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IS)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7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8%,小动脉脑梗死占14.0%,心源性脑栓塞占10.5%,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8.8%,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3.9%。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31.6%),饮酒(29.8%),吸烟(26.3%),血脂异常(24.6%),糖尿病(12.3%)。高危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较老年人更加多样化,应重视对其病因的寻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豫北地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本地青年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居住于豫北地区的130例首发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缺血性卒中组男性(76.15%)多于女性(23.85%),农村患者(73.08%)多于城镇患者(26.92%),与中老年组相比,男女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02)。青年缺血性卒中组前5位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脂血症(56.15%)、高血压(55.3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52.31%)、吸烟(49.23%)和饮酒(36.92%);而中老年组分别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1.48%)、高血压(57.78%)、高脂血症(40.00%)、吸烟(33.33%)和糖尿病(25.93%)。两组间危险因素相比,青年组高脂血症患病率、吸烟率、饮酒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青年缺血性卒中在性别差异、城乡分布、危险因素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控制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纠正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本地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Uoproteinase-2,MMP-2)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7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29例(37.66%),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23例(29.87%),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13例(16.88%),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troke ofundemomtrated etiology,SUE)7例(9.09%),其他确定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troke of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5例(6.49%).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1inked immtm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24 h和7 d时血清MMP-2含量,并与42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TOAST病因分型急性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发病后24 h和7d血清MMP-2水平分别为(189.55±24.79)和(307.46±84.1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9.76 ±10.32)ng/ml(P均<0.05).在TOAST各亚型中,SOE和SUE因例数过少未做分析;在其他各型中,LAA、SAO和CE组发病后24 h血清MMP-2水平分别为(218.60±13.42)、(175.21 ±9.92)和(167.26±9.7)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发病7d时分别为(404.75±10.30)、(293.18 ±10.91)和(211.81±11.14)ng/ml,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以LAA组增高显著(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水平增高,TOAST各亚型患者组MMP-2水平变化不同,LAA组升高最显著,支持脑梗死亚型的病因不同的论点,血清MMP-2在LAA型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OAST分型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72 h之内入院的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进行TOAST分型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分析二者与TOAST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02例,TOAST分型中小动脉性卒中(SAO)最多(40%),其次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患者(34.3%),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最少(3.0%);血浆Hcy水平在LAA型中最高(P〈0.05);hs-CRP水平在LAA及SAO型中最高(P〈0.05)。对于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的患者,Hcy(OR=1.472,95%CI:1.225-2.629)、hs-CRP(OR=1.841,95%CI:1.143-2.966)是LAA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s-CRP(OR=2.990,95%CI:1.175-7.639)是SAO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以LAA及SAO为主,检测血Hcy、hs-CRP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分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对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登记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2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TOAST标准进行分型,分为5组(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LAA组)、心源性脑栓塞组(CE)、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SVA组)、其他原因卒中组(SOE组)和不明原因卒中组(SUE组).检测各亚型的Fib水平,并分析LAA组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构成中,最多为LAA组(42.2%),其次分别为SVA组(23.3%),CE组(18.8%)和SUE组(14.3%).与对照组(正常健康体检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组Fi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中,LAA组的Fib水平最高,与其他亚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LAA组为研究对象,Fib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结论 血浆Fib的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临床上检测血浆Fib的水平,可以为急性脑卒中各亚型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分析9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明确病因者90例(93.75%),病因不清者6例(6.25%)。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家族史、TIA、高血脂、饮酒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以早发性动脉硬化为主,其次有栓塞性血管病、血管狭窄等。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依据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病因分型,并分析危险因素在不同TOAST分型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TOAST分型中,以小动脉闭塞型(SAO)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4.16%、37.56%。危险因素方面,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SAO和LAA中暴露率最高的,分别为LAA:高脂血症55例(74.32%),高血压46例(62.16%),糖尿病31例(41.89%);SAO:高血压62例(71.26%),糖尿病53例(60.92%),高脂血症36例(41.38%)。结论急性脑梗死的TOAST分型中,以SAO和LAA卒中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暴露率为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病例组),按照TOAST分型,小动脉闭塞性(SAA)4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39例,心源性脑栓塞(CE)27例,其他原因(SOE)17例,原因不明(SUE)36例。病例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为正常,23例,IMT≥1.0mm为增厚,39例,局部IMT>1.2mm并突向管腔为斑块形成,101例;又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斑块86例,不稳定斑块77例。同期选择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56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TOAST分型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结果病例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66±6.11)μmol/L vs(10.25±5.13)μmol/L,P<0.05]。LAA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SAA、CE、SOE、SUE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比(r=0.765,P<0.01)。