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在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儿中其发病率更高。如未及时治疗,往往会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肺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对症治疗,该文对低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 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 2 0例患儿 ,以消炎痛每次 0 1~ 0 3mg/kg鼻饲给药 ,每 12小时一次 ,共用 3次为一疗程。结果 :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 16例 ,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 ,3例未闭合。 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 ,给药时间早 ,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消炎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炎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早产儿PDA的20例患儿。以消炎痛每次0.1~0.3mg/kg鼻饲给药,每12小时一次。共用3次为一疗程。结果:第一个疗程PDA闭合为16例。第二个疗程PDA闭合1例.3例未闭合。结论 消炎痛关闭早产儿PDA成功率高,给药时间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口服美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急救医学》2004,11(5):317-319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若未及时诊断与处理,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衰、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的发生发展,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早产儿PDA的深入研究,一些新的诊疗技术日趋成熟,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7例临床—X线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1981年11月~1992年7月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7例,综合其胸部X线片特征为,生后一周内显示肺充血,分流量大者很快进展为肺水肿,近半为九病例肺充血改变先于临床杂音检出。在一系列胸片上显示心脏进行性增大,两肺野灌气过度。并结合文献进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胸部平片改变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及消炎痛治疗10年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及消炎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早产儿及患动脉导管未闭例数计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观察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与早产儿体重及胎龄的关系,探讨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为5.06%(60/1185),出生体重≤1500克者,其发病率为6.54%(10/155),~2000克者为5.25%(27/514),~2500克者为4.88%(19/389),≥2500克者为3.15%(4/127),各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x2=64.85,P<0.01)。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发病率与胎龄无关(x2=0.344,P>0.05)。消炎痛治疗41例,痊愈31例(75.81%)。≤1500克、2000克、2500克及≥2500克等组消炎病治愈率分别100%、90.91%、53.84%和0(x2=13.62,P<0.05),治愈率与胎龄无关。结论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闻的发病率及消炎痛对其治愈率随出生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与胎龄无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0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PDA因素为严重室息、肺炎、RDS及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在胸骨左缘第1~2或2~3肋间听到2/6~3/6级收缩期杂音,2例为连续性杂音。4例合并心力衰竭。8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频谱分析其中7例证实有PDA。9例口服消炎痛治疗,有效率为77%。1例自然关闭。4例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科保守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效果不佳的早产儿实施床旁外科手术结扎(或钳夹)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心外科对25例行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或钳夹)术的手术过程及术后转归.结论 所有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或钳夹术)患儿中,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左胸后外侧切口治疗早产儿PDA,术中暴露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层流病房可满足麻醉、术中监护及外科手术操作的需要,手术治疗效果肯定.早产儿经内科保守治疗PDA无效,或存在多系统疾病,或存在药物治疗禁忌的情况下,均应行动脉导管结扎(或钳夹)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xperience of bedsid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by ligature or clip ligation for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bedside surgical ligations of PDA from Oct.2009 to Oct.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ll these 25 cases recovered uneventfully,no death or surgical complication occurred.ConclusionsThe PDA canbe adequately exposed by a limited left posterolateral thoracotomy.Premature ICU department could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anesthesia and surgical operation.Surgical ligation of PDA,either by ligature or clip,is a good option for premature infants with PD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口服美林与消炎痛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 35例早产儿PDA患儿随机分为 2组 :A组 17例给予口服美林治疗 ,B组 18例口服消炎痛治疗。结果 美林 16例PDA(94 1% )闭合 ,消炎痛组 10例 (6 1 1% )闭合 ,美林组PDA闭合率明显高于消炎痛组 (P <0 0 2 5 )。在副作用方面 ,美林组仅 1例 (5 9% )有少量胃出血 ,而消炎痛组 10例 (5 5 6 % )分别并发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 ) ,胃出血(2例 ) ,IVH 1例 ,肾功能损害 (4例 ) ,低血糖、低钠血症 (1例 ) ;明显高于美林组 (P <0 0 0 5 )。结论 口服美林治疗早产儿PDA不仅疗效优于消炎痛 ,而且副作用少 ,安全系数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PDA)组,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BNP水平预测s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PDA组13例,asPDA组56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 PPCI:0.892~1.000,PCI:0.848~1.000,P结论 NT-pro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 及5 d血清NT-pro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PDA。  相似文献   

14.
田方  石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0):1142-1147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陈丹  毛健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0):1032-1038
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总结手术治疗PDA 的经验。方法 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诊断为PDA 并行手术治疗的早产儿19 例为手术组,同期未行手术治疗的19 例PDA 早产儿为非手术组。分析两组在病史因素、临床因素、病死率及主要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从术前准备及手术结果方面分析手术治疗的特点及临床效果。结果 非手术组早产儿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大于手术组(PP1.3 及导管直径的平方/出生体重(d2/BW)比值>9 mm2/kg 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手术组(PPP>0.05)。结论 对有临床症状且内科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无好转的早产儿PDA,外科结扎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e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行床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结扎术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地点分为NICU组(8例)和OR(operating room,普通手术室)组(6例),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术后相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但NICU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O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ICU床旁PDA结扎术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手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具备一定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出生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PDA如持续存在,不仅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还是早产儿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关于早产儿PDA的管理一直是新生儿医...  相似文献   

18.
19.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伴呼吸窘迫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出生48h后进行超声检查诊断PDA的患儿为病例组,按2.5∶1的比例从动脉导管关闭的早产儿中随机抽取对照组。将两组早产儿的产科合并症、宫内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生后干预及相关检验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组96例,对照组25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用药情况、早产儿相关疾病及生后干预与PDA相关。趋势卡方检验等级效应分析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PDA发生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感染和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PDA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为独立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2.183、2.935和0.806),P均<0.05。结论本研究中,早产儿PDA与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合并感染及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