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氯氮平合并碳酸锂对急性躁狂症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各型急性躁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碳酸锂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以躁狂量表(BRMS)减分率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辅助检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第1、2、4、8周末有效率分别为55.6%、74.3%、90.9%、100.0%,显效率分别为16.7%、31.4%、69.7%、90.6%;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心动过速、便秘、唾液增多、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心电图异常;治疗期间,9例发生某些神经毒性反应,8例出现抑郁发作,4例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副作用而脱落。结论:尽管氯氮平合并碳酸锂对急性躁狂症疗效良好且起效迅速,但由于抗胆碱副使用明显,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心境障碍本身存在某些不良影响,所以临床上宜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变态反应外可能还有直接细胞毒效应,抗精神病药物与乙肝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并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许多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肝损害,但还不清楚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乙肝病毒感染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精神病药物是否会加重肝损害。方法 本文对照研究了抗精神病药物对乙肝病毒感染(HBV)、未感染和曾感染但已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我们发现三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9%、23%和20%)无显著性差异,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与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蝮蛇抗栓酶并抗精神病药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的BPRS总分明显降低(P〈0.001)。但两组相比,治疗2周时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蝮蛇抗栓酶合并抗精神病药治疗可使疗效提早出现。但至第6周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人SANS总分在6周治疗后,也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尤以意志减退,兴趣丧失,注意力障碍的改善较明显,但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对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死亡53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于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1975~1999年之间共收治各类精神病患者28752例,在此期间因各种原因死亡者计234例,占住院总数的0.8%,其中因抗精神病药治疗而死亡者共53例(22.6%),男36例,女17例,年龄16~60岁,工人13例,农民27例,学生3例,干部4例,无业6例;大专文化6例,高中7例,初中12例,小学10例,文盲18例,已婚28例,未婚16例,离异9例,住一次的13例,二次的15例,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46例老年人癫痫临床分析,探讨老年人癫痫病因及预后。方法与结果 临床认治病人年龄均≥60岁,经CT检查或病史及临床确定病因。男86例,女60例。病程7~10年。发作类型多样。确定病因为脑血管病66例(45.2%)、颅内肿瘤21例(14.4%)、酗酒19例(13.0%)、非酮性糖尿病14例(9.6%)、脑手术后7例(4.8%)、脑外伤后血肿6例(4.1%)、抗精神病药物诱发6例(4.1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对月经周期的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 对月经正常的73例女病人服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结果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69.86%的病人出现月经紊乱,主要表现来潮时间推迟,经期缩短(t=8.57,p〈0.001);月经紊乱者与月经正常者疗铲差异显著(u=2.80,P〈0.01);氯丙嗪可使部分病人经期提前,而氯氮平则无此作用(u=3.16,P〈0.01)。结论 抗精神病药对月经周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电子住院信息系统收集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所有住院年龄≤18岁且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的临床、人口学和出院当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入组626例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出院时93例(14.9%)患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2例(14.7%)患者接受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441例(70.4%)患者使用一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障碍(233例)、抑郁症(124例)、精神分裂症(108例)是诊断频率最高的三种精神疾病,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为别为94.0%、74.2%和99.1%。使用频率最高五种抗精神病药物依次为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帕利哌酮;双相障碍和抑郁症使用频率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为喹硫平,精神分裂症最常使用奥氮平;儿童组患者最常使用阿立哌唑,青少年组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男性患者最常使用奥氮平,女性患者最常使用喹硫平。儿童组患者阿立哌唑、利培酮和喹硫平剂量显著低于青少年组,男女两组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未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单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诊断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不同,不同年龄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种类、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9.
慢性精神分裂症对抗精神病药不敏感,探讨新药治疗有很大的实用性。作者报道舒血宁(银杏叶提取物)对149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两组病人均保持原服抗精神病不变动,其中舒血宁组83例,对照组66例,均选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精神药物治疗时副作用评定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动态观察治疗后2、4、6、8、10及12周的病情变化,结果显示,舒血宁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淋巴细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孤独症患者免疫功能状况以及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在免疫指标上是否存在联系。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检测24例孤独症和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患者均未服过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为首次发作。结果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P型异常淋巴细胞分别为12.7%±9.2%、17.6%±8.7%,均较各自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2%±2.3%、5.1%±4.3%)显著增多(P<0.01),而孤独症组与精神分裂症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孤独症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且在免疫指标上与精神分裂症存在某些相似的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国产舒托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以舒必利对对照药物。结果 107例病人完成6周试验,治疗各时点舒托必利与和利组的HPRS、SARS、SANS和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舒托必利对阳性和阴性症状的显著效率分别为76.0%和68.0%,与舒必利组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舒托必利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病药。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特  相似文献   

