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中所含的茯苓桂枝药对,根据其配伍主次关系,析为健脾利水、温化痰饮,利水渗湿、助阳解表,利水宁心、平冲降逆,温肾散寒、益气渗湿,发表解肌、益气健脾,温肺化饮、降气平冲,补脾散寒、益气渗湿和通脉祛瘀、化痰消癥等8类意义,冀有益于学习与运用仲景方。  相似文献   

2.
蔡钢  孙良佐 《农垦医学》1999,21(2):139-139
医生临证治病,不是把药物进行简单的堆砌,也不是单纯将药效相加,而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选择适当的药物组合而成的。这种组方原则,前人称为"君、臣、佐、使"。明代何伯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这是一般情况下的组方原则,在临床处方中,我们常常看到某些药物总是配在一起用,这就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药物配对",或称"药对"、"药对于"。"药对"具有很多优越性,能起到协同作用,或者相互纠正…  相似文献   

3.
黄芪与当归药对配伍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常用371对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施今墨先生用药的两个非常显著特点:一是十分注重寒热、升降、气血、收散等药相反相成、双向调节的关系;二是喜用善用平性药,有39.89%的对药应用了平性药,有些类型甚至高达66.67%。重点从平性药对药分布情况,平性药与寒凉药、温热药配伍情况,寒热平"三性"之间配伍规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施今墨先生有关平性药的配伍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仲景药对配伍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举例的形式,对仲景方药中常用药对的配伍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探讨仲景遣方用药的精妙,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金匮》药对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茯苓为张仲景喜用擅用之药.仲景根据茯苓甘淡平之性,通过辨证论治,与他药配伍成对,妙用无穷.茯苓甘则能补,为健脾补中之良药,可治脾虚诸症,仲景常用补虚药对有茯苓配山药、茯苓配人参、茯苓配白术、茯苓配酸枣仁、茯苓配甘草.茯苓淡以渗利,性平而无寒热之偏,对于水湿内停诸症,无论寒热虚实均可运用,仲景常用利水渗湿药对有茯苓配桂枝...  相似文献   

8.
黄芪与当归药对配伍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黄芪与当归配伍的药对进行了研究。二者以气血配对原则为指导,有多方面协同作用,剂量改变对其配伍作用有重要影响。以三个不同用药比例组(黄芪与当归5∶1、1∶2和1∶1配对)为主,从器官、组织乃至分子等不同层次上,对其作用进行了正常小鼠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黄芪与当归不同比例配伍,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而探讨了有关气血理论的某些实质,观察了配伍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举例的形式,对仲景方药中常用药对的配伍特点进行归类,分析探讨仲景遣方用药的精妙,以期 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相近药名对药的配伍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是构成中药复方的最基本单位,它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有目的地选用两种药物的配合使用,达到增强疗效、减弱毒性及副作用的目的,从而扩大药物的临床使用范围,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相近药名对药配伍应用的举隅,进一步说明对药在药物配伍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历代医家配方用药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茯苓,甘、淡、平。首载《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不饥延年”。仲景在经方中灵活运用茯苓,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尤其是许多与茯苓有关的配伍应用,更是经久不衰。1.茯苓与猪苓相伍淡渗利水,主治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之证。茯苓,《药品化义》曰“益肺于上源,补脾于中部,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与猪苓相配,更是相辅相成,增强了利水渗湿之功。如五苓散用治“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相似文献   

13.
14.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两个性质功能不同或相反的药物,互相配伍组成的对药称相对对药。今就相对对药临床增减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经方"药对"配伍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金匮》药对配伍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从七情、性味、归经、趋向、气血或补泻等不同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试论药对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临床应用较多,但它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在文献中却少见明确、统一的论述。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药对的概念药对在《内经》中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半夏秫米汤中,初见雏形,在《伤寒杂病论》诸经方中已有典型应用。继之以药对命名的古代文献层出不穷(如《雷公药对》、徐之才《药对》等)。到了近代,医家关于药对的论著日渐增多,较有影响的有:吕景山《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陈维礼等的《药对论》,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等。然而,关于药对概念的表述却略嫌模糊,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列举如下:祝谌予《施今墨对药…  相似文献   

19.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优。结论:白术茯苓汤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合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祛痰剂的配伍与选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祛痰剂是指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的作用,治疗各种痰饮病的方剂,兹就其配伍与选药略谈如下:1祛痰剂应以祛痰药为主组成祛痰剂适应于治疗各种痰饮病,在治法上应首先消除病理产物,故应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寒痰、湿痰选用半夏、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热痰、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