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肺癌患者 5 0例 ,肺叶切除组 3 1例 ,全肺切除组 19例。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 ,术后使用氨力农 7d观察。结果 :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 (RVEF)较术前降低 ,其中肺叶切除组P <0 0 5 ,t=2 0 88,全肺切除组P <0 0 1,t =4 14 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RVEDVI)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5 ,t =2 65 1,全肺切除组P <0 0 5 ,t =2 73 5 ;平均肺动脉压 (mPA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1,t =3 70 1,全肺切除组P <0 0 1,t =4 912 ;肺动脉收缩压 (PAs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1,t =3 5 3 4,全肺切除组P <0 0 1,t=4 2 91;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 <0 0 5 ,t =2 72 3 ,全肺切除组P <0 0 1,t =3 10 4;右室收缩压 (RvsP)较术前增加 ,肺叶切除组P<0 0 5 ,t=2 5 87,全肺切除组P <0 0 5 ,t=2 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 :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 ,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 ,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射血分数用于肺切除术危险性评价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与肺切除术后并症的关系,以及肺切除术 对RVEF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连续对254例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行术前RVEF测定,并对其中122例于术后3周再测定RVEF。结果:有并发症组术前RVER较无并发症组显著降低(P<0.001)。按术前RVEF值(≤35%、<40%、<45%、≥45%)分组,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并发症的发生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尤以RVEF<40%明显(P<0.005)。122例患者术后RVEF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肺切除术可使在右心功能减退,术前RVEF应列为肺切除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之一。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定RVEF>40%为肺切除术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3.
237例肺癌外科治疗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TNM分期,病理类型,年龄和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在各影响预后因素中外科治疗手段的正确选择。方法:应用SPSS8.0统计,对237例肺癌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检测用Logrank方法。结果:Ⅱb期以上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为49.8%,Ⅲa期仅为13.1%(P<0.001),Ⅲb和Ⅳ期肺癌均为0%,但伴颅内单发转移病灶手术后平均生存期19个月。鳞癌5年生存率48.3%,腺癌和腺鳞癌分别为30.5%和13.3%(P<0.05和<0.01);小细胞肺癌为0;大细胞肺癌为60.2%,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0,肺叶切除术31.4%(P<0.01);全肺切除术18.2%(P<0.01);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7.6%(P<0.01),70岁以上肺癌患者肺楔形切除5年生存率33.4%,肺叶切除27.0%(P<0.05);全肺切除和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术3年经分别为20.2%和50.5%(P<0.01)。结论:Ⅱb期以上肺癌外科治疗应为首选;Ⅲa期应采用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可作为Ⅲb和Ⅳ期肺癌姑息性治疗的手段;脑部单个转移病灶的肺癌不应为手术禁忌证。腺癌和腺鳞癌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小细胞肺癌应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透明细胞类型的大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70岁以下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应为外科治疗肺癌的标准术式。70岁以下高龄肺癌患者应尽量选择对机体创伤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肺癌术后行肺动脉灌注化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肺动脉灌注化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用于中、晚期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90年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PAI组于肺叶切除后行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Ⅵ组则于手术后行外周静脉化疗。结果:PAI组共化疗215疗程,平均4.8疗程;VI组化疗195疗程,平均4.3疗程。PAI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9%、77.8%和47.4%,VI组则为82.2%,53.3%和20.5%,两组间3、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AI组根治手术病例3年局部复发率为12.8%,VI组为35.0%(P<0.05)。PAI组1、3、5RH TLD TF LFTQTJT V YX O 17.8%、20.0%和26.3%,VI组为15.6%,35.6%和51.3%,两组间3、5年血行转移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肺动脉灌注化疗用于肺叶切除后的肺癌患者,能够杀灭和抑制局部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和远期血行转移的发生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对男性肺癌患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内分泌激素失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检测男性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男性肺癌患者(6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30例)及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男性肺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0.348,P〈0.01),E2、PRL、FSH水平显著升高(t=0.362,P〈0.01;t=2.913,P〈0.05;t=2.739,P〈0.01);男性肺癌组与肺良性疾病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3.903,P〈0.05);鳞癌组和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0.358,P〈0.01;t=3.902,P〈0.05),鳞癌组与腺癌组比较FSH及TSH显著升高(F3.918,P〈0.01;t=2.912,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T水平显著降低(t=3.914,P〈0.01),其它激素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紊乱,检测血清中E2、T、PRL及FSH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不全(RVD)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间97例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术后右心肌机能指数(Tei指数)分为RVD组(Tei>0.28)和正常组(Tei≤0.28),对影响RVD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7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RVD发生率为16.5%。单因素分析显示,RVD组与正常组在年龄、FEV1/FVC、术前ECG、术前肺动脉压力、肺功能、右肺切除、术中液入量这些因素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2.68,P<0.01)、术前肺动脉压力(OR=8.31,P<0.05)、术中液入量(OR=15.74,P<001)与RVD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 RVD是全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年龄>70岁、术前肺动脉高压、术中液入量正平衡是手术后早期RV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肺类癌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对12例肺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例惠者中2例伴有类癌综合征,2例术前经纤支镜确诊。术式包括肺叶切除9例,开胸探查1例,全肺切除2例,无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全组5年生存率为72.65%.类癌5年生存率为84.23%,不典型类癌为66.6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肺类癌属低度恶性肿瘤;影像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光镜HE染色常可诊断,但嗜银染色及电镜确定特征性嗜银性神经内分泌颗粒是确诊的可靠标准;治疗应以保守性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尽量保留肺功能为手术原则;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肺癌。  相似文献   

8.
