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术后阴吹案:潘某某,女,27岁,已婚。于1988年5月26日初诊。患者自述,1982年12月产后七天在乡卫生院行结扎手术,术后发生前阴出气有声,日发十余次,甚则频频而发,达数十次之多。曾在县市医院B超等多种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多方求治未效。就诊  相似文献   

2.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方。笔者用于治疗妇科杂症,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1 异位妊娠 肖某,28岁。百货公司职工。1990年7月18日就诊。停经50天,少腹疼痛2天,B超报告左侧腹部探及3.5×3.0cm肿块,查HCG>400ng/ml,诊断为宫外孕。观少腹疼痛,时轻时重,阴道未流血。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此乃少腹瘀血,治宜活血化瘀。药用:桃仁10g 红花3g 当归 赤芍 川芎 枳壳各10g 丹参20g 柴胡5g 花粉15g 三棱10g 莪术10g,服15剂后,查HCG10ng/ml,原方加黄芪、去花粉,再服10剂后随访,肿块消失,行经2次,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3.
阴萎是女子妇科疾病中较为罕见的疾病。我们自1979年3月至1989年3月临床观察76例,应用“壮阳生精灵”辨证加减治疗,收到一定疗效。现将治疗和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年龄25~30岁34例,31~38岁29例;39~42岁13例;病程1~2年45例,3~5年24例,5年以上7例。 2 诊断标准(1)患者结婚已2年以上,夫妻感情甚佳;(2)婚后性交时全身颤抖不能忍耐,甚致意识朦胧全无所知;(3)性交后仅气息奄奄,全身瘫软,两三日不能起床甚为烦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妇科临证运用一得梁开发四川省绵竹县人民医院(618200)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妇产科杂病/中药疗法治则半夏泻心汤出于《伤寒论》,全方由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组成。有开结除痞、和胃降逆的功效。为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呕...  相似文献   

5.
吴禹鼎 《陕西中医》1990,11(7):289-290
<正> 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全书仅桂枝类方达18首,临证变化加减,更层次无穷。余业医40余年,深悟若辨证准确,依据其营卫不和之机理,不必拘泥其病名,信手使用,常可获著效。此列举数例,以飨同道。1.营卫不和性中风发热案某女,以外感3天,高烧42℃入院,住院30余天中,曾多次反复透视、化验,并无异常发现,只是体温较高,每日晨后在38℃上下,午后旋即上升为40℃~41℃之间。曾连续im 青、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并以物理降温,但体温仍是早降午升,出院后延余诊治。患者发热恶寒,尤以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616例内科急症(病种为溃疡病出血、心力衰竭、感染性高热、冠心病心绞痛)的证治和疗效比较,认为明辨虚实、选用经过验证的有效方药,采取多种给药途径的新制剂,对提高临床疗效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案1.彭某某,男,37岁,工人.1988年12月20日就诊。患者自诉每有大便意则手足十指(趾)发胀,胀极难受,甚至麻木不仁,解大便后指(趾)胀麻可缓解,伴腰酸痛,乏力。病已半年余,经中西医治疗均未见效。审前医多用疏肝理气、养血活络或补益肝肾之品。察其舌尖略红,苔白薄腻,脉沉细,考虑此乃肾气亏虚,开合不利,痰湿阻络所致。拟肾气丸加味:制附子10克,肉桂6克,熟地、淮山各15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丹皮、陈皮、胆南星、远志、石菖蒲各6克,黄连3克。服4剂后,诸症若失。按:《寿世保元》指出:“一切怪症绵痰实盛也。”《医学入门》说:“百病非邪有余,则正气  相似文献   

8.
1 妇人之病,多起于郁陈修园说:“妇人之病,多起于郁。”郁证为妇科常见病,又是重要的病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征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所致。如陈素庵说:“妇人多气,以深居闺帷,性情不能舒畅,兼之忧思忿怒,执拗妒忌,肝火无时不动,每每郁结,以致月经不调。”  相似文献   

