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蒋仁发  陶宁  余昶  周仲华  李永伟 《中国药房》2007,18(17):1329-1330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20℃)下8h内其含量变化,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2药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可在配伍后8h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20℃下8h内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氟康唑注射液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隽  胡俊平  施建舫 《医药导报》2008,27(1):103-104
目的 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在室温(20 ℃), 观察8 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及紫外光谱的变化, 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两种药物的含量. 结果 两药配伍后, 8 h内的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观察8h内帕珠沙星(3g·L^-1)与替硝唑(4g·L^-1)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药物的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5.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头孢曲松钠等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左氧氟沙星8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左氧氟沙星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室温下8h内氧氟沙星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的含量,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图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9种抗菌药物配伍后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6.
陈芳  张曦 《抗感染药学》2008,5(4):230-232
目的: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KCl(100mg/mL)、维生素C、西米替丁)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替硝唑注射液与上述5种注射液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22℃)下8h内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含量变化,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两种药物配伍后,8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8h内稳定。  相似文献   

8.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2种药物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考察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酚磺乙胺、维生素C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配伍液中各药物的含量,比较不同时间、温度下其外观、含量及pH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4,25,37℃下,0-8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上述条件下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与酚磺乙胺、维生素C配伍稳定,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室温下8h内乳酸左氧氟沙星与七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褶合光谱法,结合外观和pH值检查法,并以差谱值予以定量表达。结果:在室温下8h内,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常用注射液配伍后,外观和pH值变化不显著;用褶合光谱法考察,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常用输液(乳酸钠除外)配伍8h内差谱值均小于10%。结论:室温8h内,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常用输液(乳酸钠除外)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4种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云玉  任鹏 《抗感染药学》2006,3(1):32-33,39
目的: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在葡萄糖输液中与4种注射液(消旋山莨菪碱、地塞米松、氯化钾、维生素C)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上述4种注射液配伍后室温下6h内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上述药物配伍0~6h内其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与上述4种注射液在葡萄糖输液中配伍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盐酸氨甲苯酸注射液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和37℃下8h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甲苯酸(4.8mg/L)与莫西沙星(9.6mg/L)配伍后的含量,并测定pH值,观察外观、性状变化。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但在4h时氨甲苯酸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氨甲苯酸注射液在2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郭仲坚 《中国药业》2012,21(18):32-34
目的研究枸橼酸托炕司琼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按体重随机、配对交叉静脉滴注试验制剂枸橼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和参比制剂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剂间间隔为1周,剂量均为5mg:5mL。采用液相色谱一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清中托烷司琼的质量浓度。结果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最大血药浓度(C…)分别为(41.244±11.457)ng/mL和(39.580±11.902)ng/mL,达峰时间(r,n。)分别为(0.467±0.136)h和(0.487-L-_0.087)h,0~4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48)分别为(178.887-4-_85.675)ng·h/mL和(172.815±86.248)ng·h/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91.055±90.297)ng·h/mL和(183.626±94.120)ng·h/mL,半衰期(t。)分别为(8.756±3.267)h和(8.101±3.819)h。结论枸橼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和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研究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8只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紫杉醇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药动学程序对经时血药浓度进行室模型拟合和分析。结果从零时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时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为(19.9636±9.6893)mg/(L·h),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0.2055±0.2213)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0786±0.3280)h,清除率(CL)为(0.3438±0.1111)L/(h·kg),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d)为(0.2009±0.1280)L/kg。结论HPLC法简便、灵敏,可用于紫杉醇的血药浓度测定;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处置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中盐酸肾上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后的含量变化。方法将同一批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放置于60Co-γ射线放射源中,一次性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以0.14%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3.0)-甲醇(65∶3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进样量20μL,测定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含量。结果含量测定方法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2.5~12.5μg/mL(r=0.999 8),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6.11%,96.05%,98.46%,日间(n=5)及日内(n=3)精密度RSD均小于1%。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后,外观及澄明度没有明显变化,含量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吸收16 kGy辐照剂量以上含量下降超出质量合格范围。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超过一定辐照剂量对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稳定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长春西汀注射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朝晖  李根  周静 《中国药业》2012,21(21):19-20
目的建立测定长春西汀注射液中长春西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3 mmol/L碳酸铵水溶液-四氢呋喃(100∶16∶5),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长春西汀检测质量浓度在0.2~1.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35%,RSD=0.7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肖燕 《海峡药学》2014,(6):19-21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氟氯西林钠分别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于室温(25℃)条件下,分别观察及测定8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种药物成分的含量,计算回收率并判明二者的线性关系。结果两药配伍后8h内,除在5h时点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检测到多索茶碱的含量有降低外,其余外观、pH值、含量、回收率等均无明显变化,两药检测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与注射用氟氯西林钠可于常温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时宜于4h内完成滴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不同强度的γ射线辐照后含量变化,建立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中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将同一批号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放置于60Co-γ射线放射源中,一次性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流动相为0.22%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pH至3.0)-甲醇(55∶4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进样质量浓度在2.5~12.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且RSD小于2%;日间(n=5)及日内精密度(n=3)的RSD均小于2%;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吸收1,2,4,8,16,25 kGy的辐照剂量后含量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具有一定线性特征。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在辐照下具有不稳定性,且辐照对其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俊  张丽梅 《中国药业》2011,20(20):18-19
目的考察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氟康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分别观察配伍液在室温(20±1)℃下放置8 h内的外观并测定pH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结果两药配伍后4 h内,外观、pH、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氟康唑注射液在4 h内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好  熊建华 《中国药业》2013,22(12):12-13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25,37℃)下7 h内,注射用万古霉素和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与5%果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并观察外观、pH的变化。结果注射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与5%果糖注射液配伍7 h后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上述条件下可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