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根据症候积分量化标准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更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康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运动功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头痛、感觉障碍、口歪眼斜、乏力、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8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40/44)较对照组72.73%(32/44)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ADL评分,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辨证内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药辨证内服治疗,2个疗效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痉挛指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内服联合温针灸可提高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改善痉挛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DL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FM、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CIS偏瘫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温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42例和对照组(通络扶正汤治疗)3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学指标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并分析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MP水平较治疗前上升,cGM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疗效更佳,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护理,康复组接受三级康复治疗,护理组在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三级康复整体护理;在脑卒中发病后2周内、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在1个月末、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末与6个月末的NIHSS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实施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AD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5例偏瘫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偏瘫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脑血管病后偏瘫肢体的活动能力,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使康复时间缩短,使患者能够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高玲 《妇幼护理》2023,3(21):5231-5232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于本院 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出血偏瘫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FMA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FMA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 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神经内科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可改 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4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上、下肢Fulg-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温阳化痰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可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NIHSS评分分别为(4.56±0.98)分和(7.42±1.15)分,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CI)患者对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分析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出现再闭塞的CI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溶栓后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溶栓后行替罗非班治疗。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ADL)评分],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小板聚集率、黏附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出血、自发性脑出血(s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6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Fugle-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仪治疗,能够改善瘫痪肢体的活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而缩短康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足十二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手足十二针”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偏瘫,提高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偏瘫健肢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及对照组(n=64)。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进行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应用Fugl-Meyer(FMA)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肢体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有氧健肢康复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肢体活动程度、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并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发病1个月后开始,而观察组则在入组时即开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 FM)评定患者的肢体活动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均P<0.05),且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M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升高(均P<0.05);与干预前比较,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FM评分无明显变化,干预后6个月FM评分升高( 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两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均P<0.05),且干预后相同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明显升高(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肢体活动程度和自理能力能够得到改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4和11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每日2次;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每日1次,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种疗法的差异;同时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标准和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得出相应的BI和Fugl-Meyer评分并加以对比。结果:1个月后,按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治疗组BI、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络扶正汤内服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及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通络扶正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醒脑开窍针刺疗法+通络扶正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BI、NI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67.92%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I、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联合通络扶正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