9.
10.
已故陕西名老中医张鹏举,治疗小儿流涎有其独特的经验,兹介绍如下。 1 对流涎的认识张老认为,脾主运化,生津液,口是脾胃精气出入之户,也是涎出入之处,口为脾之外窍,涎出于口,故涎为脾之液,受水谷之精气,浮游涌溢,上输于脾,通过脾布散水精,而化为液,泌注于脾外窍。同时在脾气的摄津作用下,使津液渗灌口窍,发挥濡润助消化的作用,使之不致外溢。若饮食不振,损伤脾气,致化源不足,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灌溉四旁,则津液反溢于脾窍之口,于  相似文献   

11.
郭梅钦 《陕西中医》2003,24(9):863-864
呃逆 ,为日常习见的症状 ,笔者不揣浅陋 ,将个人一点粗浅的研究与临证心得撰文给同道 ,不当之处 ,敬请教正。1 关于辨证  1 .1 呃逆的表现 :呃逆 ,西医称之为膈肌痉挛 ,以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 ,一般不难诊断。但有时表现不典型 ,则须与干呕、嗳气相鉴别。鉴别的关键是 :呃逆是气往肺里进 ,干呕、嗳气是有气从胃中出。若手扪患者腹部 ,则症作时 ,呃逆者腹部鼓振 ,干呕者腹部回缩 ,嗳气者腹部鼓缩不明显。有些书中说呃逆是“胃气上逆时 ,往往断续冲出喉间”,或说是“气逆上冲 ,出于喉间”。这恐怕是把“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12.
13.
高原病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原病的证治规律。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指以气虚为主,标实指因气虚而引起的淤血、痰浊、水湿等实邪。常见的证候类型有肺气虚、心气虚、中气不足、肾气虚、痰闭心窍、痰浊壅肺、淤血证、风证、出血讧、高原晕厥、高原眩晕等证。治疗方法以益气培本为主,或兼育阴生津、壮阳、养血,治标则以淡渗燥湿、泻肺利水、祛痰开窍、活血化淤、熄风、止血为要。  相似文献   

14.
先父詠江公对于妇科杂病的诊治,识见独特,经验宏丰。兹将其辨治经验介绍于下:1 脏躁之因,责之心虚脑瘀脏躁病名,始出《金匮》。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证治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在其后的中医妇科各家学说中,均肯定了本病与脏阴不足、心神失养有关。先父认为,本病不惟心神失养,且多合并有脑络瘀阻证。他说:“前贤论治脏躁,多强调于心,而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淤汤是临床常用方剂,用之得当,其效甚佳。血府逐淤汤原证治血府逐淤汤源于《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淤汤所治之症因》,用于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色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呃,不眠,小儿夜啼、心跳不  相似文献   

16.
妊娠发生恶心呕吐、胀闷不食,古人称之为“妊娠恶阻”。在临床常见有“肝火乘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饮壅滞”等其证相同、其因不一的妊娠恶阻。兹举各案如下: 一、肝火乘胃恶阻王××,女,25岁。妊娠三个月,恶食,食则呕吐,头目眩晕,颧赤心烦,口苦咽干,脘胀微痛,四肢疲惫。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滑数。  相似文献   

17.
潘建科 《世界中医药》2009,4(5):299-299
1梅核气、感冒某,女,46岁,2008年8月20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虚,易感冒,于2008年4月开始发病。初见咽中如有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梗阻不适,但不碍饮食,后来逐渐加重,喉咙如塞,伴有胸闷,喘息。曾多次就诊西医,均诊断为慢性咽炎,转延余诊治。患者就诊时情绪郁闷,喜太息,心烦,时有呃逆,咳吐少量白色粘痰,小便淋漓不尽,大便不爽,口黏,咽红、舌红苔薄腻,脉浮数而滑;  相似文献   

18.
19.
高辉远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长连 《中医杂志》1996,37(4):204-205
高师认为妇女以血为用,冲任为本,脾主化生气血,又统血,肝藏血,调节冲任两脉。若脾胃健旺,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血海满盈,使肝调血有序,冲任二脉平和,则经期如期,胎孕如常,产后乳汁丰盛。反之,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俱虚,则冲任失调。临床可见痛经、崩漏、带下病、妊娠恶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及子宫脱垂等病。现归纳总结,将高师从脾胃辨治妇科疾患之  相似文献   

20.
水肿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医者多以宣发、健脾、温阳、通利三焦为其证治之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篇》总结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组近几年来,笔者根据《血证论》“淤血化水,亦发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