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河南驻马店159医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李保全,刘一沉1991—01~1994—06我院对428例小儿头部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发现单纯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脑梗塞16例,占3.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
由于腔隙性脑梗塞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都有其特殊性,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分类》已将腔隙性脑梗塞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独立的一类,现就我们临床所见25例探讨其 CT 表现。一、临床资料:25例均经 CT 扫描确诊(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研究CT、MRI诊断新鲜腔隙性脑梗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鸡西市人民医院2012-08~2014-08典型患者33例的CT、MRI影像图片,对照两组影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诊断新鲜腔隙性脑梗塞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10例腔隙性脑梗塞,共检出腔隙灶236个,基底节96个,放射冠43个,内囊32个,丘脑9个,脑干2个,各脑叶白质54个。两侧病灶表现一侧体征40例,体征在病灶对侧36例,体征与病灶同侧15例,无体征15例。表现7种腔隙综合征:PMH47例,无面瘫的纯运动性偏瘫15例,纯面瘫7例,SMS14例,PSS 5例,纯构音障碍4例,AHP3例。临床表现与CT所示病灶符合和基本符合者:单发梗塞33.6%,多发梗塞占39%。  相似文献   

5.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实质深部小于 10 m m的小梗塞病灶 ,以往只能在尸检中发现 ,近年来由于 CT及 MRI的广泛应用 ,2 mm左右的腔隙性梗塞灶都能检出 ,因此 ,腔隙性脑梗塞由病理诊断变成临床诊断 ,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现将几年来我院诊治的 4 0例腔隙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及 CT表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3例 ,女 17例 ;年龄 39~ 83岁 ,平均 6 1.6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18例 (45 .0 % ) ,有脑中风病史4例 (10 .0 % )。1.2 检查方法 :用 PICKER12 0 0 SX全身 CT机检查 ,取听眶线作颅脑横断面扫描。层厚…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CT在腔隙性脑梗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文  聂旭东  陈溶 《贵州医药》2004,28(4):366-366
由于CT对腔隙所具有的敏感性,使腔隙性脑梗塞(腔梗)由以往的病理诊断发展成为CT诊断,并使多样化临床类型的腔梗得到了证实,但常规CT对腔梗诊断存在许多不足,即腔梗灶较小,尤其发生在5mm以下的微小腔梗^[1],常规CT扫描由于层厚以及容积效应的关系不易显示,或模糊不清,易造成漏诊,而且常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别,利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大脑深部的小灶性缺血性梗塞,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由于其病因、临床及预后有其特殊性,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卒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CT是诊断腔隙性梗塞的重要手段。现将我科自1987—01~1990—10经CT证实的腔隙梗塞120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 临床资料:男96例,女24例。年龄39岁以下1例,40岁—49岁11例,50岁—59岁38例,60岁以上者70例。既住史:高血压病史88例,5年以上者61例,冠心病9例,糖尿病3例。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脑组织缺血性病变,其发病率极高。随着 CT 检查的广泛应用,本病发现率,确诊率均有极大的提高。本文旨在对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机制,发生的部位、CT 表现与临床的相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塞是老年人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170例中,缺血性腔隙梗塞138例,出血性腔隙梗塞32例。其中男129例,女41例。男:女=3.14:1。年龄:60—69岁105例,70—79岁58例,80岁以上7例。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病者124例,占72.94%。颈椎病78例占45.88%。脑动脉硬化117例占68.8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4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塞是持续性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可反复发作,脑部多发性腔隙称为腔隙状态。本文收集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991~1994年经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7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9例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扫描吕韶民(渑池县人民医院472400)腔隙性脑梗塞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的白质和脑部的小动脉缺血性微梗塞。我院于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收住脑血管病176例,其中29例经CT扫描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现将其临床与...  相似文献   

