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与效果分析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之间的实效性、可比性,为蟑螂密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3种蟑螂密度监测方法,在同一现场同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目测法、粘捕法、药激法蟑螂密度检出率分别为19.32%,11.26%,5.86%.3种监测方法结果比较,x2=37.7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目测法检出率最高.结论应当结合实际,采用因时、因地制宜的科学监测方法,提高灭蟑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烟雾法和药激法在旅客列车蟑螂密度调查的实用性,为建立新的蟑螂密度调查和灭效考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烟雾法与常规的药激法,在旅客列车上不同季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烟雾法蟑螂检出率明显高于药激法,两法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2χ=14.06,P0.01),烟雾法蟑螂平均密度也明显高于药激法。烟雾法在空调旅客列车蟑螂检出率低于非空调旅客列车(2χ=1.63,P0.05),但蟑螂平均密度却明显高于非空调旅客列车;药激法在空调和非空调旅客列车之间,蟑螂检出率和蟑螂密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旅客列车的特殊构造和运行规律,烟雾法更适合在旅客列车上进行蟑螂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季节消长,探讨不同剂型药物灭蟑效果,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密度采用粘捕法调查,灭蟑效果采用现场试验。结果2006~2007年在各类环境布放粘蟑板4320张,回收4268张,阳性963张,捕获蟑螂19356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为22.56%,密度为4.54只/张。6~11月密度达6.23~11.54只/张。使用滞留喷洒灭蟑后7、30和60d,杀灭率达到84.65%-89.00%;使用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45.99%-95.50%;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18%~99.60%;使用滞留喷洒+烟剂+胶饵灭蟑后杀灭率达到98.36%~99.47%。结论不同类型环境均受到蟑螂侵害,德国小蠊是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秋季.联合用药可提高蟑螂杀灭率.廊加强蟑螂蛤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瓶诱法和一般瓶诱法在蟑螂密度监测中捕获蟑螂的优劣。[方法]在4~10月,用普通瓶和改良瓶按1:1的配比布放捕捉蟑螂。[结果]普通瓶的阳性瓶百分比为48.6%,蟑螂密度指数为0.60只/瓶;改良法的阳性瓶百分比为64.3%,高于一般法,蟑螂密度指数为0.97只/瓶。[结论]瓶诱法进行蟑螂密度监测中,改良瓶优于一般瓶。  相似文献   

5.
<正>蟑螂是旅客列车上的主要病媒生物之一。近年来,蟑螂惊扰旅客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了铁路客运服务的质量和声誉,旅客列车蟑螂危害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掌握辖区旅客列车蟑螂密度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使防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我们将2009年济南客运段担乘的图定旅客列车(动车组除外)蟑螂密度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掌握我市蟑螂虫卵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蟑螂综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在我市开展蟑螂密度监测工作。通过监测了解我市蟑螂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蟑螂屋诱捕法。结果:我市蟑螂种类主要是德国小蠊,春季、夏季密度较大,秋、冬季明显减少。从环境类型来看,餐饮业中蟑螂活动较频繁,对人的侵害程度也较大。结论:蟑螂俗称蜚蠊,遍布全世界各角落,因其有边吃,边吐,边泻的习性,不但污染食物,也传播多种疾病。对蟑螂的防制应采取加强卫生宣传及治理环境和化学药物并重的综合治理方针,主要采取搞好卫生,清除孳生地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蟑螂控制是目前城市除四害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于1994~ 1998年在进行蟑螂密度监测的同时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蟑螂防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捕捉方法 采用盒式诱捕法 ,用硬纸板制成扁方盒 ,规格 15cm 12cm 5cm ,分底、上两层和盖 ,内壁涂香油 ,底层放甜面包 5克 ,晚 18时放置 ,次晨 6时收集计数 ,连续 4天。1 2 活动规律观察 选择蟑螂密度大的一个房间 ,从 18~ 6时每隔 30分钟观察一次 ,面积 2 1M2 ,时间 1分钟 ,连续 3天 ,求平均值。2 结果2 1 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变化 城市蟑螂 4月份开始见活动 ,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青岛市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蟑螂密度情况,为制定蟑螂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和3个监测点,2010~2012年1~12月每月中旬临测一次,采用粘捕法分别在居民伟宅、餐饮、宾馆、农贸市场和医院等不同环境中进行蟑螂种群分布、密度、季爷消长情况调查。