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后保护性抗体应答水平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的变化。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和儿童,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接种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水平,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加强免疫。结果3~12岁儿童抗-HBs平均阳性率为49.3%,几何平均浓度(GMC)为70.2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后3~6岁儿童抗-HBs阳性率为37.6%,随年龄增长而下降,GMC为55.29mIU/ml,各年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6~12岁儿童使用血源HepB,抗-HBs阳性率为51.0%,GMC为68.27mIU/ml,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抗体阳转率为93.9%,GMC为91.83mIU/ml。结论儿童HepB免疫后12年保护性抗体应答良好,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增加,目前尚不需进行加强免疫。抗-HBs阴性儿童加强免疫后有很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2.
南昌市健康人群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南昌市人群麻疹疫苗免疫后麻疹IgG抗体的衰减情况,以完善麻疹控制措施和免疫策略。方法 2009年,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所辖12个县区麻疹疫苗免疫后1~12 a健康儿童605人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麻疹抗体IgG。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人数594人,总阳性率为98.1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 164。结论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随时间的增长逐年降低,9年后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80,没有保护效果。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必需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陕西省近年麻疹流行的疫苗免疫因素,研究现行麻疹疫苗对流行株的实际保护效果。[方法]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健康儿童麻疹疫苗免疫血清和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1.04、30.24,明显低于对S191株的GMT105.61、83.72),S191株中和抗体效价≤8的健康儿童疫苗免疫血清中,有16.7%野毒株中和抗体阴性。[结论]由于麻疹流行株的抗原变异导致现行麻疹疫苗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8~10月龄无麻疹病史、MV接种史和疫苗接种禁忌证的健康儿童,接种用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的MV0.5ml,于接种后30min、6h、24h、48h、72h、7d、14d、21d、28d观察局部和全身反应;并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d血清,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受种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后28d血清中麻疹病毒HI抗体阳转率为100%,麻疹病毒抗体GMT为1:50.66。结论新制备的MV沪191株主种子批毒种疫苗,在适龄儿童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控制兰山区的麻疹疫情。方法:1999年度对该区149 016名8月龄—14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38%。随后开展了麻疹免疫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从1:5.56上升到1:52.68;经过流行病学观察,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被控制,2a后发病率下降到0.75/10万,麻疹发病数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97.53%。检测7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其中麻疹IgM阳性16例,占20.25%;风疹IgM阳性12例,占15.19%。结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1995年在藁城市农村进行了4-7月龄婴儿接种沪191麻疹疫苗(MV)临床反应和血清学效果观察,以及对婴儿母亲麻疹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婴儿的母亲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I.1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为373。4~7月龄婴儿胎传抗体阳性率仅为2.17%,为6一7月龄婴儿接种0.2ml或0.5mlMV,免疫成功率均80%,GMRT为252-356;4月龄婴儿接种0.2ml和0.5ml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33.33%和28.57%,GMRT分别为159和122:5月龄婴儿接种02ml和0.5ml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50.00%和71.43%,GMRT分别为200和244。婴儿自身免疫系统的发育完善似乎是决定能否免疫成功的主要因素。接种MV高热率(>38.6℃)为5.38%,皮疹率为10%。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12年后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评价北京市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12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2003年1至3月采取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在1991至2000年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抽取2491人,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并对免疫后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491名3—12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52%,疫苗免疫保护率为88.45%(95%CI为65.67%-97.89%),抗-HBc阳性率为2.21%,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重组(酵母)疫苗的3—6岁儿童,其抗-HBs平均阳性率为38.79%,但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几何平均滴度为52.83mlU/ml,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乙肝血源性疫苗的6—12岁儿童,其抗-HBs平均阳性率为50.79%,几何平均滴度为61.51mlU/ml,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13例HBsAg阳性儿童中,约50%儿童的母亲为HBsAg阳性。结论北京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实施12年后,免疫人群保护效果理想,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目前尚不需进行加强免疫,但重组(酵母)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应加强血清学监测。儿童接种后成为HBsAg携带者的主要原因为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9.
