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STENT)与球囊扩张后经皮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前后粥样斑块体积的变化及差别.方法 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采用STENT与球囊扩张后PTCA+支架植入术.同一患者不同病变可采用不同手术方法.采用血管内超声测量术前、术后粥样斑块体积,比较术前、术后粥样斑块体积变化及2组粥样斑块体积变化的差异.结果 2组术后粥样斑块体积较术前减少.STENT组粥样斑块体积减少(1.08±0.46)mm3;球囊扩张后PTCA+支架植入组粥样斑块体积减少(1.67±0.62)mm3.STENT组粥样斑块体积减少值较球囊扩张后PTCA+支架植入组为低.结论 STENT减少了球囊扩张次数,可减少粥样斑块的破碎及脱落,粥样斑块体积减少值较球囊扩张后PTCA+支架植入组更小.  相似文献   

2.
田津伟 《包头医学》2012,36(1):52-54
目的:探讨PTCA+支架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28例进行PTCA+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观察及护理。结果: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减少痛苦,早日出院。结论:对128例患者有效护理是提高PTCA+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术是用来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手段,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判断冠状动脉腔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最准确方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内支架术 (STENT)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MI)的主要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可使梗塞相关的冠状动脉获得更早和更完全的再通,使各种并发症减少,降低病死率[1].冠状动脉介入术,因具有诊断准确、创伤性小、安全、疗效肯定、成功率高等特点,使患者易于接受.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总结我科在2006年3月~2007 年6月行介入手术126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PTCA+支架安置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行PTCA+支架安置术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体位、活动和饮食,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经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并发症,减轻术后不适,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了恐惧,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随着冠心病介人治疗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内支架术(STENT)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在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我院自1999年4月~2002年4月对32例患者实施PT—CA STENT,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及支架植入(STENT)术,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提高病人的寿命有一定疗效. 但PTCA STENT术后再狭窄的问题不容忽视.现就我院开展PTCA STENT术以来术后再狭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病人或其他人群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维护健康知识及护理活动。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PTC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应用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STENT(支架安置术)更降低了冠脉再狭窄的发生率,改善了病人远期预后,PTCA STENT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例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穿刺部位出血情况,预防拔管综合征及康复指导。结果: 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能接受手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使冠心病人得到早期干预治疗 ,从而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我院 54例冠心病病人介入检查及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导管介入科于 2 0 0 0年 9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 (以下简称冠造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STENT)。至 2 0 0 1年 6月共做 54例 ,男 39例 ,女 1 5例 ,年龄 38~ 78岁 ,其中冠造 42例、PTCA +STENT 1 2例。2 护理2 1 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电图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迅速准确地执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直接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PTCA+STENT)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术后左室功能。方法:10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2组:A组64例行择期PTCA+STENT术。B组39例在发病12h内行直接PTCA+STENT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梗死相关动脉(IRA),多导心电生理仪监护再灌注性心律常,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给予相应处理。术后10-20d作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评价心功能。结果:(1)首次CAG显示A组IRA8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42支,右冠状动脉(RCA)25支,左回旋支(LCX)14支。B组IRA有44支,其中LAD24支,RCA12支,LCX8支。2组冠状动脉分支阻塞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A,B2组行PTCA+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6/64),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6%(10/64)。B组为79%(31/3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4%(21/3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5)。2组心室颤动患者行电除颤后均转复为窦性心率。(3)住院10-20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LVEF≥60%者,A组为64%(41/64),B组为90%(35/39)(P<0.05)。结论:AMI患者行直接PTCA+STENT术与择期PTCA+STENT术相比较,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多;但急性期过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加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木(PTCA)或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与直接PTCA/STENT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首次AMI患者随机给予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A组)和直接PTCA/STENT(B组)。44例患者用阿司匹林和肝素后,接受治疗,19例直接PTCA和支架。术中分别应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定位梗塞相关动脉(IRA),多道心电生理仪观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术后10~20d两组病人均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P)以评价心肌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1)首次CAG显示A组IRA51支,其中左前降支(LAD)29支,右冠状动脉(RCA)15支,左回旋支(LCX)7支;B组IRA24支,其中LAD13支,RCA7支,LCX4支;两组冠状动脉分支梗塞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AB两组行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为25%(11/44),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14%(6/44);B组为79%(15/19),其中心室颤动发生率为53%(10/19)。两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心室颤动发生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心室颤动病人行电除颤后转复为窦性心率。(3)病人住院10~20d,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LVEDP达到或超过60%者,A组为64%(28例),B组为89%(17例)。两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rt—PA溶栓加补救性PTCA/STENT和直接PTCA/STENT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治疗时间提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明显,急性期过后,病人心肌功能恢复的好。  相似文献   

12.
吕玉先 《中原医刊》2005,32(11):58-5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PTCA)加支架置入(STENT)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由于其创伤小,成功率高,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使其更加容易推广,但该项技术需穿刺动脉来完成,若术后对穿刺口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穿刺口的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我科自2000年11月以来,共行PTCA及STENT480例,其中发生穿刺口并发症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STENT)对QT间期离散度(disperi jsion QT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冠心病患者在PTCA+STENT前、后的QTd变化,并按冠脉病变数量和部位进行比较。结果:①PTCA+STENT治疗后QTd比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②单支血管病变QTd与双支和多支血管病变QTd在治疗后相比较明显缩短(P<0.05)。结论:PTCA+STENT治疗后冠心病患者QTd缩小,有助于防止快速室性心率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2010年5月我们为1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通过正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积极的术后监护,加上整个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心理明显降低,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AMI急诊PTCA的成功率,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总结33例冠心病患者施行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结果:配合完善的护理,使33例PTCA术成功。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PTCA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冠心病成功率与护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 5 4例冠心病患者PTCA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加强护理使PTCA治疗冠心病成功率达 99%。结论 :认为严密观察术前、术中、术后病情变化 ,加强抗凝治疗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468例患者,分析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特点。结果468例发生此血管迷走反射14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PTCA术、STENT术12例;局部血肿发生5例;拔管压迫止血时发生10例,拔管后30min内发生3例,2h内发生1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STENT)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拔除动脉鞘后患者常发生拔管后迷走反射并发症,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甚至休克,发生迅速且后果严重,需注意避免各种诱因,确诊后立即行相应的急诊处理。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PTCA+S)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4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47例老年冠心病经冠脉内介入性治疗及护理,除1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外,无一例严重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做好PTCA+S的护理尤其重要,更体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老年患者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整体护理水平. 方法 对在我院实施的36例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通过接受健康教育宣教和整体护理的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运用合理的护理程序作好老年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提高该手术临床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59例,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重点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管理。结果59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同时行支架置入4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14例。术后早期行心电监护及密切的观察,5例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二联律,及时处理后转为窦性心律;并发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10例,其中伴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处理顺利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的针对性术后护理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降低急诊PCI的并发症和提高AMI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