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 4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活检;采用Roch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在G1与G2、G2与G3、G3与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0.014),在S0与S1、S1与S2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9、0.370),在S2与S3、S3与S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基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判别函数预测G1、G2、G3、G4的正确率分别为55.65%、28.25%、27.83%、66.67%,预测S0、S1、S2、S3、S4的正确率分别为43.33%、6.49%、19.01%、31.11%、71.29%;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预测G4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831(P=0.000和0.000),以血清胆碱酯酶活性≤5.235×103u/L和≤5.535×103u/L为标准,其预测G4和S4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和0.822、0.678和0.758、0.687和0.77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G4和S4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们探讨血清透明质酸 (HA )、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对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检测意义 ,观察其与肝功能及肝内炎症反应程度和纤维化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全部病例为本院 1997~ 2 0 0 1年的住院或门诊患者。观察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 178例 ,男99例 ,女 79例 ,年龄 2 1~ 76岁 ,平均 ( 4 2 .3± 19.4)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90例 ,肝炎后肝硬化 88例 ,HBV血清标志物均为阳性 ,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为阴性 ,无其他感染。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人前心钠肽(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proANP)水平,评价proANP在肝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中肝功能检查异常的、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无细菌感染患者血清32例(其中肝硬化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药物性肝炎3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4例)作观察组,选择20例来我院作健康体检的成人血清作对照组,同时进行proANP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成人血清proANP浓度分别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药物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proANP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8.970,9.088,3.826,8.240,均P<0.001).各肝病组间进行比较,慢性重度乙型肝炎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中proANP水平增高,对多种肝病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和B的变化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脏是脂蛋白和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许多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都伴有脂蛋白合成及代谢异常。测定血清脂蛋白及有关指标的变化 ,了解肝病患者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情况 ,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肝病组 12 9例均为 1997~ 1999年本院住院患者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48例 ,皆经临床综合资料 (典型病史、肝炎标志物及肝功能检查、彩超检查 )根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四版 )的诊断标准[1] 确诊。男性 2 9例 ,女性 19例 ,年龄为 2 6~ 5 3岁 ,平均 (32± 4 8)岁。肝炎后肝硬化 42例 ,男性…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和免疫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卿  史佩炯  邹莹  王冯滨 《肝脏》2005,10(3):206-207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由Tamura等[1]首先发现,是一种对细胞和体液免疫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糖蛋白。本文就57例乙型肝炎相关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IAP的检测结果,分析血清IAP在肝硬化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7例,均为上海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男性46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4.18∶1;年龄29~72岁,平均(50.77±11.38)岁,所有患者均无肿瘤病史及肿瘤相关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证据。二、检测方法血清IAP采用单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GP)的检测对HBV相关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6月收治的116例HBV相关性肝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种分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7例,肝硬化组41例,肝癌组58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所有人员血清AG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CHB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G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AGP水平降低幅度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CHB及肝病患者(P0.05);肝癌组患者AG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AGP蛋白水平对病情评估、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在诊断或鉴别诊断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患者时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与TGF-β、sICAM-1的关系。探讨TGF-β、sICAM-1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sICAM-1水平。结果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sI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者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sICAM-1的水平变化,可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 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检测,探讨其在不同时期肝病患者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速率法测定152例不同时期肝病患者血清中Hcy浓度水平,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5例、肝硬化55例和肝癌42例,同时测定45例健康者Hcy浓度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cy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8.07,8.96,16.04);HBV感染肝病患者血清Hcy浓度变化与患者体内HBV DNA含量有相关性,各组HBV DNA阳性患者的Hcy水平与HBV DNA阴性患者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2.72,5.20,4.68)。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肝脏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观测其在不同时期肝病患者水平变化,对慢性肝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肝损害的不同程度与sICAM-1的关系,探讨sICAM-1对于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ICAM-1水平。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慢性肝炎中度和重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1)。慢性肝炎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sICAM-1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损害程度的较为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肝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军  郝菁华  朱菊人  任万华 《肝脏》2003,8(2):35-36
