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是影响角膜移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也是眼科角膜病专业研究的重点。目前许多新型免疫抑制剂已得到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逐步应用到临床,这对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回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中药,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郝念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1074-1077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角膜病致盲患者复明的终末治疗手段,但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尤其在高危角膜移植(新生血管、多次角膜移植及活动性炎症)免疫排斥反应高达50%以上。因此,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针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对目前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等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鸿  赵敏  徐智勇 《四川医学》2005,26(1):33-35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方法163例(163眼)角膜病患者行PKP手术,分别于术后1~7d、半月、1月、3月、6月、12月、15月、18月、24月、36月角膜病专科检查,观察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163例(163眼)PKP手术后有47眼发生了排斥反应,其中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化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而圆锥角膜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植床情况、手术设计与操作、术后预防及治疗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疲排斥反应的31例,从角膜盲原因、植床新生血管程度、合并症、移植片直径、联合手术等5大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床术前的活动性炎症、偏中心移植、多次移植、联合手术等应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疲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而移植片上皮反复脱落、眼压高、旧病复发、术眼再次手术、缝线松解与拆线等可能是诱导排斥反应发生的促发因素。结论 尽量减轻角膜血管化,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强调病人的及时复诊和治疗,术后坚持局部使用免疲抑制剂半年,排斥发生时及时足量地全身及局部使用激素和免疲抑制剂,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免疲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林白霜  李志杰 《广东医学》1998,19(11):818-819
观察正常房水对角膜移植免疫排以应的作用。方法:在兔眼建立偏中心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结膜下注射正常牛眠房水,观察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付伟  章丽萍  薛瑞霞 《吉林医学》2010,31(23):3962-3963
角膜病是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角膜移植是把病后变混浊角膜切除,置换透明健康的角膜,以达到增加视力,治疗疾病和美容的目的。统计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2月,共行角膜移植手术722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免疫排斥反应,通过积极及时的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症状,必要的支持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局部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24例32例,术前角膜无血管组的排斥反应治愈率为80.0%,平均治愈时间为9.6d;术前角膜有血管组的排斥反应治愈率为55.6%,平均治愈时间为15.2d;总治愈率为59.4%,平均治愈时间为12.4d。用地塞米松局部结合全身治疗可以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双盲监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结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大鼠血清中表达的免疫排斥反应相关的低分子量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并通过双盲法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监测筛选结果。结果 质荷比0-20 000范围内,共检测到58个蛋白峰,其中6个蛋白质峰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双盲法监测结果:血清中出现这6个蛋白质峰的大鼠角膜全部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能够筛选出灵敏度和特异性好的差异表达蛋白,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病情的治疗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帆  李富馨 《吉林医学》1999,20(3):133-134
为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植片中的免疫组织细胞的分布,揭示排斥反应的机理。应用免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30例人角膜中朗格罕氏细胞(LC)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的表达。其结果表明:在角膜中央直径7mm范围内,正常人角膜全层未见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病变角膜中,HLA-DR抗原阳性树枝状细胞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央区角膜上皮及浅实质层中。本结果说明:朗格罕氏细胞和组织相容性抗原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减少其存在可达到预防和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永强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6,27(9):1413-1415
角膜移植是组织或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手术,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仍是引起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尤其高危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首要原因。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基因治疗技术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基因转入角膜防治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为很有希望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基因治疗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主要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CD1分子表达。方法:选用SD大鼠作供体,Wistar大鼠作受体,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术后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分别在植片急性排斥期和排斥后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植片中CD1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在上皮细胞层可见CD1分子的表达,基质层和内皮层未见明显CD1分子的表达。角膜移植术后10 d,在发生排斥的植片上皮层和基质层有CD1分子的强表达,内皮层未见CD1分子的表达。基质中CD1分子的表达随免疫排斥反应的增强而增加;在角膜移植术后30 d,CD1分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CD1分子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阻断CD1分子的表达可能会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2.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预防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鸿  赵敏 《重庆医学》2003,32(7):930-932
近年来 ,随着现代手术显微镜的进展及供体来源增多 ,角膜移植手术已普遍开展 ,不少因角膜病盲的患者重获光明。但也有一些病人在角膜移植术后发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 ,使治疗终归失败。自 194 8年Paufique、Sourdille及Offret首次报道了排斥反应以来 ,历经半个多世纪 ,直到今天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角膜病医生最为关心、同时又最感棘手的问题 ,本文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入手 ,按发生的机理、排斥反应预防的原则 ,以及药物治疗排斥反应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使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角膜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免疫排斥反应已成为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院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共17例17眼,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其发病高危因素与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液对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2例(42眼)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术后3个月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实验组23例23眼,应用1%CsA和0.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每日各2~3次,交替用药,术后6个月后地塞米松浓度改为0.05%,每日各2次,交替用药,直至术后1年;Ⅱ组为对照组19例19眼在术后3月改为单纯1%CsA滴眼,每日3次,直至术后1年.所有病例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42眼PKP术后发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11眼(26.19%),其中I组4眼(17.39%),Ⅱ组7眼(36.8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长期应用1%CsA联合地塞米松滴眼,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高危PKP术后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以角膜新生血管化sD大鼠为受体。Wistar大鼠为供体,分别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雷帕霉素+环孢霉素A,共12d。用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增加(P〈0.01);组织学发现联合用药组的角膜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度水肿程度均明显好于其他各组。结论:雷帕霉素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对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抑削作用,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各单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角膜无血管和淋巴管,处于相对的"免疫赦免"状态,但仍可因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植片在移植后1周左右被排斥.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主要就近年来各类免疫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角膜移植排斥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体外基因工程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测定30例PVG-PVG和40例LEW-PWG角膜移植术前,术后血清,房水和泪液Ig和C3含量。结果表明,泪液和房水IgG含量异常升高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初步建立了大鼠角膜移植术衙无排斥反应发生时泪液IgG含量变化的定量关系,提出了预测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排斥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PKP术后排斥反应的患者54例(56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西医抗排斥反应治疗,治疗组28例在相同抗排斥反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4±0.62)天,短于对照组的(10.07±3.24)天(t=4.255,P〈0.01).结论 加用中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