12.
13.
张金章  马莎 《云南医药》1999,20(6):415-415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下称腔梗)161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161例腔梗病人是同期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卒中病人402例中首次确诊为腔梗者,占缺血性卒中40%。其中10例CT检查为阴性,MRI复查确诊8例,2例仍为阴性但临床证据明确也归入内。本组男104例,女57例,年龄为42~81岁,平均62岁。其中61岁以上者111例,占689%。本组合并高血压病者116例,占720%;高血脂者71例,占442%;冠心病及心电图明显异常者60例,占373%;糖尿病者31例,占193%;无特殊疾病史者8例,占49%。男…  相似文献   

14.
自1991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96例腔隙性脑梗塞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单纯西药对照,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96例,以随机抽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1988年5月~1990年12月,经临床诊断和CT 证实的37例腔隙性脑梗塞住院病人,男性28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约3:1。年龄30~80岁,平均63岁,70岁以上占40%。有明显高血压史者23例,5~37年不等。10例同时有高脂血症,7例伴发糖尿病,12例伴发冠心病,3例伴发胆囊结石,1例伴发胸腔积液。7例伴发老慢支。CT 检查发现梗塞部位分布:基底节10例,内囊9例,顶叶8例,外囊4例,额叶3例,苍白球、颞叶、枕叶、丘脑和尾状核各1例。上述大脑各叶的病灶均在髓质部,37例中个别病人有2个以上病灶。有半数病人CT 象并发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 腔隙样脑梗塞(lacunar infaction)在脑血管疾病中是一种常见的类型。它是大脑深部微小动脉硬化闭塞所引起的微小梗塞,其发生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报告6例,均经CT扫描检查,其中5例被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在35~68岁之间。发病时均无呕吐及意识障碍。起病突然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加深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脑梗塞发病率高的认识和CT诊断。方法:对400例经CT诊断脑梗塞病例进行分析,发现腔隙性脑梗塞320例(80%),在其中共检出477个病灶。结果:基底节内囊区检出271例(84.7%),丘脑15例(4.7%),胼胝体3例(0.90%),脑干3例(0.90%),脑叶28例(8.8例)。结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脑梗塞CT表现单发或多发园点形、小楔形、条状低密度影,边缘大部分不清楚,无占位效应。基底节内囊区腔隙脑梗塞发病率最高的病理学基础是脑内深穿动脉为终末纤细动脉血管,无侧支循环,该区为低压、低血流灌注这是血栓形成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腔除性脑梗塞为目前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其发病率据一般统计占脑梗塞的l9%。我院对从1985年-1987年收治的50例经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及临床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磁共振室王峻,郑英,谢维娜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燕,聂利萍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依梗塞发生的部位有很大差异[1]。它做为常见的一种独立的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95例经MRI诊断的腔隙性脑梗塞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95例腔隙梗塞中68例有临床症状,27例为无临床症状对照组。无症状组男性26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56岁,平均年龄70.6岁,有症状组男性55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4岁,平均63.1岁。2.既往史:无症状组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例。有症状组高血压病史者26例,其中有冠心病史6例,糖尿病6例,TIA6例,血流变提示血液粘度增高12例。3.临床表现:有症状组中肢体麻木无力55例,构音障碍一苯手综合征25例,单纯肢体无力8例,头昏头痛29例,共济失调4例,视物模糊3例。无症状组均无特殊神经系统症状记载。4.检查方法:检查仪为美国超导型MRT-35A磁共振扫描仪。场强0.35T,矩阵256×256,层厚6mm,T1加权500/30ms,T2加权2000/30、60、90、120ms全部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104例经CT或MRI证实病灶在2-10cm间的腔隙性脑梗塞病年龄50-70岁占71.15%,男女比例为3.73:1。急怀及亚急性发病占93.27%。纯运动性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分别为52.88%、28.85%。初地忖诊或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耳源性昏晕、颈椎病等病。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及内囊区,分别为56.73%、17.3%、10.58%,双侧多发病灶占63.36%。治疗结果治愈6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