绵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绵阳市健康人群血清麻疹抗体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582例健康人群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人群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17,阳性率为89.7%,保护率为76.6%。麻疹抗体保护率和GMT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有无接种史人群中都有差异。8月龄以下儿童抗体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与接种剂次和接种年限无明显相关。结论绵阳市麻疹抗体处在较高水平,已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对边远山区和散居儿童要适时进行强化免疫,防止发生小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10.
唐金凤  侯文俊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9-2650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11年8月龄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风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0名8月龄儿童麻风疫苗免疫前、免疫后1个月双份血标本,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测定。结果免后麻疹抗体阳性40人,阳性率100%,GMT 1∶1 385.52;风疹抗体阳性33人,阳性率82.50%,GMT 1∶31.18。结论该区现行的麻风疫苗所包含的麻疹成分免疫原性好,风疹成分免疫效果较差,应进行风疹疫苗复种弥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8月龄婴儿的比较,分析6月龄婴儿的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阳转率。结果免疫前IgG滴度,6月龄免前麻疹IgG滴度高于8月龄,只有6.06%的6月龄婴儿处于低保护水平;免疫后6月龄、8月龄婴儿麻疹IgG滴度平均分别为751.44mIU/ml、1076.14mIU/ml,8月龄的免后麻疹IgG滴度高于6月龄(P=0.003);6月龄、8月龄免后麻疹IgG阳转率分别为93.55%、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结论6月龄以后的婴幼儿处于麻疹易感状态,在现有2剂(8月龄、1.5岁)麻疹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将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既能保证麻疹疫苗的高覆盖率,又能减少小年龄组的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常规免疫后抗体水平进行评价,为今后消除麻疹制定相关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抽取的1686名适龄儿童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率91.28%,保护率73.13%,几何平均滴度(GMT)1:551.30;不同居住形式、不同接种剂次、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儿童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间抗体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玉溪市1~10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但流动儿童是免疫薄弱环节,在流动儿童中全面落实MV常规免疫对消除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扬州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风疫苗)的效价和免疫成功率,考核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状况。方法采集60名8月龄儿童麻风疫苗免疫前、后1个月双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G抗体测定。选择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接种点各2支麻风疫苗,采用微量细胞板培养法检测,进行麻风疫苗效价测定。结果免后麻疹抗体阳性59人,阳性率98.33%,免疫成功58人,免疫成功率96.67%,GMT 1∶1 285.13;风疹抗体阳性35人,阳性率58.33%,免疫成功35人,免疫成功率58.33%,GMT 1∶19.67;市、县、乡三个点的麻风疫苗效价均在102.5 TCID50/0.1mL以上,均为合格疫苗。结论扬州市疫苗管理和冷链系统运转状况良好,能保证疫苗的质量。麻风疫苗所包含的麻疹成分免疫原性好,风疹成分免疫原性较差。须进行后续的加强免疫是必要的,还应适时开展大中学生麻风类疫苗追加免疫。  相似文献   

14.
