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A549和H46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在其中的调节机制。 方法 将培养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采用4种方式进行分组。(1)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6组:0、15、30、60、120和240 μmol/L姜黄素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2)分别将NSCLC细胞A549和H460分为8组:0、2、4、6 Gy γ射线照射组及其与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3)将NSCLC细胞A549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照射联合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中5种促癌lncRNA和5种抑癌lncRNA的表达情况;(4)将NSCLC细胞A549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30 μmol/L姜黄素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联合组和4 Gy γ射线照射+30 μmol/L姜黄素+lncRNA HOTAIR过表达组,采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学生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可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降低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且除了15 μmol/L姜黄素作用24 h之外,其余浓度和时间的姜黄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4~5.731,P=0.000~0.043)。(2)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30 μmol/L姜黄素+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联合处理可使γ射线照射单独处理下的NSCLC细胞A549和H460的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12.418,P=0.000~0.044)。(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ncRNA HOTAIR在γ射线单独处理后表达升高(t=3.317,P=0.040),而30 μmol/L姜黄素单独处理和30 μmol/L姜黄素+4 Gy γ射线联合处理均可下调A549细胞中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t=3.205、5.916,P=0.038、0.000)。(4)对HOTAIR进行过表达处理,可消除姜黄素对NSCLC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t=3.584~5.802,P=0.000~0.004)。 结论 姜黄素可以通过下调促癌lncRNA HOTAIR的表达从而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148a对肺癌A549、H460以及H1299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按以下方式将肺癌A549、H460和H1299细胞进行分组。(1)将肺癌A549和H460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 Gy γ射线照射组和8 Gy γ射线照射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48a的表达水平;(2)将肺癌A549细胞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miR-148a转染组;同时,将肺癌H460细胞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anti-miR-148a转染组。分别对转染2组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并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来检测细胞增殖;(3)将肺癌A549和H1299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miR-148a单独处理组、miR-148a和雌激素受体(ER)共转染组。分别对3组细胞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并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Student t-tes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能够显著下调肺癌A549和H460细胞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148a转染能够显著增强肺癌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6,P < 0.01),而anti-miR-148a转染能够显著降低肺癌H460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3,P < 0.01)。同时,miR-148a过表达可以明显下调肺癌A549细胞中E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而anti-miR-148a能够显著上调肺癌H460细胞中E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另外,与miR-148a单独处理组相比,miR-148a和ER共转染组中miR-148a对肺癌A549和H1299细胞增殖的影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4、12.68,均P < 0.01)。结论照射可以诱导miR-148a的表达水平降低,人为过表达miR-148a能够抑制ER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而降低肺癌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增强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诱导性肝癌细胞凋亡基因Bax、Bcl-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5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模型组(n=10)和塞来昔布组(n=10)。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大鼠均每周一次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同时塞来昔布组每天给与塞来昔布溶液灌胃,模型组每天给与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0周后行MRI扫描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肝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模型组大鼠存活率为40%(4/10),塞来昔布组大鼠存活率为70%(7/10);2)MRI平扫显示模型组肝脏肿瘤直径为(1.064±0.441)cm,塞来昔布组大鼠肝脏肿瘤直径为(0.415±0.154)cm(P<0.05),另有3只为重度肝硬化;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COX-2、Bcl-2阳性细胞数(48.352±25.300)个/mm^2、(314.286±78.323)个/mm^2明显少于模型组(970.696±138.246)个/mm^2、(953.686±69.910)个/mm^2,而Bax阳性细胞数则降低(956.040±61.381)个/mm^2 VS(681.319±50.600)。