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证禁灸说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伤寒论》的误解,张仲景只是针对"火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火逆"、"火劫"的危害,以提醒后人需谨慎用灸,并不代表着这些病证就在禁灸之列;热证施灸是指针对临床中医辨证病性属热的各科病证用艾灸治疗的方法,这些病证包括实热证、虚热证等外感、内伤及外科疮疡痈疽等病证。认为施用灸法只要辨证准确、取穴精确、灸时恰当、灸量适当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并不必拘泥于"热证禁灸"或"热证可灸"之说。  相似文献   

2.
黄燕熙 《西部医学》2017,48(2):43-45
<正>灸疗是祖国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历代医家在临床中应用甚广,对临床实践的诸多疾病有显著疗效。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以中医辨证理论为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对灸法的机理展开了研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现代学者对其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灸法是否可应用与"热病"为历代医家所争论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灸法专家  相似文献   

3.
"热证可灸与贵灸"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热证可灸"与"热证贵灸"的机制.方法:复制炎症、细菌与病毒感染等5种"热证"大鼠模型.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细胞因子、自由基、免疫功能、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灸法对"热证"是否"可灸"与"贵灸".结果:艾灸有抗炎、抗感染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与释放;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热证"大鼠的微循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环境稳定.结论:艾灸对"热证"大鼠有行气活血、扶正培元、解毒化瘀的作用.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热证忌灸”与“热证可灸”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归纳历代医家医著关于"热证忌灸"与"熟证可灸"的机理论述及临证经验,结合现代临床实际,指出"热证忌灸"理论的片面性与"熟证施灸"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系统说明热证用灸应当支持相关理论,以疏通经络为目的,合理选择灸材、操作方法而"辨热施灸".  相似文献   

5.
对近年来灸法干预中医热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灸法治疗表热证、里热证、实热证、虚热证、湿热证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目前临床中应用灸法治疗热证的侧重方面和优势病种,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热证可灸"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6.
“热证忌灸”这是在针灸界比较盛行的信条。许多教科书、著作、论文均倡导此说。然而,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告诉人们,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本文就“热证可灸”作一探析,求教于前贤同道。  相似文献   

7.
热证施灸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证可灸与热证禁灸的争论由来已久,存在此争论的根据原因在于对灸法的作用机理认识不同。热证禁灸始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书中反复提出“火逆”、“火劫”等危害的告诫,把灸法作用等同于火法效果,即单纯温热刺激,认为热病用灸是以火济火。热证用灸,当以东晋葛洪为代表,认为灸法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小儿热证,临床常见,且有表里虚实之分,现就小儿热证的辨证要点及其临床用药,归纳总结如下。1 表热证 发热急,体温升高较快,恶风寒不明显,面色红,呼吸气粗,口中气热,烦躁好动,肢体外展,手脚喜外露,微汗出或无汗,口唇干欲饮、喷嚏、鼻塞无涕或黄浊涕,或见目睛红,有黄色眼眵,咳嗽有少许黄痰,舌质红或深红起刺,苔黄稍干,脉浮数大,指纹浮紫而不滞。治宜  相似文献   

10.
灸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灸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足32例韩瑞英雷磊汪健(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灸法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致残甚或致死的并发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我们采用灸药并用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  相似文献   

11.
古代医家认为灸法有引邪外出,引热外出,引热下移,除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并可助气而补阳,使阳生而阴长.《说文解字》说;“灸,灼也,从火音灸,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一般认为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散瘀、通风解表、温中补虚、回阳固脱、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防病保健的作用,用于治疗寒证、虚证、阴证.而热证施灸,是指用灸法治疗中医八纲辨证中病性属热的证候.包括外感热病、内伤热病以及外科痈疽疮疡等多种疾病中所出现的热性病证.自《伤寒论》以来,却有热证忌灸之说.但对热证宜灸还是禁灸,还是一个长期颇具争议的问题.而近年来的大量报道表明,灸治热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为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很多的客观依据.据国内最新研究和大量实验报道证明,灸能退热、抗休克、改善微循环、防止肾功能损害,并有抗病毒和纠正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体液因素紊乱等作用.艾灸可调整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可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又被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所证实,所以热证可灸论被广泛接受,近人用灸法治疗肺结核;灯火灸治疗腮腺炎;直接灸角孙、内关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直接灸治疗高血压痛;灸涌泉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等,都是灸治热证的例证.综上所述,灸治热证既符合中医的反佐法的治疗原则,因此灸法不仅可以用于阴盛阳虚的寒证,也可用于实热证及虚热证,只要辨证准确,手法得当,壮数足剂,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肾脏病湿热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理论认为急,慢性肾炎的形成与外邪侵犯人体,肺,脾,肾三脏的水液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内外合邪,一方面导致湿浊郁久化热,形成湿热之邪;另一方面正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这种湿热之邪在体内逗留不去和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不断沉积,正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与免疫功能失常使肾小球损伤逐渐中重的病变过程,其意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蒿苓清胆汤加减治疗热证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灸法是传统中医的疗法之一,灸法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然而当今社会好多医生对灸法的治疗理解有些偏激,认为灸法只可应用于寒症、虚征、慢性疾病。其实这是对灸法的误解,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期刊对灸法在热证和急症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肾脏病湿热证的研究(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李俊  魏军平 《中医学报》2020,35(1):11-14
"热证用灸"的思想基础上溯《黄帝内经》。秦汉时期有灸法补泻理论;魏晋时期灸疗用于痈疽肿痛;隋唐时期"热证用灸"应用已从外科阳热痈肿疮疡拓展到内科急证、热证的治疗;宋金元时期"热证用灸"理论的愈加丰富,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清医家对前人"热证用灸"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全面继承和总结,同时出现了灸、熨法和药末相结合的神灯照法、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提高了灸法用于疮疡肿毒的临床疗效;近现代出现了"热证贵灸"、灸感三相、腧穴热敏化灸、动力灸法、灯火灸、脐灸等理论和方法,有助于"热证用灸"的规范化研究。一方面,历史上还有不少医家持热证禁灸的观点。"热证用灸"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研究总结,限制其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故在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应该求同存异,探索和总结其临床适应证。另一方面,随着灸法的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应用科学手段探究灸法疗效的客观化、规范化也越来越多,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热证用灸"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18.
清肝利湿汤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清肝利湿汤治疗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法,根据以证为主、证病结合的原则,选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中属肝胆湿热证者60例,随机分为清肝利湿汤治疗组30例,胆石通胶囊对照组30例;实验指标另设健康人对照组30例。结果:清肝利湿汤组总显效率为63.3%,胆石通胶囊组为36.7%,两组比较P<0.05;实验研究结果: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内啡呔(β-EP)、血清丙二醛(MDA)均  相似文献   

19.
百会压灸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各医司徒铃教授压灸百会的经验,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63例,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9次。结果,痊愈20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7%,显效率为61.9%,无效率为14.3%。表明百会压灸具有治疗眩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症,是指睡眠的质或量不足的一种病症,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E1不瞑”等范畴。临床常以难以入寐,寐中易醒、醒后不易再眠或时寐时醒,或寐而早醒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温和灸治疗部分难治性中医辨证属阳虚证型的长期失眠症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