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突然发病,睡醒后发现一侧面部口眼歪斜,闭眼露睛,流泪,额纹消失或变浅,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做蹙额,皱眉,鼓腮动作,流涎,咀嚼无力,颊部积食,少数病人初起时耳后疼痛,重者有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近2年我们采用频谱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常见为Bell氏麻痹和Ramsay-Hunt综合征,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中医又称"口僻",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2]。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笔者采用电针加上闪罐法治疗周围性面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 ,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 ;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 2 /3味觉减退或消失。近年来 ,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该病 83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3例门诊患者中 ,男 31例 ,女 52例 ;年龄最小7岁 ,最大 68岁 ,平均 38.3岁。病程最短 2天 ,最长6个月 ,平均 1 6.4天。2 治疗方法2 .1 电针疗法 取患者病侧阳白、四白、攒竹、鱼腰、地仓、颊车、迎香、太阳、风池、翳风 ,健侧的合谷、足三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针刺法,B组采用超短波治疗,C组针刺与超短波联合运用治疗。结果C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与A组88.3%、70%和B组66.7%、5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挑疗法与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对比.方法:180例中应用针挑疗法治疗(治疗组)90例,电针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9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针挑治疗组治愈率为91.11%,总有效率为100%,两者之间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1例出现副作用.结论:针挑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的患者56例,采用靳三针疗法面瘫针(取穴:翳风、地仓颊车穴互透,迎香;阳白,太阳,四白)针刺及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治疗2个疗程后,本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快速消除面神经水肿,促进神经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口眼歪斜。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名称较多,如“口”、“僻”、“风口”、“吊线风”等等,它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近几年按病程长短辨证施治,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比较有完整病案记...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以针刺疗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84例,疗效满意,并观察到其疗效与辨证分型有关。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84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单侧面瘫。其中男56例,女28例;右侧42例,左侧42例;年龄最小者1岁半,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32±12.2岁;病程最短者半天,最长者2个月,平均4±11.8天。辨证分型 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斜,病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口角下垂,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或动作幅度减小,闭目不紧或露睛;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中医辨证分为:(1)风寒阻络型:伴见迎风流泪,或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与电磁波照射、穴位注射、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与电磁波照射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先推拿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因面神经核以下的病变而致。周围性面瘫是面瘫中最常见的类型,常发生于一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两季多发。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治疗时机之我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理明 《中国针灸》1996,16(8):58-59
周围性面瘫治疗时机之我见《中国针灸》在百家园栏目登载了数位医家关于"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的讨论,对"最佳治疗时机"各抒己见。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试与同道商榷。首先,笔者对吴继勇医师的"四个阶段"划分法比较赞同,因为此病在"发展期"(即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48例周围性面瘫用电针治疗,判断治疗周围性面瘫预后。方法:通电穴位以下关(颊车)或翳风(颊车),仪器为G6805型治疗仪,选择断续波,以患者面肌可见收缩牵拉者为阳性,强度均为患者能忍受为限。阳性组痊愈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对临床上治疗患者有显著的重要意义,给患者心理起到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配合TDP治疗组(50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2例)。结果:电针配合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49/50),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81.8%(18/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TDP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多发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季节交替、冷暖不调时为发病高峰,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正气不足、经络空虚、外虚侵袭面部少阳明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面肌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实为面神经通路受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或面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18.
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并与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针牵正,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治愈29例(72.6%),总有效率98.4%。提示本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再生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火祥 《山西中医》2001,17(5):31-32
采用不同针剂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1例及非急性期患者32例。结果:急性期组痊愈66例(占92.96%),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9%,平均治疗次数为13.44次;非急性期组痊愈29例(占90.62%),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7%,平均治疗次数为17.19次;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治疗次数急性期组明显减少,提示早期合理针刺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