结果布放蟑螂纸数为6480张,回收6466张,捕获蟑螂5759只,平均蟑螂密度为0.89只/张。蟑螂种类主要有两种:德国小蠊和日本大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蟑螂密度高峰在8月份,为1.36只/张;农村住户平均鼠密度最高为1.24只/张。结论应充分利用季节和气候变化规律对蟑螂消K的影响,结合环境治理开展蟑螂密度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远洋船上蟑螂种群、密度,观察套餐法在远洋船上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用粘捕法进行蟑螂密度调查,对粘捕到的蟑螂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套餐法对远洋船上蟑螂进行现场杀灭试验。结果甲、乙两船饮食场所的蟑螂密度分别为1.06和2.39只/(张.夜);蟑螂的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投药后1周蟑螂密度下降率为87.03%,3个月后蟑螂密度下降率达94.14%。结论远洋船上采用套餐法灭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监测资料,及时掌握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粘捕法,统一用粘蟑纸调查。结果新津县2008-2009年蟑螂密度分别为0.4/张和1.41只/张,侵害率分别为13.68%和18.25%;种类上以德国小蠊占优势,分别占95.02%和97.24%;密度和侵害率以宾馆最高,分别为1.58只/张、24.17%和3.84只/张、43.33%;季节消长蟑螂密度分别在7~10月和6~10月处于高峰,侵害率分别在5~10月和5~9月处于高峰。结论新津县2009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比2008年有所上升,主要发生在夏秋季,宾馆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5%优士B型乳油烟剂现场灭蟑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现场实验观察。结果 15%优士B型乳油1∶20、1∶15、1∶10 3种稀释药液烟剂对连队、幼儿园、宾馆的厨房进行熏杀,均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蟑螂密度。结论 15%优士B型乳油烟剂熏杀灭蟑效果好,影响因素较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监测河北省不同地区蟑螂种群构成、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方法粘捕法。结果共捕获各种蟑螂2科2属4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其构成比为91.32%,6~8月处于活动相对高峰期。结论餐饮、宾馆和居民区是河北省城市蟑螂防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丹东地区蟑螂种群分布及生态习性,为城市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蟑螂屋粘捕法。结果丹东市蟑螂活动时间为1~12月,高峰季节为5~10月。常见蟑螂种类有3种,即: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德国小蠊为丹东市优势种。结论蟑螂在丹东市分布广泛,应进一步加强蟑螂监测工作,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甘州区蜚蠊种群分布和侵害状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珐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采用粘捕法测定蜚蠊密度。结果甘州区蜚蠊仅为德国小蠊,总侵害率为24.63%,总密度为1.98只/张;餐饮业受蜚蠊危害最为严重,侵害率为41.77%,密度为3.63只/张,农贸市场最低;蜚蠊密度和侵害率高峰主要在8月和12月。结论蜚蠊已成为甘州区主要病媒生物,应加强监测工作,建立长效防治机制,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信息预警监测系统主要对6种情况进行预警:(1)可能的药物拮抗,(2)药物禁忌,(3)不合理的药物剂量和用法,(4)药物过敏,(5)药物适应证,(6)重复用药。通过该预警系统,可以对不良用药及时提醒,维护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估计吸毒人群基数的有效方法。方 法在乐山市市中区强制戒毒所、乐山市市中区自愿戒毒门诊和针具交换点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分别采用捕获一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对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人群基数进行估计。结果 捕获-再捕获法、乘数法和德尔菲法估计乐山市市中区现有吸毒分别为3455,1703和2600人。结论 依据戒毒所现存登记资料,采用捕获-再捕获法估计吸毒人群基数易于操作、费用低,结果可信性较好。乘数法计算简便,但在吸毒人群中获取准确的乘数较为困难。德尔菲法对难接触人群进行调查的可行性较好,但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开展有效灭鼠和观察鼠类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化学药物灭鼠,并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2003年10月灭鼠前捕鼠48只,平均密度为10.96%,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第一次毒饵灭鼠后鼠平均密度为1.53%,2004年至2005年监测密度控制在1.29%以下。结论化学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鼠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