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保留子宫和生殖功能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热点。我院施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使微创子宫肌瘤切除成为现实。现对此术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自2003年9月~2004年8月选择23例自愿接受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36·54±4·32)岁,单发肌瘤5例(81·40%),2个肌瘤6例(13·95%),3个肌瘤2例(4·65%),最大肌瘤为9cm×8cm×8cm,最小肌瘤1cm×1cm×1cm。手术指征见附表。附表手术指征分布①临床表现n%月经异常(经量多,经期长,周期紊乱)1460·87盆腔疼痛不适,腰…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及疗效 ,我院对 97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共剔除子宫肌瘤 15 8个。肌瘤直径 1- 8cm ,平均 4 .2 cm。术中出血量 10 - 2 0 0 ml,平均 4 6 ml。手术时间 30 -15 0 min,平均 8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 .5 d,并发症发生率 6 .19%。说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损伤小、恢复快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44岁。因"下腹部增大如孕5+个月,月经量增多2个月"于2010-04-08入本院。病史采集:5+个月前无诱因下腹部增大,2个月前月经量增多。入院查体:心、肺(-),腹部平软,耻骨联合上可触及包块(约为6.4cm×7.0cm×8.0cm),活动好。妇科查体:宫颈轻度糜烂;子宫体结节性增大(如孕4个月),质中,可活动;附件(-)。辅助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门诊超声检查示:多发性子宫肌瘤(1.8cm×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0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Embosphere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探讨Embosphere微球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行双侧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造影,将导管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给予Embosphere微球进行栓塞,术后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肌瘤大小的变化,综合判断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24例出现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5例贫血患者术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恢复正常;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尿急、尿频、里急后重等压迫症状,患者于术后症状消失。11例患者术后1年肌瘤消失,肌瘤平均体积由8.4 cm缩小到2.1 cm,最大肌瘤由10.6 cm缩小到2.8 cm。结论 Embosphere微球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栓塞剂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2岁.因"子宫肌瘤,经量过多"于2008年6月24日在本院门诊就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示:子宫右前壁近下段浆膜下4.6 cm×4.5 cm×6.7 cm弱回声团,偏左侧壁下段肌壁间突向浆膜下直径为2.0 cm弱回声团;BP为112 mm Hg/70 mm Hg (1 mm Hg=0.133 kPa),诊断为"子宫浆膜下肌瘤".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原发性经量增多20+年,加重2年"于2012年9月13日人院.患者于20年前月经来潮时即出现月经量较多,以月经的第2~3d较多,伴血块,月经周期及经期均正常,无经期腹痛,近2年来无明原因的出现经量增多,约为以前经量的2倍左右,伴大量血块,偶有头晕、乏力、胸闷、心慌症状,无腹痛、腹胀,1年前曾晕倒1次,检查为贫血,输血治疗,半月前当地计生办妇女查体发现盆腔包块,特来本院就诊,查血色素:55 g/L,行彩超检查示: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宫底部探及一低回声团块,约3.7 cm ×3.4 cm×2.7 cm大小,宫腔内探及一不规则暗区,范围约3.0 cm ×2.2 cm× 1.2 cm,子宫内膜增厚约1.8 cm,节育器下移,子宫肌瘤,门诊以"子宫内膜病变、子宫肌瘤、重度贫血"收入院,患者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无明显体重减轻,无手术史.  相似文献   

7.
近日,1例子宫肌瘤患者在宿松县医院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患者41岁,发现子宫肌瘤2年并进行性增大,伴下腹坠胀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盆腔B超提示瘤体达5.7cm×6.7cm。宿松县医院介入小组在省立医院专家指导下,于11月7日在放射科数字胃肠机下为患者成功实施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一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8.