应用塞来昔布后,COX-2、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513.736±127.309)个/mm^2、(703.300±56.033)个/mm^2,Bax阳性细胞数则升高(767.399±53.120)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COX-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0.089±0.042)、(0.181±0.043)明显低于模型组(0.663±0.102)、(0.617±0.069),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则降低(0.768±0.180)VS(0.328±0.034)。应用塞来昔布后,COX-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0.333±0.120)、(0.411±0.075),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0.428±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以通过降低Bcl-2的蛋白表达,增加Bax的蛋白表达抑制肝癌的生成和促进HCC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T联合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抗胶质瘤C6细胞的体内研究。方法:应用HE染色、肿瘤生长曲线和PGE2检测方法确定塞来昔布+PDT联合组、PDT组、塞来昔布组及空白对照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环氧化酶-2受体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放射增敏效应及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C20作为后续实验浓度.体外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联合或不联合X射线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计算其存活分数,绘制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的IG20分别为(5.15 ±0.14)和(40.32±1.26) μmol/L.照射+联合用药组的Dq、D0及SF2均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照射+塞来昔布组及照射+厄洛替尼组(t=6.62,P<0.05);照射+联合用药组、照射+厄洛替尼组和照射+塞来昔布组的SER为2.217、1.503和1.299.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与射线联合作用后,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联合用药组作用更明显.药物作用前后及药物增敏照射后Akt在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塞来昔布和厄洛替尼均能抑制pAkt的表达,照射能够略提高pAkt蛋白的表达,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塞来昔布或厄洛替尼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减低,两药联用并联合照射组pAkt蛋白的表达最低(t=4.89,P<0.05).结论 厄洛替尼和塞来昔布各自均有放射增敏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射增敏效应.其机制涉及到使细胞周期中对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减少到最低,并进一步增强了射线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A549和H460对137Cs 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差异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2、4、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A549和H460细胞;1、2、4、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H460细胞,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修复情况,casp_1.2.3b1彗星分析软件分析olive尾距值和尾部DN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蛋白表达量。克隆形成率、olive尾距值和尾部DNA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经2、4、6 Gy 137Cs γ射线照射后,肺癌A549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73.78±14.69)%、(42.26±3.19)%、(17.50±2.18)%;H46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56.38±6.28)%、(23.82±8.25)%、(4.66±0.87)%,肺癌A549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H460细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9,P=0.015;t=6.75,P=0.019;t=12.03,P=0.005)。4 Gy照射后2 h,肺癌H460细胞的olive尾距值(1.27±0.05)和尾部DNA含量(4.51±0.19)%明显高于A549细胞[0.68±0.04、(2.12±0.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9、10.30,均P < 0.05)。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肺癌A549比H460细胞系的Nrf2蛋白丰度高,照射后两种细胞中的Nrf2蛋白水平均升高,但肺癌A549细胞明显高于H460细胞。结论肺癌A549细胞系对137Cs γ射线的辐射抗性强于H460细胞系,这种辐射抗性差异可能与两种细胞系内Nrf2蛋白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对肺癌细胞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肺癌A549细胞系体外培养,在不同塞来昔布浓度作用下,应用MTT法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RT-PCR法观察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VEGF mRNA)的表达水平;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塞来昔布在体内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塞来昔布对肺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IC50为50 μmol/L;RT-PCR法中,对照组肺癌细胞VEGF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药物组中肺癌细胞VEGFmRNA表达水平与塞来昔布浓度相关;裸鼠移植瘤实验中,对照组瘤重平均(2.1567±0.9750)g,药物组平均(0.9783±0.5423)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瘤率为54.64%;移植瘤微血管密度药物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在体内及体外均刘肺癌细胞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抑制肺癌细胞血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注射液合用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5至2019-07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168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塞来昔布组、玻璃酸钠组和联合组,每组56例。