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近年来,我们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6例,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为我科1994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9~35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恶性淋巴瘤(Ⅳ期)1例,5例完全缓解(CR1)后6~12月、1例(CR2)4月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ABMT)4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2例。1.2 方法ABMT:按常规方法采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数1.5~2.5×108/kg,体外净化[1]后回输。A…  相似文献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多能干细胞及 (或 )造血循环受限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理复杂 ,治疗十分棘手 ,至今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案。我院自 1989年 3月~ 1999年 3月以雄激素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57例CAA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现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57例均系我院 1989年 3月~ 1999年3月间住院和门诊患者 ,按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1] 诊断为CAA ,其中男性 37例 ,女性 2 0例 ,男 :女为 1.85:1;年龄 6~ 6 5岁 ,中位数 2 5岁 ;发病原因不明52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研究了rhIL-2及其与GM-CSF和Epo组合对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的调节作用。结果:rhIL-2单独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无刺激作用;当其与GM-CSF联合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GM集落数明显高于GM-CSF对照组;当其与Epo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E和BFU-E集落数明显高于Epo单用组;但当其浓度升至10.0×105U·L-1时,各种集落数均明显减少。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rhIL-2与GM-CSF和Epo联合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协同的刺激作用,单独应用无集落形成能力,大剂量应用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4.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5)。随着ANC增值,患者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化疗间歇时间均缩短,对患者及时进行化疗、安全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进一步杀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及缩减整体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治疗一直令临床医师颇感棘手。为进一步提高CAA的疗效,我们采用环孢霉素A(CsA)联合康力龙治疗16例CAA,并与单用康力龙治疗20例CAA进行比较。对接受上述两种方案治疗的患者疗效及疗效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性研究。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36例CAA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13~62岁,为我院1992年1月~2000年12月患者。其中采用康力龙治疗20例,CsA+康力龙治疗 16例。就诊前病程0.…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淋巴细胞对红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影响,将PNH患者的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培养液(PHA-LCM)加入造血祖细胞培养基中,用于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培养。结果在含有PNH患者的PHA-LCM的培养条件下,PNH患者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LCM的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正常人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亦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的PHA-L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结果表明PNH患者淋巴细胞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是主要危害青壮年健康的一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治疗上决非一种药物可以解决.为了获得更好的医疗效果,我院采用人参总皂甙联合环孢素、雄激素于1994年1月~1999年6月对30例CAA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达83.3%,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治疗对象 57例CAA患者系我院住院(32例)和门诊(25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31(11~73)岁.57例均符合CAA诊断标准[1],所有病例治疗前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无集落形成或虽有集落形成亦显著低于正常.57例中初治46例,复治11例,复治者为本方案治疗前曾用雄激素、一叶秋碱、中药等治疗4个月以上无效或停药复发者.57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门诊8例,住院22例;初治24例,复治6例;年龄中位数为35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门诊17例,住院12例;初治22例,复治5例;年龄中位数30岁.  相似文献   

8.
确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血清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正常骨髓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CFU-Meg)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方法,动态观察22例APL患者用ATRA治疗时其血清及10-6mol/LATRA对CFU-Meg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和骨髓白血病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L)。结果治疗前,血清对CFU-Meg生长呈抑制作用(29.6%±2.4%),该活性随治疗而减轻,骨髓缓解时为刺激作用(-18.7%±4.1%,P<0.001),与骨髓CFU-L、血清TNF活性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呈负相关,ATRA促进CFU-Meg的生长。结论APL患者血清对CFU-Meg生长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监测疗效,A-TRA对CFU-Meg生长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误诊为急性白血病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向民  罗依  宋菊贞 《浙江医学》2000,22(12):736-73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刺激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向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其数量,并向外周血释放的功能,可加快粒细胞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时间[1]。近年来,G-CSF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增生低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现象,以致误诊为急性白血病。现报道7例如下。1.一般资料: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20~68岁;导致增生低下的原因为:恶性淋巴瘤化疗后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MDS-RAEBT)化疗后2例;恶性淋巴瘤1例;骨髓…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对3例CML患者采用HLA相合同胞兄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M)170mg/m2×1,甲环亚硝脲(M)400mg/m2×1,环磷酰胺(C)60mg/kg×2。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μg/d×6,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CD34+细胞为12.8~20.0×106/kg,CFU-GM集落数为3.5~4.3×105/kg。结果显示:移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恢复达≥0.5×109/L,+14~+20天;血小板≥2.0×109/L在+16~+34天。移植后+100天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2例完全嵌合,Ph1(-),1例部分嵌合(73%为供者核型),外周血和骨髓检查正常。结果表明,HLA相合同胞兄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采集方便,重建造血功能快;MMC预处理方案对白血病细胞的清除和保证移植物存活均有作用,且移植相关毒性低。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全反式维早酸(ATRA)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为我院1994年5月~1997年12月住院APL病人。经临床、骨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均符合FA...  相似文献   