12.
氯氮平引起粒细胞缺乏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进一步认识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的差异。方法 按标准对收集的,关于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药致粒细胞缺乏的对照研究论文结果作Meta分析。结果 (1)氯氮平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细胞缺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氯氮平引起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是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8.8倍;(3)病因学分数:EF暴露因素=0.88,即氯氮平治疗组中出现粒缺者,88%是由氯氮平引起的EF总体=0.88,即在全  相似文献   

13.
抗精神病药物与肝损害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530003)伍业光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早已引起人们注意,本文重点综述近来抗精神病药对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与HBV关系、机理、预后等研究进展,供同道参考。1发生率[1~4]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损害,最早可于...  相似文献   

14.
抗精神失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抗精神失常药物治疗670例精神疾病患者,结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者599例,发生率89.4%;男(88.0%)与女(91.1%)接近;21 ̄30岁年龄组最高(93.9%)。各系统ADR频度以心血管系最高(68.4%),神经系统(40.9%)其次。常见ADR为心动过速、血压降低、肌强直、肝功异常、便秘、失眠及体重增加等。药物ADR频度顺序为氯丙嗪(27.4%)、氯氮平(26.2%)、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15.
报告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560例中单用氯丙嗪138例(24.6%),剂量200~600mg/日.平均417.4mg/日.氯丙嗪合并氯氮平95例(17.0%),氯丙嗪与其他精神药物以及其他单用或合用者327例(58.4%).在入院时,入院后1月和2月各做一次心电图。结果首次检查窦速者103例次(18.4%).窦缓7例次(1.3%),部分T波和T波改变51例(9.1%),T波和ST段改变18例次(3.2%),在第2、3次检查时心电图改变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6.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利培酮治疗一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入组者均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PANSS总分在60以上。共20例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06±83岁,平均发病年龄273±78岁,总病程05~80年,平均35±28年。停原用药1周作药物清洗;不能停用者于1周内与利培酮逐步替换。利培酮剂量从1mg/d开始,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8mg/d,疗程为8周。有副反应者可合并抗胆碱药物和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疗前及给药后1、2、4、6、8周分别进行阳性症状与阴…  相似文献   

17.
抗白细胞药物在保护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时间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抗白细胞药物,环磷酰胺,氯化奎宁,秋水仙碱在保护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时间窗问题。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区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于栓塞后1h,6h,12h,24h四个不同的时间窗应用抗白细胞药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塞体积及梗塞区小胶质细胞数的影响。结果 抗白细胞药物于1h6h,12h三个时间窗给药,其疗效相似(P〉0.05),显著优于24h给药组和对照组(P〈0.01),而24h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单一抗精神药物的1024例与未服药的213例的脑电图对照分析,发现抗精神药物对脑电图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脑波频率不同程度减慢,4.0%出现痫样放电。氯氮平引起脑电图异常率和出现痫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P〈0.001),其余易引入脑电图异常的药物依次为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和舒必利、且对脑电图影响的程序与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舒必利血药浓度与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舒必利血药浓度与副反应的关系。 方法 26例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患者停用所用药物1周,然后给予口服舒必利200mg Bid,维持4周,增加剂量至400mg Bid,再维持4周,整个过程为8周。分别于给药后2、4、8周晨抽静脉血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血药浓度。在抽取血样同一日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 结果 3次血药浓度与TESS总分呈显著相关,r=0.39,0.57,0.  相似文献   

20.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随着其在临床日益广泛的应用,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在个别药物治疗中出现了严重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报道。本文将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发生机制、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