62例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结果,针灸组在留置尿管的时间、术后的残余尿量、术后的尿流速、术后膀胱内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灸对宫颈癌术后膀胱麻痹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法配合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愈82例,好转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龙  张红星  邹燃  陈盈芳 《光明中医》2014,(9):1856-1858
目的观察和评价中药根痛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口服根痛合剂治疗,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浆P物质(SP)浓度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血浆SP浓度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效果:病程两个月以下显效率82.8%,病程两个月至一年显效率60%,病程一年以上显效率37.5%,总有效率为84.0%;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痛合剂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明确、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本病,并设牵引配合低周波治疗作为对照组,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总有效率98.4%;对照组58例,总有效率89.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牵引配合低周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