12.
韦世奎 《中原医刊》2000,27(11):2-3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溶栓距发病时间相关。现将我院收住的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进行院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及0~35天病死率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院1999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共68例,均具典型的胸痛,经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升高的观察,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均具有溶栓适应症[2]。据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 A、B、C、D4组。A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57.2±11.3)岁,溶栓距发病时间在 2h内;B组: 17例,…  相似文献   

13.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HOCM)的新方法。PTSMA术中及术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电图变化 ,现结合我院1999年9月~2002年8月16例HOCM患者化学消融术中及术后的心电图资料 ,作临床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发病机制和临床对策。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性7例 ,女性9例 ;年龄20~65岁 ,平均 (43.6±10.4)岁。其中1例术前已植入永久性DDD起搏器。16例患者术前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3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4.
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近年来已较广泛用于低心排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不稳定性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以及伴有低心排的心脏手术 [1]。我院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对24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患者血管重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 ,疗效较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24例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男性18例 ,女性6例 ;平均年龄 (63.0±19.3)岁。置泵情况 :7例因AMI、心源性休克和/或经心脏超声证实左室射血分数 (E…  相似文献   

15.
张哲  李红  林维勤 《浙江医学》2000,22(8):471-473
1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自然病程已基本明确 ,而2型糖尿病由于起病隐匿 ,夹杂因素多 ,肾脏病变过程知之较少。笔者对121例2型糖尿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病程和血压作一观察 ,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中CCr 动态变化的意义及其与血压的关系。1.研究对象 :本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 ,符合1985年WHO诊断标准 ,男性64例 ,女性57例 ,平均年龄61.31±8.73岁 (45~75岁 ) ,平均病程8.58±6.46年 (0.5~30年 ) ,所选患者均无尿路感染、非…  相似文献   

16.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  相似文献   

17.
随着心脏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外科技术的日趋成熟,术后切口美观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我院自1997年4月~2000年8月采用右胸外侧及前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修补心内畸形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7个月~16岁,平均5.42岁;体重7~49kg,平均17.6kg。心胸比例0.5~0.65,平均0.57。手术后诊断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9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合并畸形:左上腔静脉(LSVC)4例,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2例,右室流出…  相似文献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发病机制和严重型再障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择要简述如下。1 再障的发病机制研究1.1 造血干 /祖细胞量和质的异常1.1.1 再障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 ,干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 ,异常干细胞可抑制正常干细胞功能。应用抗CD3 4 及抗CD3 3 单克隆抗体 ,通过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术 (FACS) ,检测了 15例再障及 11例正常人骨髓中造血干 /祖细胞的数量 ,发现再障患者CD3 4 + 细胞较正常减少 6 8% (P <0 .0 1) ,CD3 3 + 细胞减少 4 7% ,CD3 4 + /CD3 3 -、CD3 4 + /CD3 3 + 及C…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和10例健康人骨髓做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治疗前CAA患者的骨髓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形态、细胞核及细胞器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经达那唑加中药、心得安加中药和变通SSL三组治疗方案治疗后骨髓造血重建的形态学变化相同。临床缓解3~8个月,大部分患者骨髓已开始重建,治愈2年后,骨髓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重建接近或等同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月~1997年10月,我院应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57例,疗效满意,现予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1)治疗组(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