励新健  李晨蔚 《浙江肿瘤》2008,14(3):204-206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定量计数与临床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肺癌间质内肥大细胞进行了定量计数,结果发现:肺腺癌内肥大细胞数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P<0.05,P<0.02),鳞癌Ⅰ、Ⅱ组肥大细胞数高于Ⅲ级(P<0.02),肺腺癌中细支气管一肺泡癌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2,P<0.02,P<0.01)。肺鳞癌及腺癌的肥大细胞数在D《3cm组均高于D≥5cm组(P<0.02,P<0.05),肺鳞癌半年内死亡组的肥大细胞数明显低于5年以上生存组(P<0.01),提示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肿瘤生长有关,且对预后判定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与目的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技术的体会,讨论手术适应症选择、术中具体方法、肺动脉重建等问题。方法 从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26例中心型肺癌累及肺动脉患者施行肺动脉成形或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并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出现肺不张,2例并发肺感染,1例肺再灌注损伤。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0%,3年生存率为69.2%。结论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与全肺切除同样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支气管成形术与全肺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和术后5年生存率。[方法]收集该院自1991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33例肺癌袖状切除术和82例全肺切除术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并比较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差别。[结果]肺癌支气管成形术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371。左侧无淋巴结转移(N0)的肺癌患者,袖状切除术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全肺切除术.而N1和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357,P=0.168);而右肺癌袖状切除术患者,N0和N1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右全肺切除术患者[P=0.025(N0)0.037(N1)],N2期肺癌患者两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2)。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左全肺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右全肺切除术[P=0.041(N0)0.031(N1),0.011(N2]。围手术期肺癌支气管成形术和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和心律失常,两组中两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死亡率两者并无差别(P=0.704)。[结论]肺支气管成形术较全肺切除术更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在可以选择袖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中,右侧病变适合进行癌袖状切除术,而左侧病变无淋巴结转移者应首选癌袖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40例全肺切除术占同期手术治疗肺癌的17.5%,男34例,女6例;年龄20~68岁;左全肺切除30例;40例病人中25例属中心型肺癌,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cm者25例,占62.5%。全肺切除原因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侵及相邻肺叶、肺动脉受侵及主支气管受侵,不少病例具备两项全肺切除原因。大部分病例行心包外全肺切除术并先结扎肺动脉。手术死亡率为5%,并发症发生率17.5%。术后TNM分期Ⅰ期占2.5%,Ⅱ期占27.5%,Ⅲa期占67.15%,Ⅲb期占2.5%。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55.9%和35.0%。支气管切端阳性术后未放疗的10例全部死于1年以内。  相似文献   

13.
廖伟  马刚  方翼  王春梅 《癌症》2009,28(6):642-646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残留肺功能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影响,以及肺灌注扫描在伴COPD肺癌患者术前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因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伴COPD肺癌组25例,肺功能正常肺癌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及术后30天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Ist second,FEV1)的改变以及两组间术后FEV1实测值(postoperative 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preoperative predictive 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的差值和比值。对有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肺癌患者单独比较肺灌注扫描ppo’FEV1和公式法ppoFEV1。结果:伴COPD组肺叶切除术后FEV1平均损失百分比小于正常肺功能组(8.98%VS.22.47%,P〈0.05):术后30天实测FEV1同术前预测术后FEV1差值(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大于对照组(6.90VS.0.83。P〈0.05):postoperative FEV1/ppoFEV1比值大于对照组(1.14VS.1.01,P〈0.05)。行肺灌注扫描的10例伴COPD患者相应的ppo’FEV1-ppoFEV1均数为4.04%,95%置信区间为3.01%~5.07%。结论: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的肺功能损失少于肺功能正常肺癌患者,行肺灌注扫描可能更好地预测伴COPD的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Ⅲ期肺癌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目的 总结30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侵犯肺动脉干的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3年2月至2001年12月,对304例肺癌患者施行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术19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术14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左上叶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8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9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21例;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右肺中上叶切除、气管隆凸切除重建,合并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11例;右肺动脉干部分切除、肺动脉圆锥大部切除,人造血管右肺动脉干、肺动脉圆锥重建合并左全肺切除术。结果 本组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为1%。发生手术并发症64例次,发生率为21.05%。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5%、60.14%、37.21%和24.39%。结论 支气管肺动脉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或/和合并其它心脏大血管切除重建术均能明显改善局部晚期肺癌的预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肺癌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30年间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104例小细胞肺癌近远期疗效。切除88例,切除率84.6%。全肺切除16例,常规肺叶切除(含双叶)62例,袖式肺叶切除10例,无切除死亡。临床TNM分期:Ⅰ期77例,Ⅱ期19例,Ⅲa期8例。