戎秀娟 《中国校医》2007,21(4):399-401
目的 评价临沂市儿童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8年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检测血清HBsAg、抗-HBs和抗-HBc水平,并对免疫后HBsAg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00名3~8岁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47%,疫苗免疫保护率为89.00%,抗-HBc阳性率为2.07%,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HBs阳性率为44.47%,但随年龄增大抗体阳性率下降。几何平均滴度为58.03mIU/mL,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7例HBsAg阳性儿童中,57.14%儿童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3~8年后,免疫人群保护效果理想,HBsAg阳性率未随免疫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应加强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云南省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IgG的抗体水平,探索免疫薄弱环节,为提高该县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华宁县辖区内随机抽取9个接种点,分8个年龄组(8—17和18—23月龄,2—3、4—5、6—9、10~13、14—17和≥18岁)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和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每个年龄组40—50人,共检测394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调查的394人中麻疹疫苗接种率为85.53%,有效保护率为85.02%,抗体阳性率为98.48%,GMT为1:643;不同接种点麻疹疫苗接种有效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间麻疹疫苗接种率、抗体阳性率、有效保护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龄组相对较低。结论华宁县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已取得理想的免疫效果,但须进一步提高低龄组婴儿及时接种率,关注流动儿童和大龄儿童,特别是非免疫规划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和高发病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陕西省麻疹高接种率下高发病率的病原学和疫苗免疫相关因素。方法分析麻疹病例年龄及免疫史。从咽拭子中分离病毒,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病毒RNA,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基因-COOH端的450个核苷酸(bp)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型。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疫苗免疫血清及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中和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抗体水平。结果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平均占38.97%;麻疹病例急性期血清:有免疫史的中和S191株GMT(56.18)明显高于H1野毒株GMT(26.90);无免疫史的S191株GMT(25.40)与H1野毒株(27.86)相近。疫苗免疫血清:S191株抗体效价≤16血清中有19.15%为H1野毒株抗体阴性。结论陕西省近年出现的麻疹高接种率水平下的高发病率现象不排除麻疹流行株变异和疫苗对流行株H1基因组野毒株保护性不足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贡市荣县0~45岁人群麻疹、风疹免疫状况,指导麻疹与风疹防治工作。方法分层抽样抽取荣县5个乡镇0~45岁人群样本血5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麻疹IgG抗体ELISA法、风疹IgG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1 874.19,平均保护率为93.56%;风疹抗体(IgG)几何平均滴度为1∶636.49,平均保护率为79.49%;麻疹、风疹各年龄组间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荣县0~45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IgG)水平均较高,风疹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previous measles vaccination interferes with the sero-response to yellow fever vaccine, 294 children at nine months of ag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immunization with yellow fever vaccine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after measles vaccination. The seroconversion rate (SCR) and the log10 geometric mean titer (GMT) for 17 DD yellow fever vaccine at different intervals after Schwarz measles vaccination were: 1-6 days: SCR = 44/57 = 77%; GMT = 4.57; 7-13 days: SCR = 36/53 = 68%; GMT = 4.46; 14-21 days: SCR = 55/65 = 85%; GMT = 4.46; 22-27 days: SCR = 41/54 = 76%; GMT = 4.41 and >28 days: SCR = 52/65 = 80%; GMT = 4.24 (p > 0.05). We conclude that recent immunization against measles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sero-response to yellow fever vaccine.  相似文献   

19.
6月龄与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的血清学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探索麻疹疫苗最佳初免月龄。 [方法 ] 分别选择卢湾、杨浦、南汇 3个区县 6、8月龄健康婴儿192名和 177名 ,给予麻疹疫苗接种 ,并对其免前、免后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观察。 [结果 ]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后IgG抗体阳转率 92 .6 1% ,GMT 1340 .15 ;8月龄婴儿IgG抗体阳转率 96 .0 0 % ,GMT 1138.11。[结论 ] 如果 8月龄初免前婴儿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 ,可考虑将初免时间提前至 6月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张掖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效果,了解健康儿童风疹抗体水平,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分4个年龄组采集5个县区189名受种儿童强化免疫前后双份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和风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前(免前)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6.83%、保护率为85.19%,强化免疫后(免后)阳性率为100%、保护率为97.88%,免疫成功率为100%;免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较免前明显升高;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941提高到1:2974。强化免疫前后,不同年龄组、不同县区和不同免疫史儿童麻疹抗体GMT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风疹抗体总阳性率为71.96%,不同县区、不同年龄组之间风疹抗体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MV初始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有待加强,亟待提高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今后应加强婴幼儿和幼托儿童的风疹预防控制,建议麻疹、风疹同步控制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