塞来昔布组,口服塞来昔布;玻璃酸钠组,关节腔内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组,塞来昔布口服+玻璃酸钠注射。治疗4周后,评价三组患者总体有效率、膝关节功能、生活能力、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及不良反应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联合组(94.64%)显著高于塞来昔布组(82.14%)或玻璃酸钠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各功能指标均高于塞来昔布或玻璃酸钠单用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组各功能指标均低于塞来昔布或玻璃酸钠单用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COMP及OPN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与塞来昔布或玻璃酸钠单用组比较,联合组血清COMP及OPN水平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玻璃酸钠注射液合用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炎具有更好疗效,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能力,可能与降低患者COMP及OP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段争  潘崚  曹书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2):1082-1085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NSCLC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学、透射电镜研究塞来昔布对NSCLC细胞株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应用RT-PCR检测P27^KIP1、XIAP的表达,以研究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机制. 结果 MTT比色试验表明,塞来昔布对NSCL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塞来昔布对NCI-H520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A549的抑制率.流式细胞学试验证明,塞来昔布作用后G0/G1细胞比例上升,细胞阻滞于G0/G1期.流式细胞学、透射电镜证实了凋亡的存在,而且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T-PCR证实塞来昔布作用后P27^KIP1 mRNA表达增加,XIAP mRNA表达减少.结论塞来昔布在体外对NSCLC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涉及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增敏剂尼可胺对Wistar大鼠的致畸毒性。 方法 将Wistar受孕大鼠随机分为尼可胺高、中、低3个剂量(300、200、100 mg/kg)的给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大鼠于孕期第10天按1.0 ml/100 g体质量连续尾静脉注射给药10 d。受孕20 d处死孕鼠,检查母体妊娠与胚胎畸形情况。 结果 尼可胺各剂量组孕鼠的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尼可胺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胎鼠明显的脏器及骨骼的畸形;尼可胺各剂量组雌性和雄性胎鼠活胎体质量、尾长及体长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和降低。 结论 尼可胺在受试剂量下存在一定的胎儿毒性,但无明显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型运动神经元蛋白1(CRIM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辐射敏感性和转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短发夹RNA(shRNA)敲降NSCLC H460、H358细胞中CRIM1的表达,并将H460、H358细胞分别分为3组:H460细胞、H460-shCRIM1细胞、H460-shNC细胞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25(CA153)和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烟台市烟台山区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57.6±7.4)岁,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年龄(58.2±8.1)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立体定位放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CEA、CA125、CA153和TSGF表达水平、并发症及预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生存率进行分析。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37.0%(17/46),对照组为17.4%(8/46),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9,P=0.03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EA、CA125、CA153和TSGF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7~13.575,均P=0.000);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2,P=0.337);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对照组为10.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6.0,P<0.01)。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促进肺腺癌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相关代谢参数预测鼻咽癌治疗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省柳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61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年龄21~84(57.8±6.2)岁]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ET/CT显像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肿瘤糖酵解总量(TLG)。所有患者的肿瘤标本经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染色后,计算标本的EGFR阳性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性别、肿瘤T分期、最大径、病理分型等计数资料;SUVmax、MTV、TLG两样本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年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代谢参数等因素对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评估EGFR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鼻咽癌患者代谢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61例鼻咽癌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为93%(57/61),EGFR高表达34例(高表达组),EGFR低表达27例(低表达组)。