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患者[(23.59±3.65)μmol/L、(27.64±2.13)μmol/L vs (19.68±2.13)μmol/L,P<0.05],且斑块形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患者(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26.28±3.49)μmol/L vs(22.39±4.84)μmol/L,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和NIHSS评分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LAA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检测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敏感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复杂多样,但仍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栓塞为主。除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外,近年来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如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脂蛋白(a)增高、抗磷脂抗体阳性等也都是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这些危险因素在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牙周病不仅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此外,牙周病也影响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损害.文章就牙周病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卒中危险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且与缺血性卒中及其预后相关.文章对高尿酸血症与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其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类型,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紧密相关.业已证实,OSA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致病机制包括因长期间断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凝血功能异常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OSA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AIS-LVO)血管成功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国家脑卒中高级中心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经血管内治疗并实现早期血管内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的前循环AIS-LVO患者114例,依据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将所患者分为恶性脑水肿组(40例)和无恶性脑水肿组(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卒中病史)、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桥接治疗、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闭塞血管、侧支循环、首过效应以及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其病因学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病例组)以及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以及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高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a)浓度.病例组根据TOAST病因学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并排除其他明确病因和病因不明的患者.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Lp(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及其病因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14例缺血性卒中组患者,其中LAA 97例(45.33%),SAO 64例(29.91%),CE 53例(24.77%);对照组118例.病例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和饮酒的比例以及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p(a)、纤维蛋白原、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p(a)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2.01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73~3.092;P=0.036];LAA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 3.353,95%CI 1.714~6.558;P<0.001)、收缩压(OR 2.786,95%CI 1.136~5.538;P=0.016)、高半胱氨酸(OR 1.108,95%CI 1.031~2.191;P=0.005)、总胆固醇(OR 2.169,95%CI 1.599~4.943;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2.782,95%CI 1.093~5.238;P=0.024)和Lp(a)(OR 3.072,95%CI 1.907~8.064;P=0.001),SAO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OR 7.042,95%CI 3.189~25.55;P<0.001)、糖尿病(OR 5.162,95%CI 2.372~11.23;P<0.001)、纤维蛋白原(OR 1.667,95%CI 1.434~2.025;P=0.045)和高半胱氨酸(OR 1.967,95%CI 1.859~1.995;P=0.036),CE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房颤动(OR 13.340,95%CI 4.637~39.20;P<0.001)、纤维蛋白原(OR 2.365,95%CI 1.147~4.904;P=0.029)和Lp(a)(OR 1.656,95%CI 1.996~3.001;P=0.035).结论 Lp(a)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血清生物学标记物.不同卒中病因学亚型之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差异,Lp(a)与LAA和CE独立相关,但与SAO无独立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 roteinase,MMP)-2C735T和MMP-9C1562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和转归的关系。方法23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TOAST标准分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ery atherosclerosis,LAA)(n...  相似文献   

1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 ,国内外学者都加强了对青年卒中的研究。文章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生化特性及其与青年卒中的关系方面阐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睡眠障碍性呼吸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睡眠障碍性呼吸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卒中又可增高睡眠障碍性呼吸的发生率。文章就睡眠障碍性呼吸和卒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等〕和血清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LAA组水平最高,CE及SOE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Cys-C、Hcy以及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缺血性卒中患者常见危险因素,卒中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历资料,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TOAST (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比较男女脑卒中患者不同危险因素的比例,同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卒中严重程度.结果 女性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高于男性(69.24±10.44vs67.38±11.00 P<0.05).男性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6%和57.9%,高于女性的 6.5%和26.9%(P均<0.05).女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89.6%、25.2%和9.1%,高于男性的86.1%,16.9%和5.3%(P均<0.05).在不同亚型中,女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比例高于男性(58.3%vs49.2%,P<0.05).女性 NIHSS7-14分和>15分的比例分别为42.9% 4.9%,高于男性的34.9%和 2.0%(P均<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常见危险因素及卒中类型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叶酸和维生素B类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能预防缺血性卒中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这些证据并未得到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因此对HHcy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还是缺血性卒中后的附带现象,目前仍有争议。进一步用叶酸和维生素B类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能作为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措施,意见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