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各种疾病伴随血栓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用抗凝剂,其中普通肝素的半衰期短、无肾毒性、有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半衰期较长,需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人中进行监测.口服抗凝剂中,除华法林等传统药物外,靶向活化凝血因子Ⅹa的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亦越来越多地应...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小波 《临床荟萃》1998,13(18):819-821
肝素(Standard Heparin,SH)抗凝在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是血液净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SH的普及应用,其增加出血倾向,影响血小板功能和脂肪代谢,以及可能加重尿毒症骨营养不良等副作用日益成为矛盾.研究表明SH的抗凝活性与其不同组分分子量大小有密切关系,随着分子量的降低,肝素对活化的X因子(Xa)的抑制作用增强而对凝血酶活化的Ⅱ因子(Ⅱa)的抑制作用减弱.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从SH分离或降解而来(分子量4000~6000),同SH相比,LMWH半衰期长,抗凝作用强,对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影响小.1983年,Henny首次报道在临床HD中应用LMWH.目前国外已有10余种不同的LMWH投入临床应用,HD应用有增多趋势.国内许多大城市也开始在HD中应用LMWH.现就LMWH在HD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效果。方法:将19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96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IU/次,2次/d)及对照组(97例,未使用药物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观察两组临床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8.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预防肺心病失代偿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226-522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的影响。方法:124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尼达尔40 m g,3次/d;肠溶阿司匹林0.1,1次/d;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灯盏花素20 ml静滴,1次/d;疗程均为7 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l,每隔12h 1次,腹部皮下注射,疗程7 d。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0.832,P〈0.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改善进展性卒中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50mg肝素+生理盐水50ml),另50例仅用综合治疗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的转归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46%),有效25例(5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5例(30%),有效20例(40%),无效15例(30%),总有效率70%。从临床表现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在综合治疗时加用小剂量肝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与血液透析中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相关的护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比较与普通肝素在护理方面的不同处理。对2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用速避凝(n=10)和普通肝素(n=16)进行抗凝,分别测定透析前、透析2h和透析4h的APTT,并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和透析后穿刺部位压迫时间及两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普通肝素组透析2h、4hAPTT明显延长,出血发生率高,穿刺点压迫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量肝素组,低分子量肝素级APTT  相似文献   

7.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冠心病肝素治疗中特别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监测中尤为重要。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皮下给药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等优点。近年来,LMWH越来越多地用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由于LMWH的疗效评价指标为血浆抗-Ⅹa活性,但此指标的临床检测却不便,从而使LMWH的临床检测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达肝素钠(商品名:法安明)后血浆中ACT水平,以及抗-Ⅱa,抗-Ⅹa活性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简称CS5100)应用抗Xa活性检测血浆肝素、低分子肝素(LMWH)水平及利伐沙班的性能验证。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文件对CS5100应用抗Xa活性检测血浆肝素、LMWH及利伐沙班水平的精密度(批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参考区间、携带污染率性能进行验证。结果CS5100检测血浆肝素、LMWH及利伐沙班水平的批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符合厂家说明书给定的标准;准确性验证结果偏倚在生物学变异系数(CV)要求内;应用试剂配套稀释液时血浆肝素水平的线性验证试验未达标;应用体检健康者血浆作稀释液时肝素、LMWH及利伐沙班水平的线性验证试验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回归方程均符合要求;携带污染率各参数CV<10%;参考区间验证通过。结论CS5100检测血浆肝素、LMWH及利伐沙班水平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结果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能够保证检验质量。但要注意检测结果超过线性时,要使用体检健康者血浆作稀释液手动上机检测。  相似文献   