本研究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观察肝素对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旨在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7月间山东省立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患者 5 2例 ,其中男 3 9例 ,女 13例 ,年龄 14岁~ 70岁 ,均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检测证实诊断。二、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每例患者用药 3周。用药前后分别抽取肘静脉血 ,检测丙氨酸转氨酶 (ALT)、凝血酶原时间 (PT)、总胆红素 (TBIL)、透明质酸 (HA )和Ⅳ型胶原 (Ⅳ C)水平。甲组中 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及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将符合条件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员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探究其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的关系及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31.6±3.6) ng/mL和5.9(2.5,9.1) pg/mL,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7.1±0.5) ng/mL和42.0(21.4,62.8) pg/mL。两组受试者血清YKL-40、PCPE-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YKL-4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7.7±2.3) ng/mL、(30.7±1.9) ng/mL、(31.6±3.0) ng/mL、(34.8±2.1) ng/mL和(36.2±1.9) ng/mL;PCPE-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2.7) pg/mL、(7.0±2.1) pg/mL、(3.9±2.7) pg/mL、(2.8±1.9) pg/mL和(1.5±1.3) pg/mL。五组患者血清YKL-40、PCPE-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肝纤维化程度加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升高,PCPE-1水平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PCPE-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YKL-40、PCPE-1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能均较高,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和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均高于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效能高于APRI、FIB-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与APRI、FIB-4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PCPE-1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APRI和FIB-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β2 糖蛋白Ⅰ (β2 GPⅠ )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 (ds D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糖核蛋白抗体 (RNPA)与慢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ELISA法 ,以纯化的人 β2 GPⅠ为抗原 ,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β2 GPⅠ抗体水平 ,同时检测ds DNA、SMA、RNPA的血清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β2 GPⅠ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1) ,患者血清中 β2 GPⅠ抗体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5 ) ;并且发现慢性乙型肝病患者 β2 GPⅠ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其他自身抗体。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 β2 GPⅠ抗体的产生可能相关 ,推测 β2 GPⅠ参与HBV感染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覃后继  覃雪英  周耀南  何延专 《肝脏》2012,17(2):106-107
本研究检测6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同时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IV)血清水平,与肝组织活检进行对比,旨在探讨TGF-α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CHB患者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9~50(33.7±9.94)岁.诊断符合2005年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1],上述病例经血清学检查均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设6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8~47(33.2~10.5)岁,各组间性别及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HBV YMDD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拉米夫定耐药多位点基因芯片新技术 ,对 2 5例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来源病例为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肝病专科门诊及住院的服用拉米夫定时间在 6个月以上伴ALT异常的 2 5例患者 ,其中男 2 1例 ,女 4例。年龄 15~ 48岁 ,平均 2 8岁。全部病例符合 2 0 0 0年 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 中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其中肝活检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 9例。 2 5例均常规检测血清肝功能和HBV血清学标志(酶标法 ) ,由本院检验科完成。二、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慢性HBV感染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FibroScan检测,并以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Stiffness值(肝硬度值),以肝活检结果为基准计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诊断符合率。记录S0~S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Stiffness值,并与AST(谷草转氨酶)与ALT(谷丙转氨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Stiffness值为(10.53±3.43)k Pa,显著高于慢性HBV感染者(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ST、ALT两两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肝纤维化分期严重程度的增加,Stiffness值均升高,且不同分期的两两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ibroScan诊断出1例S1期经病理诊断为S0,FibroScan诊断1例S3,病理结果诊断为S4,诊断总体符合率为96.15%,与肝活检结果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κ值=0.951)。结论利用FibroScan测定慢性肝病患者的Stiffness值对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大价值,且为无创、操作简便的检查手段,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0月我们用三清乙肝汤与贺普丁交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92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82例均为我院肝病专科门诊患者 ,按 2 0 0 0年 9月 (西安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将 1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92例 ,男 67例 ,女 2 5例 ;年龄 5~ 2 8岁 ;病程 1~ 9年 ,平均 4 5年 ;对照组 90例 ,男 70例 ,女 2 0例 ;年龄 7~ 2 9岁 ;病程 1~ 9年 ,平均 4 5年。所有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 ;血清A…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肝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是两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 ,由于相对少见 ,易被误诊。3年来 ,我科共收治了 1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现总结其临床特点 ,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比较 ,以期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研究组为我科 1998~ 2 0 0 1年收治的住院患者 ,其中PBC 5例 (均为女性 ) ,平均年龄 ( 5 1± 5 4)岁 ;AIH 9例 (女 8例 ,男 1例 ) ,平均年龄 ( 5 5 5± 8 8)岁。对照组 3 0例 ,为我院肝炎科 2 0 0 0~ 2 0 0 1年收治的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男 2 4例 ,女 …  相似文献   

19.
王新国  付敏 《山东医药》2003,43(10):9-9
肝纤维化是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共同的病理特征 ,目前认为血清透明质酸 ( HA)、层粘蛋白 ( L N)、 型前胶原( PCIII)等指标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纤维化的活动情况。2 0 0 1年以来我院对 12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 HA、L N、PCIII,以探讨其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同期住院患者 ,男 82例 ,女 42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 40 .2岁。其中轻度慢性乙型肝炎 18例、中度 5 4例、重度 3 2例、肝硬化 2 0例。诊断及临床分型均符合 2 0 0 0年第六次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有无肝硬化基础和临床病程分期的差异对血清胆碱酯酶 ( Ch E)活力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对于判断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干化学测定胆碱酯酶活性。按入院时患者病程早、中、晚期的不同分为病程早期组 ( A组 ) 77例、病程中期组 ( B组 ) 4 0例、病程晚期组 ( C组 ) 17例。结果 检测了 134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平均水平 ( u/L )由高到低依次为 A ( 2 715± 10 15) >B( 1856± 76 6 ) >C( 1175± 4 34 ) ;比较观察各组别内存活者与死亡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 ,表明病程早期和中期差异均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病程分期越晚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越低 ;死亡患者较存活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更低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对于慢性重症肝炎早期和中期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