病理TNM分期;Ⅰ期45例,Ⅱ期32例,Ⅲa期25例,Ⅲb期1例,Ⅳ期1例。两者相比不符者达54例。其中临床偏早者46例,偏晚者8例。总随诊率94.9%,总切除后5年生存率27.5%。影响远期生存的可能因素为术式、病理分期以及术后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分别为12.5%和30.9%;Ⅰ、Ⅱ、Ⅲ期分别为33.3%,14.3%及33.3%;有无辅助化疗者分别为32.4%,及16.7%。作者等提出,小细胞肺癌术前尽可能做到正确分期,Ⅰ、Ⅱ及Ⅲa中的T3N0和T3N1病例适宜手术,术后皆应辅以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多普勒肺血流频谱的动态变化及多普勒肺血流频谱对肺癌肺切除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分别测定 49例肺癌患者全肺 ( 12例 )及肺叶 ( 3 7例 )切除术前、术后 3~ 5天、术后8~ 10天的多普勒肺血流频谱 ,并按手术方式及术后有无心律失常进行分组。结果 肺切除术后 3~ 5天所有患者肺血流频谱均发生改变 ,表现为右室射血前期 (PEP)延长 ,右室射血加速时间 (ACT)缩短 ,PEP/ACT升高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及肺血管阻力 (PVR)均升高 ,这些数据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肺叶切除患者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而全肺切除组在术后 8~ 10天上述指标的改变仍持续存在。肺切除术后有心律失常组与无有心律失组术前的肺血流频谱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明显改变 ,全肺切除术改变持续时间更久。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术前肺循环血液动力学的指标已有明显改变。多普勒肺血流频谱既能有效地观察肺切除术后肺循环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又能在术前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一定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以及手术治疗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5例经纤支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肺癌而未手术的患者以及2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手术切除患者与未手术患者相比:前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 C3BR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NTER)显著高于后者(P<0.01),但仍较正常组低(P<0.05);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直向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促肿 瘤红细胞花环率(ETER)及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均高于后者(P<0.01),且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花环率(RBC ICR)低于后者(P<0.01),且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素(RFIR)低于后者(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肿瘤组织负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与非手术综合治疗对照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中手术加入是否对生存期有益仍无定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计划中有手术加入和无手术加入的生存期之差别。方法自1992年5月至1999年5月,11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分成两组。A组:共56例,ⅢA期39例,ⅢB期17例;中位KPS为80(70~90);综合治疗计划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药治疗;术式: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或淋巴结取样49例,袖式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5例,右侧全肺切除2例;术前或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包括MVP、NP、TC及GP等,每4周重复,共4~6周期;肺内病灶或纵隔野放射治疗总剂量5000~6000cGy。B组:共58例,ⅢA期23例,ⅢB期35例;中位KPS为70(60~90);综合治疗计划除不作手术外,其余大致与A组相同。结果A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和。肾上腺;②中位存活时间27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0.7%和25.0%。B组:①随访期内转移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胸膜肺、骨、脑、肝、心包、皮肤、。肾上腺、胰腺和食管;②中位存活时间13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31.0%和1.7%。A组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B组(P=0.0001),两组间1、2、5年生存率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P〈0.01;x^2=8.9,P〈0.01;x^2=11.5,P〈0.0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有手术加入者与不手术者相比,前者可明显改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的可能性和评价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多层螺旋CT对73例肺门区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两段对比剂注射,结合三个扫描程序作肺血管分期造影,根据肺动脉被侵犯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为三度。按盲法评价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肺动脉分期造影成功的共68例(93.15%,68/73)。肺动脉I度侵犯者4例(5.88%,4/68),Ⅱ度侵犯者9例(13.23%,9/68),Ⅲ度侵犯者55例(80.88%,55/68)。I度者全部作肺叶切除;Ⅱ度与Ⅲ度者的肺叶切除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03,P<0.005);Ⅲa度与Ⅲb度者的肺叶切除率也有显著性差异(x^2=68.69,P<0.005),Ⅲc度全部放弃手术。结论 多层螺旋CT作肺血管分期造影能更好地显示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部位和程度,为选择外科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对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845例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573例广泛期病变采用化疗或(和)放疗;局限期病变272例:单纯化(放)疗50例:先手术后化疗48例;先化疗后手术再化或(和)放疗174例;比较分析、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广泛期病变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3.0%、6.8%、0;局限期病变:化疗组和手术后化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2%、31.2%、4-3%和75%、46、6%、31.9%.二组间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5年的生存率差异显著(P〈0.05);而先化疗、后手术、术后化(放)疗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4%、58.9%、46、5%、11.5%,明显优于前两组(P〈0.05);术前所用化疗方案与周期对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术式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支气管(肺动脉)袖式切除重建,肺叶和全肺切除的5、10年生存率明显优于袖式切除.肺叶切除优于全肺及袖式切除。颅内、肝脏或骨髓转移仍为影响本组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结论: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放疗均敏感,广泛期病变无手术适应症,应采用以化(放)疗为主的保守治疗。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则应积极选用以手术为主、辅助术前、术后化(放)疗的综合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甚至长期生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