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总结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禤老认为养生者当保养五脏六腑,而养"心"尤为重要。养心涉及养心神、补心气两方面。具体养心方法为注重道德方面的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绪,注意药膳的搭配,作息应顺应天时,日常可进行按摩导引等保健运动。  相似文献   

2.
养心定志汤乃国家级名老中医高辉远教授化裁古方,专为老年胸痹而设,该方由定志丸、桂枝甘草汤、生脉散加减而成,有益心气、补心阳、养心阴、定心悸之功,尤适于心气不足、心阴虚损等因虚致瘀类病证。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此方治疗胸痹和肺胀等疾病,选取两则典型病例,从虚、瘀着眼,自心、肾着手论治,分析病机,揭示组方用药规律,由心肺两系疾病同用该方而总结出对于因虚致瘀类疾病的治疗思路,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及该方的卓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养心三字经     
<正>人之初,心本善。心相近,习相远。苟不养,心有患。养之道,贵以专。多运动,戒烟酒;勿过劳,按时眠。讲和谐,天地宽;少悲喜,不愁烦。冠心病,大敌前;治在后,防在先。中医药,三千年;养心丸,薪火传。益心气,养心阴;调心律,抗损伤。精工艺,循古方;泽天下,乐仁堂。"人之初,心本善。"意思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的心脏是健康的,功能是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除外)。中医认为人的"心"有两个主要  相似文献   

4.
立夏先养心     
正立夏即标志着漫长的夏天开始了,也是夏天第一个节气,温度将会明显升高,雨水会更多。这时,人们要注意"立夏先养心"。养心记住"三"穴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张桂芬介绍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易烦躁不安,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因此,立夏养生需首"养心"。  相似文献   

5.
心,肾,肝在老年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年性痴呆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肾精”是“脑神”的物质基础,心主神明,心肾相交则阴精上承,阳气下藏,神明得用。肝郁多致瘀血痰浊,损及心神而致呆病。肝、心、肾关系密切,心肾相交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疏肝、滋肾养心、交通心肾是治疗痴呆的大法。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气虚1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血、主阳气 ,血赖心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周身 ,荣养四肢百骸。故《素问 :五脏生成篇》云 :诸血者 ,皆属于心。而心脏以阳气维持其生理功能 ,鼓动血液运行。心脏亦因有血液的奉养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心阳不振、心气虚弱则无以保持血脉的正常活动 ,亦致心失所养而作悸。心之阳气不足 ,一则致心失所养 ,心神失摄可为心悸 ,即本身功能低下。再则是心阳不足 ,气化失利 ,水液不得下行 ,停于心下 ,上逆亦可为悸。另外心气不足 ,血行不畅 ,心脉受阻 ,亦可致惊悸怔忡。因此心气不足而致的惊悸怔忡 ,常虚实夹杂为患。若病后失于调养 ,或思虑过…  相似文献   

7.
焦虑症与抑郁症的治疗周期较长,尤其是素体亏虚或病程迁延者,如从根源入手,采用补养心气、益肾填精、安神定志之治法,改善症状较为明显,或病久不愈,或顽固缠绵者尤为适宜。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心与肾的关系,偏于心之营血亏虚伴虚热内生者,以养心补血,清敛虚热为主,佐以滋养肾阴,使肾水上济,阴阳调和;偏于肾精不足伴心经虚热者,以益肾填精为主,佐以清滋收敛心气,可使心火下移以暖肾水,使补而不滞。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补心气、养心血而兼顾肾精,滋肾精、益脑髓而兼顾心营,水火既济,上下呼应,并且守法守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心目相关 心居胸中,五行属火,内寄君火。因胸中为阳位,心之功能又属阳,故心为阳中之阳脏。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宰、人体情志思维活动之中心。心主血脉,既能使血变化而赤,又能依心气之鼓动,令血液在脉道源源不断地流行以营养周身,国亦因而得明。故曰:“肝受血而能视。”又因心藏神出神明,故目之能视又与心神之支配有关。故《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由此可知,心脏机能异常,可以直接引起眼睛疾病。1心气虚与回相关 ,动气是心阳,亦称君火。心气作用有二,其一是这种阳热之气可使血液变化而赤,其二是心气可…  相似文献   

9.
夏季重养心     
夏天已至,现在已经进入了盛夏时节.夏季养心应遵循"运动、穴位、饮食、精神",四位一体相结合,顺应时节以养身心.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至极阴生,则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阳相交,万物生化,蕃茂秀丽,花英盛满,将以成实,此时气候始变,故当随顺其机,夜卧早起,避暑热以纳清气,无厌日长而贪眠,致神气昏困,使志无怒,怒则阳火暴逆不和,和则其气得以疏泄;若所爱在外者,皆顺其发泄之意,勿使郁遏,为养生之道也.心属火,主夏令,如逆之则伤心气.  相似文献   

