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燕  吴洁  朱海峰  惠玲  李波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8):1456-1459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手术技巧在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0例10眼,均行DSAEK术,除常规手术步骤,术中在前房灌注管设置、切口设计及角膜周边穿刺等手术技术上进行改进。术后随访6mo,观察角膜植片恢复情况和植片脱位、前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未见植片脱位和层间积液发生。术后眼压正常,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角膜畏光、眼磨等刺激症状自术后 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2wk完全缓解。术后1mo角膜基质水肿消退,CCT(596.8±19.11μm)较术前(874.0±58.64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角膜植片保持透明,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衰减。

结论: DSAEK术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可以明显减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飞秒激光辅助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4-0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6眼,其中男7例7眼,女8例9眼,平均年龄66.3±18.4岁,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薄层角膜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角膜刺激症状消退、植片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观测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眼压正常,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角膜刺激症状自术后1d 开始逐渐减轻,术后3wk 完全缓解。术后1眼(6%)发生内皮植片脱位,3眼(19%)植片与植床之间存在局灶性层间积液。术后1 mo角膜上皮变光滑,基质水肿消退,中央角膜厚度(638±86.51μm )较术前(811±137.55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发生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各1眼(6%)。末次随访,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687±507个/mm2。结论:应用飞秒激光辅助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可以个体化、精确、高效地制作内皮植片,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唐斌 《眼科》2004,13(3):152-153
现代白内障手术从囊内摘除到囊外摘除,再到超声乳化,显微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手术方法也日臻成熟、人工晶状体设计更接近人的生理特点,使白内障手术发展成为目前眼科手术中最安全、最成熟、疗效最好的手术,其并发症也大大减少。然而手术后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作为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并发症却呈日渐增多的趋势。我们对1996年以来627例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8例(8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术中剥除患眼角膜中央部直径7.75 mm的后弹力层和病变的内皮层,再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然后按常规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方法植入内皮植片.术后观察植片与植床贴合和植片移位等情况.随访3~9个月,记录患者视力、植片透明度、角膜散光及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患者术后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未出现植片移位.术后第1天,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 h后缓解.8例患者术后植片透明,术前存在眼痛的6例患者术后眼痛缓解.8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最好矫正视力为0.3~0.7,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1.90±0.70)D,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014±192)个/mm2.结论 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比较,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的操作较简单,对受体角膜和前房的创伤更小.术中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可有效预防术后植片移位.  相似文献   

5.
角膜内皮移植已逐渐用于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是撕除病变的后弹力层和内皮,然后植入带有小于100μm厚度的供体角膜内皮片,通过前房注气使其贴附于后表面。这种方式被称为后弹力层撕除自动内皮移植(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SAEK)。尽管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眼部角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很多情况下除了做常规角巩膜切口供内皮植入外,还要在角膜做切口以便撕除后弹力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余洪华 《眼科研究》2007,25(12):985
患者女性,73岁,左眼因老年性白内障于2007年6月4日入我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按常规进行:2%利多卡因球后注射2mL及倍诺喜滴眼液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于上方角膜缘作一平行虹膜面长约2mm,宽约1.8mm的角膜隧道切口,3点位角膜缘内做一宽约0.5mm的辅助侧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后用截囊针行直径6mm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和水分层后用“分而治之”法将晶状体核乳化吸出。吸取残留皮质后,前房再次注入黏弹剂后扩大角膜隧道切口至5.5mm,植入直径5.5mm的一片式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炎是严重并发症。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也遇到发生大泡性角膜炎病例,现报告如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06例(221眼),男92例(101眼),女114例(120眼),年龄12~87岁,平均69.8岁。老年性白内障198...  相似文献   

8.
角膜内皮移植(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是针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靶向性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是目前EK最新技术,也称为小切口角膜内皮移植术,从解剖学角度完美恢复了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可更好更快恢复视力,且术后排斥反应显著降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DMEK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具有显著的优点,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最受关注的是供体制备过程中内皮片的丢失、植入受体的展开和位置调整.目前随着手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植入技术不断改进,学习曲线正在逐渐减低,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掌握了该技术.由于角膜材料与手术适应证等限制,目前我国尚无开展DMEK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中均未处理患眼角膜内皮.直接用植入镊将制作好的直径为8.5mm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受体前房,气体顶压植片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5例患者术后植片与受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层间裂隙,经改俯卧位后植片贴附良好.6例患者植片均透明,其中5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6例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48±384)个/mm~2.随访过程均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后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技术,用于Fuchs角膜营养不良及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并发的大泡性角膜病变。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术后较少出现高度散光、视力恢复快、宿主对植片的排斥反应少、切口裂开的可能性小等优点。此技术可使来源紧张的角膜组织得到充分利用,代表了一种新的可能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冷冻后再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眼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随访6~24mo,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有效诊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 006例2 069眼,对术中或者术后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26例26眼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发生不同程度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26例26眼患者经相应治疗,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水肿消退,恢复透明,视力不同程度地提升。UBM检查证实后弹力层复位。

结论:白内障术中术后及时发现,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恢复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白内障手术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1993年5月-2001年12月在我院实施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56例,对其中并发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11例,占白内障手术患者的1.9%,其中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入术组发生率最高。结论:进出前房的液体或药物对角膜内皮的化学性损伤是引起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避免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洪卫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5):407-407
由各种机械、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因素所引起的角膜内皮损伤,均可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生.不但严重影响视力,而且由于反复上皮脱落,给患者带来剧烈的刺激症状.关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只能暂缓解症状,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虽能有效地治疗角膜大泡,但材料匮乏,且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角膜层间烧灼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眼手术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我们对两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 ,同时行角膜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6 7岁 ,双眼由同一术者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超乳)术后继发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834例(872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5眼),对角膜内皮损伤及修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发现造成大泡性角膜病变的重要因素有:超乳能量、超乳时间、晶状体核硬度、超乳位置、手术技巧、角膜内皮细胞功能状况等。结论 大泡性角膜病变重在预防,对患眼情况认真分析,实施“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技术,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7.
角膜层间植入羊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植入羊膜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BK患者进行角膜层间植入羊膜手术治疗,术中先用8.8~9.0mm的环钻在角膜上环切1/2角膜最度,做一以5~6~7点为蒂的1/2厚的角膜瓣,将制好的与角膜瓣相同大小的羊膜置于角膜层间铺平,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瓣。结果 21例患者疼痛等刺激症状消失,术后3~6天羊膜呈灰白色水肿,随后逐渐透明。经3~12个月的随访观察,均未发现BK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角膜层间植入羊膜可有效地控制BK的症状,防止BK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角膜层间烧灼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2例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致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层间烧灼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例1吴某某女60岁85年两眼曾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94年12月行左白内障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视力不提高,...  相似文献   

19.
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施行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1例 ( 11眼 )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羊膜移植术。结果 :羊膜移植后随访 1~ 7个月间 ,术前难以忍受疼痛的 11例中 10例 ( 91% )术后疼痛消失 ,1例疼痛减轻。有 4例 ( 36 % )术后视力提高 ,9例 ( 82 % )角膜上皮在 5周内迅速愈合 ,另 2例角膜大泡局限于小区域。结论 :羊膜移植术为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与继往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间角膜内皮移植术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而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作为角膜内皮移植术中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理想术式,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进行了初步尝试。本文从手术适应证、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综述角膜后弹力层内皮移植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期为该手术在国内广泛开展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5,51:544-5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