EGFR高表达组的SUVmax、MTV、TLG明显高于低表达组(U=?4.197、?2.273、?2.425,均P<0.05)。EGFR高表达组与EGFR低表达组在肿瘤T分期、肿瘤最大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8、5.165,均P<0.05),而在性别(χ2=0.720)、年龄(t=?0.087)、病理分型(χ2=1.91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OR=0.103,95%CI:0.018~0.582,P=0.025)、肿瘤最大径(OR=1.612,95%CI:1.090~2.385,P=0.017)、SUVmax(OR=1.270,95%CI:1.115~1.446,P<0.01)、MTV(OR=1.008,95%CI:1.002~1.014,P=0.015)、TLG(OR=1.085,95%CI:1.015~1.160,P=0.016)是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Vmax(OR=1.340,95%CI:1.019~1.764,P=0.036)是预测EGFR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815,95%CI:0.709~0.921,P<0.01]对于预测EGFR高表达的诊断效能优于MTV(AUC=0.682,95%CI:0.548~0.816,P=0.015)、TLG(AUC=0.670,95%CI:0.535~0.805,P=0.023)。SUVmax、MTV、TLG临界值分别为16.39、136.29 cm3、19.28时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分别为58.8%、50.0%、41.2%,特异度分别为96.3%、85.2%、96.3%。 结论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EGFR表达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131I-Tyr-Nivolumab诊疗剂,并研究其在高表达PD-1的原位结肠癌小鼠模型中的初步应用。 方法 采用间接标记法制备131I-Tyr-Nivolumab,测量产物的放射化学纯度及评估体外稳定性。PD-1高表达原位结肠癌小鼠1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31I-Tyr-Nivolumab(11.1 MBq/10 μg)后,通过SPECT/CT观察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2、4、24、65 h)诊疗剂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治疗5 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量化治疗组肿瘤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31I-Tyr-Nivolumab放射化学纯度>99%,24 h的体外稳定性>90%。131I-Tyr-Nivolumab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及肠道肿瘤,通过肾脏代谢清除,给药后2 h,肿瘤组织摄取131I-Tyr-Nivolumab逐渐增加,给药后4 h可见肝脏显影,给药后24 h肠道疑似肿瘤区显影清晰,给药后65 h肝脏非特异性摄取几乎被排出;给药后4、24、65 h肠道疑似肿瘤区放射性计数与全身总放射性计数的比值分别为(2.8±0.3)%、(8.4±0.2)%和(1.8±0.5)%。治疗组比未治疗组的Bax蛋白表达率明显增高[(22.23±1.61)% vs.(13.64±2.43)%,t=?5.476,P=0.006],治疗组比未治疗组的Bcl-2蛋白表达率明显降低[(13.81±4.64)% vs.(25.57±2.33)%,t=3.902,P=0.017)]。 结论 成功合成靶向PD-1的131I-Tyr-Nivolumab诊疗剂,其可作为结肠癌SPECT显像及内照射的诊治试剂,为实现诊疗一体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靶向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多肽分子探针99Tcm-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简称99Tcm-T7),并评估其在荷瘤裸鼠模型micro SPECT/CT显像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间接标记法,在共配体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和乙二胺二乙酸的协同下,制备99Tcm-T7。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人胰腺癌PANC-1细胞和人乳腺癌MX-1细胞表面TfR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细胞结合及细胞竞争抑制实验评估99Tcm-T7体外结合TfR的亲合力及特异性。构建荷瘤裸鼠模型,注射99Tcm-T7后进行micro SPECT/CT显像及生物学分布实验。采用离体组织放射性磷屏自显影成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TfR的表达情况。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成功制备了分子探针99Tcm-T7,其标记率>95%,分别在与生理盐水、胎牛血清的混合液中孵育4 h后的放射化学纯度为(95.3±0.3)%和(90.6±0.4)%。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PANC-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98.9±0.1)%,而MX-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0.2±0.1)%。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 PANC-1细胞与99Tcm-T7共孵育60 min后结合率达到峰值[(16.12±0.01)%],高于MX-1细胞[(1.20±0.01)%],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01);细胞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ANC-1阻断组与99Tcm-T7 的结合率降低至(2.40±0.01)%,与PANC-1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01)。荷瘤裸鼠体内micro 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99Tcm-T7可从血液中迅速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PANC-1荷瘤裸鼠模型在注射99Tcm-T7后30 min时肿瘤轮廓显示清晰,肿瘤/肌肉比值达2.80±0.22。生物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及各脏器对99Tcm-T7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与显像结果一致,且99Tcm-T7在PANC-1细胞中的摄取[(0.55±0.18)%ID/g]高于MX-1细胞[(0.16±0.11)%I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01)。放射性磷屏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注射99Tcm-T7 30 min后,相较于MX-1细胞,PANC-1细胞显著摄取99Tcm-T7;在正常组织脏器中,以肾脏摄取最为显著,其次为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肿瘤实质内未见明显坏死,在PANC-1细胞中TfR呈高表达,而在MX-1细胞中TfR呈低表达。 