9.
曹宝新 《临床荟萃》2006,21(3):196-19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过去认为约有1/3的病例最终发展成脑梗死,故关于TIA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神经科医师的重视。目前大家公认TIA的发病机制是微栓子学说,而微栓子主要来源于动脉硬化(AS)的斑块。如何使AS斑块稳定而不脱落、延缓斑块形成的速度或使已脱落的栓子不聚集是治疗TIA的关键。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动脉硬化可以延缓或停止发展,甚至可以消退,我们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TIA,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慢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0例慢性肾炎患者,持续性蛋白尿达2-3.5 g/24 h,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包括饮食指导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对症治疗)。LMWH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皮下注射,每次4 000 U,1次/d,共应用14 d。结果:LMWH治疗组尿蛋白下降、血脂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以减少慢性肾炎蛋白尿、降低血脂、副作用少、无需特殊监护。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5-02/2005-12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冠心病肝素治疗中特别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及术后监测中尤为重要。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凝、抗血栓药物,皮下给药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后患者早期易再发心肌缺血事件[1] ,局部和全身因素与该冠脉事件再发相关 ,包括残存的高血栓原性冠脉损害和冠脉溶栓后所致纤溶后高凝状态。因此溶栓治疗后给予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尤为重要。本院自 1998年 1月开始用LMWH速避凝治疗AMI。本文就速避凝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对象  84例为住院患者 ,均符合WHO( 1979年 )规定的AMI诊断标准[2 ] 。经溶栓 12h后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4 4例 ,男 2 8例 ,女 16例 ,年龄 4 8~ 70岁 ,平均 ( 69.90± 8.2 2 …  相似文献   

14.
司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8):6886-6887
现将我院2005—11/2007—12急诊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8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资料男30例,女18例,年龄为39~68岁,平均(58.5±6.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STEMI7例,NSTEMI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  相似文献   

15.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普遍应用的抗凝剂之一,临床常通过抗Xa因子活性来监测其抗凝效应以及评估出血风险,合理的抗Xa因子活性区间在临床指南也都有相应推荐。而具体到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LMWH抗凝时抗Xa因子的监测目标范围尚未形成共识,本综述主要论述抗Xa因子活性检测在血液透析LMWH抗凝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具体监测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药物之一,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但它有出血、诱导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普通肝素,故而为抗凝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外LMWH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LMWH的研究也日益活跃,本文就两者的区别、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实验室监测指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有资料显示肝素除了具有良好的抗凝效应外 ,尚从多种机制上发挥抑制肾小球系膜增生的作用[1,2 ] ,而系膜增生是增生性肾炎的共同病理特点 ,它的进行性发展是肾小球逐渐硬化、纤维化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环节。近年低分子量肝素 (LMWH)在临床许多领域开始取代普通肝素 (Hep) ,本文对比观察了两者治疗难治性增生性肾炎中对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两个主要方面的疗效差别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 本院肾内科 1997年 6月至2 0 0 0年 6月住院病人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2 7.3± 11.8岁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在血液灌流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血液灌流治疗的180例,按性别、病种分层随机分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低分子肝素组及应用普通肝素治疗的普通肝素组,每组各9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管路凝血、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均未发生灌流器凝血,穿刺点无明显出血;普通肝素组有7例(7.8%)出现凝血,11例(12.2%)发生出血,其中8例渗血,3例流血.两组管路凝血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血液灌流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血小板、APTT均无明显变化(P>0.05),普通肝素组血小板减少(P<0.05),APTT明显延长(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较普通肝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出血发生率,可在血液灌流治疗中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发生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约 2 0 %以上 U AP首次住院期间可能发生非 Q波心肌梗死 ,1a死亡率达 10 % [1 ] ,约 1/3需反复住院治疗。尽管许多报道显示低分子量肝素对治疗 UA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用于老年 UAP报道较少 ,我们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 )治疗老年 UAP32例 ,疗效满意 ,且无明显副作用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自 1996 - 0 9~ 2 0 0 2 - 0 2我院收治的 UAP6 4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7.7岁± 4.7岁 ,符合 Breundwald提出的UAP分类标准 [2 ] ,所有患…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相关实验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2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APTT、TT于透析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明显延长,甚至部分血液不凝。低分子量肝素组透析结束时血浆抗FXa活性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同APFF、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可由抗-FXa水平作为可靠根据,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