10.
汉·张仲景秉承《内经》之旨,将气机升降学说具体运用于《伤寒论》之中。如少阴病的黄连阿胶汤证,“心中烦,不得卧”是由于水火不相济,破坏了正常心肾相交的规律。心肾相交要靠气机的升降才能完成,园心气之降,是由于肾气上升;肾气之升,又是因心气之降。所以本方以黄连、黄芩清心火,除烦热,使心火得以下降,阿胶、芍药、鸡子黄滋肾阴、养营血、安心神,使肾阴得以上升,水火相济,“心中烦,不得卧,”则自愈矣等。为理论联系实际开辟了先河,签于此,笔者认为共能用气机升降学说来探研《伤寒论》,对于临床辩证大有裨益。故本文试从“气机升降与脏腑经路”,“升降出入与营卫失调”,“升降浮沉与中药方剂”,三方面进行阐述,以达抛砖引玉之目地。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9岁,因突发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障碍2小时入院。2小时前患者于活动中突然头晕摔倒,意识清,左侧肢体无力,不能活动,伴失语。休息后,能扶行及回答简单问题。往有“风心”5年,经常心悸、心气、“感冒”,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查体:神清,言语不清,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伸舌左偏,唇无紫绀,双颊不红。双肺(一),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律整,心前  相似文献   

12.
卢永兵主任医师治疗老年心悸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永兵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老年病研究,把老年心悸归纳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阳虚弱、痰湿内聚、心脉瘀阻五大证型,分别采用益气养心、滋阴降火、温阳益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强调治法应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尤其要结合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3.
心主藏神,肾主藏精,心肾两脏生理上的联系体现在:1心肾相交,阴阳互补;2心肾互感,君相安位;3同属少阴,精神互用。心神两脏为生命之根本,因此在养生保健中应首当养心肾,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养心肾,扶正气以治未病;2养心肾,安君相以益精守神;3养心肾,壮水火以抗衰老。  相似文献   

14.
心主血、主阳气、血赖心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周身,营养四肢百骸。心脏赖此阳气维持其生理功能,鼓动血液的运行,以资助脾胃的运化及肾脏的温煦等。若心阻不振、心气不足则无以保持血脉的正常活动亦致心失所养而作悸。而心脏亦因有血液的奉养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禀赋不足,脏腑虚损,或病后失于调养;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触事不意、真血亏耗、或脾胃虚衰、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失血过多等,均可导致心血亏虚,使心失所养而发为惊悸怔忡。  相似文献   

15.
葛华 《大家健康》2013,(4):51-51
我国有许多关于餐后养生的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实际上,按照中医的理论,并不是每顿饭之后都要散步才有益处。坚持"午饭后静坐,晚饭后慢走"可以调节免疫力,延年益寿。午饭后需要静坐养神。中医认为,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都属阳气,到午时开始生阴,是养心的时间。午时静坐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  相似文献   

16.
炙甘草汤系《伤寒论》方,因其能复脉,又名复脉汤。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之要方,其组成:主以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辅以大枣、党参补益心气,阿胶、生地黄、麦冬、火麻仁滋阴补血养心,桂枝、生姜和酒通心脉和营卫,亦可祛余邪。综观全方,有益心气、补心血、养心明、通心阳的功效。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男,29岁,已婚,纺织工人,1997年4月初诊,患者于1月前,因感冒发烧致病毒性心肌炎。曾在某医院、中医医院就诊。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月余,病情无明…  相似文献   

17.
养心三字经     
<正>人之初,心本善。心相近,习相远。苟不养,心有患。养之道,贵以专。多运动,戒烟酒;勿过劳,按时眠。讲和谐,天地宽;少悲喜,不愁烦。冠心病,大敌前;治在后,防在先。中医药,三千年;养心丸,薪火传。益心气,养心阴;调心律,抗损伤。精工艺,循古方;泽天下,乐仁堂。"多运动,戒烟酒;勿过劳,按时眠。""多运动"是指要多多进行有益心脏健康的各种运动。科学研究表明,心脏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心系疾病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中医的心、脾、肾在心系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线粒体功能发挥效用也有相关证据可循。基于中医理论、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发现,“心肾失交、心脾失调”是心系疾病演变中的关键病机,也是线粒体相关功能紊乱的宏观表达。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临床通过益肾补气、益气温阳、温补心肾、健脾养心、益气健脾等方药加减治疗由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的心系疾病。“心肾相交”理论是对线粒体动力学(融合、裂解)正常的宏观调控,“心脾相生”理论是对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稳态调节。线粒体的功能繁多且复杂,中医药通过其相关理论在治疗心系疾病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从“心肾相交、心脾相生”角度出发,探讨线粒体功能在治疗心系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李萍  卢苏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99-1201
夏桂成教授临床诊治盆腔炎后遗症认为:盆腔炎后遗症虽在下焦盆腔内发作,与肾有关,与心亦有关。基于“心-肾-子宫轴”理论,治疗强调“心肾相交”。特点是:治心为主,调周治疗,扶正改邪、改邪归正。治疗中灵活运用清心、养心、舒心促使疾患较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胸跳动、心慌不安的证候。轻者心下筑筑,跳动不宁,休作有时,不能自主,谓之“惊悸”;重者胸腹惕惕,无有宁时,谓之“怔忡”。因其心跳不宁,临床上惊悸怔忡常合称为心悸。我们在杨绍伯主任医师指导下采用补益心气法为主的益心除悸汤加减治疗心悸收到较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基本方组成:太子参(或党参)、麦门冬、五味子、龙骨、牡蛎、紫丹参、桂枝、炙甘草等。方中太子参(或党参)补益心气,麦门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酸收敛肺止汗,共为主药益心气,养心阴。紫丹参活血祛瘀,桂枝温阳散寒,两药相配,温阳活血,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