结论 成功制备了靶向TfR的特异性多肽分子探针99Tcm-T7,其在荷瘤裸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显像效能,有望为在体监测肿瘤TfR的表达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temRegenin 1(SR1)对全身照射后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将15只健康C57BL/6J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4 Gy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4 Gy照射+SR1组(简称照射给药组),每组5只。照射给药组在照射前5 d至照射后5 d连续灌胃给予SR1(50 mg/kg),4 Gy γ射线全身照射后第9天处死小鼠,取外周血和单侧股骨细胞,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等计数;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实验检测骨髓细胞增殖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NC和造血干细胞(HSC)中的活性氧(ROS)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水平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百分比。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 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WBC[(3.060±0.650)×109个/mL对(4.680±1.134)×109个/mL,t=2.770,P<0.05]和BMNC[(28.375±6.811)×109个/mL对(49.125±12.532)×109个/mL,t=3.231,P<0.05)]数量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给药组RBC数量明显减少(t=4.301,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给药组CFU-GM明显升高(3.4±1.7对13.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的BMNC和HSC中ROS水平明显降低( t=3.962、2.530,均P<0.05),同时BMNC和HSC中NOX4水平亦明显降低( t=2.310、2.848,均P<0.05);照射给药组小鼠CD3+ 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 [(8.512±3.716)%对(16.140±1.969)%,t=4.056,P<0.05],B220+ B细胞百分比亦明显升高 [(0.608±0.267)% 对(7.240±2.828)%,t=4.027,P<0.05]。 结论 芳香烃受体抑制剂SR1对全身照射造成的小鼠造血系统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9401对H22肝癌小鼠的放射增敏作用。 方法 建立H22肝癌小鼠模型,按照给药和照射的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烟酰胺联合照射组、9401高剂量联合照射组、9401中剂量联合照射组和9401低剂量联合照射组。照射后观察H22肝癌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照射后的生长时间,并计算肿瘤生长的延迟时间和各组的放射增敏系数。照射后28 d处死小鼠,剥瘤称重,计算抑瘤率。 结果 9401高、中、低各剂量联合照射组均能延缓肿瘤生长,其中9401高、中剂量联合照射组与烟酰胺联合照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和7.5,P均<0.01),且9401高、中剂量组辐射敏感性均显著增高,增敏系数分别为2.13、1.73,明显高于烟酰胺联合照射组的增敏系数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和9.04,P均<0.05);9401高、中、低各剂量联合照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4.5%、50.9%、42.6%,烟酰胺联合照射组的抑瘤率为53.2%,9401高剂量组抑瘤效果显著高于烟酰胺联合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 < 0.05)。9401高、中、低各剂量组与单纯照射组相比,抑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0和2.2,P均<0.05)。 结论 9401对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肿瘤作用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逐步增强,放射增敏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肝癌细胞放疗增敏作用。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在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运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单纯射线照射组和射线联合celecoxib组在不同放射剂量下的细胞存活率,制作细胞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间的放疗敏感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射线处理后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COX2在肝癌细胞中明显高表达,较正常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lecoxib能明显下调COX2的表达。射线联合celecoxib组的细胞存活率、放疗敏感性指标Do、Dq、SF2较单纯射线处理组明显降低,联合组HepG2细胞停滞在G1期者明显增多,而S1期细胞则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elecoxib能增加肝癌HepG2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其机制与celecoxib通过特异性抑制COX-2以影响肝癌细胞亚致死性放射损伤修复和调节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1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 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 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 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2,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 cm3和(72.46±6.37) cm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 cm3和(56.37±4.52)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6、7.696,均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10、V20(接受10、20 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 Gy对(24.59±2.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7.64、?2.43,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χ2=5.64、11.57、13.33、8.23,均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 [相对危险度(RR)=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P<0.001]和GTV长度(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