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獐牙菜属(Swertia)植物属龙胆科(Gentianaceac);在世界约有170种,我国约有80种,我国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仅云南就有78种。在我国,各民族民间应用本属多种植物入药的历史已很悠久。该属植物中已被民间作为药用的植物大多具有清热利胆、除湿、平肝风、舒肝健胃、强心、养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流感、扁桃体炎、骨髓炎等疾病。在该属植物中已分离出100多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中主要成分齐墩果酸,具有消炎抑菌、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还有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硬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是当前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近年来又证明该药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聚酰胺膜在橄榄苦苷分离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双银  尹卫平  张丽  王忠东 《中成药》2007,29(8):1235-1238
橄榄苦苷是一种重要的苯酚类裂环环烯醚萜苷[1],广泛存在于木犀科的木犀榄属、丁香属、女贞属、木犀属和茉莉属植物中,到目前为止已提取分离出橄榄苦苷的木犀科植物至少在25种以上。研究表明[2]橄榄苦苷具有抗真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以及抗癌和降血糖等多种作用,传统上从小  相似文献   

3.
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从枣属植物中分得新化合物200多个,分别属于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尤其是环肽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栀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洋  高昊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0,41(1):148-153
栀子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被研究报道的该属植物有20余种。该属植物化学成分多样,包括单萜、三萜、黄酮、藏红花素、有机酸及挥发油等成分。系统的总结了栀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膜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的出现即意味着病灶已局部转移或全身扩散,病变已进入晚期。往往积液量较多、发展迅速、易并发肺不张及反复感染,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MPE属中医"悬饮"范畴。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以正  相似文献   

6.
评述金粟兰科草珊瑚属药用植物草珊瑚和海南草珊瑚的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作用、安全性、临床应用。尽管已从草珊瑚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出三萜、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黄酮、酚、酚酸等类型化合物,但倍半萜类化合物无论是在含量上,还是在化学结构多样性上,占绝对优势地位,它们可能是草珊瑚属药用植物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7.
001枣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从枣属植物中分得新化合物200多个,分别属于生物碱类、三萜皂苷类、黄酮及其苷类。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该属植物中得到的化合物,尤其是环肽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对植物化学上已深入研究的玄参科洋地黄属的植物分类至今尚有分歧,较多人是按Werner的分类,即考虑个别的种变异较大,所以把该属分为19个洋地黄种,划出三个种作为另外的属(Isoplexis)。由于从洋地黄属植物中发现了强心甙,有些品种已作详细研究。1935年就已知洋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和毛花洋地黄Digitalis lanata Ehrh含有强心甙成分,1956至1970年间对许多其它的种进行了研究,但对亚高山洋地黄Digitalis subalpina Br.-B1.和阿特拉斯洋地黄Digitalis atlantica Pomel在化学上至今尚未  相似文献   

9.
黄精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目前已从黄精属8种植物中共分离出6种不同结构亚型的化合物54个,具有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针对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该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肉豆蔻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豆蔻科肉豆蔻属植物全球约有120余种,分布于南亚,从玻利尼西亚西部、大洋洲、印度东部至菲律宾。国内外学者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4个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木脂素,此外还包括苯丙素、黄酮和酚类成分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保肝等生物活性。该文总结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为综合利用与深入开展该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药用贝母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旋坤  赖銮娇 《中药材》1989,12(9):45-46
中药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Fritillaria L.)某些种类的干燥鳞茎。贝母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60种,我国产有20多种,其中除轮叶贝母和米贝母外均已作药用。贝母属植物主要含异甾生物碱,近20年来,我国及日本、苏联学者对贝母生物碱作了研究,据资料报道,至1984年已分离97种生物碱,弄清了73种的化学  相似文献   