巨大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蒂扭转伴阔韧带肌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女性,54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性右上腹疼痛4 d,加重伴恶心、呕吐1 h"于2010年5月15日急诊入院。病史采集:已婚,G_1P_1,月经初潮为14岁,月经周期为5 d/30 d,量中,无痛经及阴道淋漓出血史。50岁绝经。子宫肌瘤10~+年,自诉最大为10 cm×8 cm×8 cm,未治疗。复查超声示:子宫肌瘤较前萎缩。本院门诊超声检查示:腹部肿物。入院查体:T为36.8℃,P为94次/min,BP为140 mm Hg/85 mm Hg,腹略隆起、软,右上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不规则增大如3孕月,子宫左侧壁触及一手拳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发生部位和肌瘤数量,比较不同妊娠情况的结局以及术中和术后的不同情况,为临床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8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确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8例,统计分析患者的子宫肌瘤分类情况,按子宫肌瘤大小分为直径≥5cm和<5cm组,比较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后剔除子宫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子宫肌瘤< 5cm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肌瘤≥5cm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率明显小于肌瘤≥5cm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行剖宫产组和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率和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手术时间上子宫肌瘤剔除组比单纯剖宫产组手术时间长(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 5cm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与单纯行剖宫产手术差别不大,熟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妊娠妇女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齐理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04-104
目的分析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的72例子宫肌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治疗,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术前彩超确诊为子宫肌瘤68例,诊断符合率94.4%(68/72);43例为肌壁间肌瘤、19例为浆膜下肌瘤、10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伴黏膜下肌瘤;可见子宫呈均匀性球形或不规则形增大,宫腔内有类圆形、舌形低回声主团块,肿瘤大小0.5cm×0.5cm~5.0cm×8.5cm;瘤体边界大多比较清晰,可存在假包膜;CDFI可见线状或斑点状血流信号穿入肌瘤内,病灶内部血流多为条状或者网状信号,瘤体周边有环状血流信号;PW探及丰富血流频谱62例(占86.1%),血流阻力指数(RI)在0.47~0.65左右。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肌瘤操作简便、耗时短、灵敏度高,可为临床确诊并早期治疗子宫肌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性,43岁,因“子宫肌瘤2年,痛经1年,加重3个月”于2007年8月17日人院。病史采集:G1P1,末次月经:2007年8月1日。患者曾患乙肝、胃炎,否认结核、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外伤及手术史。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下腹轻压痛。妇科检查:白带呈淡红色,鱼腥味;宫颈光滑,宫颈管内见约0.3cm息肉状突起;子宫约2个月孕大,左附件区扪及直径约为4cm包块,双附件区压痛明显。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大小为5.3cm×6.0cm×6.0cm,宫腔查见1.2cm×1.9cm×1.5cm稍强回声,肌壁间见多个弱回声团,左附件区查见3.8cm×3.6cm×3.7cm分隔状囊性占位。X射线胸片提示: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月经过多分为月经过多组(107例)与月经正常组(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月经过多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体积较大、肌瘤直径5 cm与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ogen oxide synthase, NOS)、前列腺环素/血栓素A_2(prostacyclin/thromboxane A_2,PGI_2/TXA_2)是子宫肌瘤患者合并月经过多的危险因素(均P0.05)。风险预测模型为:Prob=1/(e~(-Y)),Y=27.733+0.036×子宫体积+0.767×肌瘤直径5 cm(0=5 cm, 1=5 cm)+0.132×VEGF+0.876×NOS+0.896×PGI_2/TXA_2。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得出模型预测子宫肌瘤患者月经过多的曲线下面积为0.869,经验证得出模型预测,模型预测值81.82%,灵敏性87.50%,准确性85.0%。结论子宫体积较大、肌瘤直径5 cm与高表达的VEGF、NOS、PGI_2/TXA_2是子宫肌瘤患者合并月经过多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子宫肌瘤患者月经过多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l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背部弹力纤维瘤6例,全部为女性患者,年龄37~68岁。病变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其中右侧2例,左侧2例;双侧同期发病2例,表现为偶然发现背部无痛性肿物,病程2周-2个月。全部采取全麻下经听诊三角完成病变切除手术。结果病变大小4cm×4cm×3cm~8cm×6cm×5cm,质地较韧,呈灰白色,边界欠清晰,与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较致密粘连。手术切除顺利,手术时间40~110min,术中出血30~150ml'术后不明原因局部出血1例,6例患者伤口均甲级愈合。伤口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分级标准为I-Ⅱ级,即轻度至中度,病理诊断均符合弹力纤维瘤。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病例,上肢运动功能正常。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常发生于肩胛下角区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经听诊三角不仅可以切除病变,而且手术损伤小,术后疼痛轻,肩关节活动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春梅  刘廷良  尹萍 《现代保健》2008,(35):137-137
病例资料 患者,女,39岁,月经紊乱近1月余,近3d伴下腹坠胀于2006年3月6日来院就诊。既往于2月4日因阴道出血,晕阙,在其他医院就诊并经诊断性刮宫处理,诊刮内容物不详。近期无同房史。外院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3月6日笔者所在医院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3.4cm×4.8cm×7.4cm,宫体回声均匀,肌壁间可见多处0.2~0.5em的管状无回声区;  相似文献   

15.