12.
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国菝葜属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和蕴藏量,为菝葜属药用植物的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及GAP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相结合。结果整理出270份标本,已鉴定菝葜属16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3个为新记录品种;获取13个省份菝葜属植物的分布特征、生长环境及其蕴藏量的信息。结论为我国菝葜属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概述近十年猕猴桃属植物在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猕猴桃属植物大多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糖类、挥发油、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抗突变、抗畸变、抗肿瘤、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结论:猕猴桃属植物研究已涉及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其中多种植物具有的抗突变、抗畸变和抗肿瘤作用,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预期可从中发掘用于预防及治疗肿瘤的天然药物.  相似文献   

14.
河谷地不容为防已科千金藤属植物Stephania intermedia Lo,药用块根。千金藤属多种植物如地不容(S.cdelavayi Diels)、金线吊乌龟(头花千金藤(S.epharantha Hayata)、千金藤(S.japonica(Thunb.)Miers)及华千金藤(S.sinica Diels)等供药用已久。但本品则是1981年在云南发现的一个新种,已从中分得多种有活性的生物碱供药理试验和临床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扶正治癌”是刘嘉湘教授学术思想的精髓,他治疗恶性肿瘤50载,这一法则已成为中医界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期律。他认为胰腺癌当属中医学“积聚”、“黄疸”、“伏梁”等范畴,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之病证,正虚是胰腺癌发生的基本病机,也是其发展、演变的关键所在,强调扶正法可以贯穿胰腺癌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正蘑菇是一类真菌,又称为蕈,毒蕈乃指有毒的野生蘑菇。毒蕈种类繁多,世界上约有毒蕈200余种,我国已发现有190多种,食用后能致死的达30多种,大多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属、红菇属、包脚菇属、牛肝菌属,以及子囊菌门盘菌目鹿花菌属,其中引起人严重中毒主要有10种,它们是白毒伞、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和鹿花蕈。毒蕈毒性成分复杂,一种毒蕈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常常存在于多种蕈  相似文献   

17.
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艳  钟志溪  黄小玲 《中药材》2001,24(6):458-459
香茶菜属植物资源在我国极为丰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正越来越广泛,从中已提取百余种二萜成分,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肿瘤等活性。本文对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体表转移肿物 ,一般多坚硬有压痛 ,坚如石子 ,推之不移 ,属气结血瘀之症 ,日久积而成块 ;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不通则痛。对于病情已属晚期 ,不宜化疗、放疗、或表面已破溃 ,不宜摘除 ,或骨转移 (如额骨转移 )的体表转移性肿物 ,用上方外敷后 ,虽然不治本 ,但在肿痛减轻后 ,患者从心理方面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间接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这是祖国医学的独到之处 ,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制剂致性腺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高慧  李巧芬 《国医论坛》2007,22(1):55-56
1 概述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抗免疫、抗菌等多种活性,其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倍半萜、生物碱等.至今从雷公藤中已分离出70多种化学单体,其中以二萜内酯为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的研究表明,雷公藤应用于临床具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其主要有效成分.雷公藤属植物所含二萜化合物,属松香烷型,是生理活性的主要成分,至今已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出14种二萜化合物(如雷公藤甲素、乙素、丙素、雷醇内酯、山海棠素等),并已分离出17种三萜化合物和5种生物碱[1].其他成分还有雷公藤分甙、有机酸、卫矛醇、卫矛碱、多糖等.雷公藤全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嫩芽及叶最大,花次之,根皮再次之,木质部最小[2].  相似文献   

20.
用植物的某些部分,特别是青牛胆属Tinospora植物的茎和根可治疗人体和动物体的癌症。植物最好是T.malabarica、波叶青牛胆T.crispa、小瘤青牛胆T.tuberculata、纤梗青牛胆T.capillipes、T.baenzigeri、T.bakis、连蕊藤属Parabaena spp.、粉防已Stephnia tetrandra、特别是心叶青牛胆T.cordifolia,药物可局部使用和/或口服。根茎细胞的提取物可单独用或和放疗、外科手术或化疗联用,可制成溶液,粉剂及丸剂。已知心叶青牛胆可退烧、止泻、治皮疹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