腹壁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1994-2006年收治的腹壁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17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11例行广泛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切除术.结果 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韧带样型纤维瘤.肿物大小3cm×2 cm~12 cm×8 cm.17例患者随访1~5年,术后复发5例,其中1例仅在术后1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9.4%.17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现远处转移,也无因该肿瘤而死亡病例.结论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呈侵袭性生长,早期诊断和首选外科手术是治疗的关键,配合放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myomectomy,LM)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myomectomy,TAM)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确诊为子宫肌瘤(肌瘤直径3 cm~8 cm)的5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55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降低术后病并发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式下进行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83例多发、肌瘤较大、多部位的肌瘤(即复杂子宫肌瘤)患者在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多发性子宫肌瘤(肌瘤≥4个)者36例,单发子宫肌瘤直径≥8 cm者32例(肌壁间肌瘤20例,子宫浆膜下肌瘤12例),子宫阔韧带肌瘤5例,宫颈肌瘤10例。剔除子宫肌瘤最多达8个,子宫肌瘤直径≥12 cm者22例,其中直径最大的达到13.4 cm(为宫颈部向左突出的阔韧带肌瘤,重1 950 g)。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转开腹,也无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75±26)m in,平均术中出血量(125±33)m 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子宫多发性肌瘤、肌壁间肌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未产妇分别在6~12个月妊娠,足月产8例,2例分别是孕35周先兆子宫破裂行剖宫产,另1例孕36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手术。手术无年龄限制。结论: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在阴道完成。手术器械、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下腹肿物半个月"于2003-09-22入院。病史采集:G2P1,平素月经规则,无意触及下腹肿物,质硬,活动可,如儿头大小,无不适,阴道无异常流血,大、小便正常。入院查体:下腹一儿头大小肿物,平脐,无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体中位,大小如孕5个月,质硬,无压痛。超声检查结果示:子宫肌瘤(160 mm×175 mm×179 mm),向外突起,双附件无异常。完善各项生化检查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宫底一浆膜下肌瘤,直径为20 cm,肌瘤上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200例,按类型分为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黏膜下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4组;按照肿瘤直径大小分为≤2 cm组、2~5cm组、5~8 cm组、≥8 cm组4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黏膜下肌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比较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肌瘤组组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浆膜下肌瘤组、肌壁间肌瘤组、混合型肌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直径≤2 cm组、2~5 cm组、5~8 cm组3组与≥8 cm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孕妇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如存在应结合患者肌瘤的具体大小、类型、年龄综合分析,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对直径≥8 cm的肌瘤应当谨慎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 资料:患者,女,30岁,未婚,已停经55天,恶心呕吐7天就诊。尿hCG阳性,B超检查示:早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要求先行人工流产术,一个月后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遂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前宫腔深8cm,术毕宫腔深7cm,清出宫腔内容物20g,考虑绒毛破碎,术后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14天内一直有少量咖啡色分泌物,再次化验尿hCG为阳性,再次B超检查同上。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