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伤性肾脏假性动脉瘤(renal artery pseudoaneurysm,RAP)是临床罕见病症,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由于RAP破裂出血凶险,有致命危险,及时、正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现对我们近年来遇到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的3例RAP作回顾性分析,报到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9岁 ,继往身体健康。入院前 4小时突感右颈前外侧突出一包块 ,迅速肿大并有明显颈部压迫感和呼吸困难。病前无发烧、畏寒、头昏、头痛的表现。体检发现右颈前外侧突出一包块 ,张力高 ,有搏动感 ,可闻及血管杂音。喉结被推移至左颈外上 ,右头面部明显水肿 ,无任何外伤或手术痕迹 ,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见右颈总动脉搏中有一个带蒂的瘤体 ,瘤体大小约 9mm× 6 .5mm ,蒂大小约 1.5mm× 2 .1mm。双侧颈动脉系统造影无血管变异。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作中心静脉插管和股动脉插管连接自体血液回输器。沿胸锁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79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战、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进行分析,针对引起破裂出血的因素及出血前临床表现进行总结,然后探讨预防破裂出血的可能性。结果28例瘤壁破裂出血,占同期收治139例假性动脉瘤的20.14%;首次破裂出血均发生在伤后7~29d,引起破裂出血的原因及出血前的表现各有特点,为预防瘤壁破裂提供了依据。结论虽然破裂出血是假性动脉瘤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均存在诱发因素;在瘤壁趋于破裂前可以诊断,预防破裂出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颈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方法对9例颈部假性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儿童患者为炎症诱发,2例颅内段患者为外伤所致,3例老年癌症患者颈部假性动脉瘤的产生与颈部放疗或肿瘤侵蚀有关。8例出现咽腔、鼻腔或颈部大出血,7例进行了动脉结扎或DSA栓塞术。9例患者中4例死亡,其中2例因瘤体溃破大出血而来不及抢救死亡;5例痊愈,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颈部假性动脉瘤主要由炎症、外伤、放射线或者肿瘤侵蚀引起,假瘤破裂大出血是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及早诊断和有效的结扎或栓塞病灶动脉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参数及其变化的研究是认识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以及风险预测的机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SA图像的颅内动脉瘤的3D血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模型将成为进一步分析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年我们应用创伤法和显微外科技术研制成功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raumatic Pseudoaneurysm,TPA)的动物模型。根据此模型,又对动脉瘤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建立1.1.1 动物选择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重2.5~3.5kg。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3D-DSA为参考标准,探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性能。材料与方法:所有病例经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的144例经过数字减影CTA和3D-DSA检查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所有源图像都发送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大小。以3D-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计算数字减影CTA诊断不同直径(<3 mm,≥3mm且<5 mm,≥5mm且<10 mm,≥10 mm)动脉瘤和前循环与后循环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44例患者中,DSA检查共发现199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发现196个动脉瘤。数字减影CTA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5%和100%。<3 mm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100%;≥3 mm的分别为100%和100%。结论:64层CTA是颅内动脉瘤检出的可靠方法,可作为诊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203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或)CTA检查,再对CTA和DSA,2D-DSA和3D-DSA等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动脉瘤检出数方面,CTA与DSA动脉瘤检出数无显著差异,2D-DSA与3D-DSA也无显著差异,但在瘤颈显示方面,3D-DSA清晰率较2D-DSA清晰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DSA是目前最可靠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CTA则因其独特的优点,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64只日本大耳白兔,其中54只兔共制作72个股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实验模型,69个成功,成功率为95.8%,另外10只兔制作10个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用于观察术后早期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过程,研究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早期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4个成因分期,以便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模型的病理改变,探讨人颈内动脉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制作20只兔右侧颈总动脉TPA模型。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6-12d20只兔均于手术部位出现明显的搏动性包块并纪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辛实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术后2周内瘤腔直径均不超5mm,瘤壁由部分机化的血栓构成,薄且不均匀,术后3-4周瘤径增大至10.5-18.0mm,病理大体检查见瘤体与周围组织有一潜在间隙,瘤壁厚约2-3mm,收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术后第7周瘤径增大至35.5-52.0mm,瘤壁厚薄不均,瘤顶处瘤壁菲薄。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TPA,在其形成期的早期及瘤体增大期。闭塞载瘤动脉最为安全、有效 ;在瘤体稳定期,可行MC瘤腔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Chen ZZ  Yang RJ  Liu PC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59-862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模型两步法门静脉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只肝纤维化新西兰大白兔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一步组和两步组),每组10只,行保留右下叶门静脉的门静脉栓塞。一步组以碘油无水乙醇乳剂和弹簧钢圈;两步组首先以碘油无水乙醇乳剂栓塞,4周后以PVA再次行门静脉栓塞。栓塞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及CT检查,计算右下叶增生率。动物处死后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所获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一步组中1只于术中死亡,两步组中死亡2只(出血和感染)。两组动物门静脉栓塞术术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变化较明显,术后4d达到最高峰,于栓塞后7d逐步恢复正常。两步组第2次栓塞术后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一步组右下叶增生率为7.0%±1.3%,两步组右下叶增生率为15.4%±3.0%,两组间的增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1,P〈0.05)。结论两步法门静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操作手段,与一步法门静脉栓塞比较,未栓塞肝叶可以获得良好的增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先天性膈疝动物模型肺发育及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意义。方法25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定时配种成功后,于配种后第9.5天,正常对照组孕鼠每只给予食用油灌胃,膈疝组每只给予Nitrofen灌胃。配种后第18.5天,正常对照组每只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各膈疝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配种后第21天对所有孕鼠行剖宫产,取出胎鼠肺组织,将肺组织进行内皮素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4只雌鼠共产仔38只,均无膈疝形成。膈疝组雌鼠19只共产仔126只,有膈疝形成者57只,致畸率45.2%。图像分析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膈疝组之间内皮素在肺小动脉、细支气管中的表达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肺小动脉和细支气管之间内皮素表达强度以及肺小动脉相对血管壁厚度、相对血管壁面积和肺小动脉相对积分光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847、0.851、0.844,均P〈0.01)。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明显改善先天性膈疝大鼠模型的肺组织发育不良、减轻肺动脉高压,同时能降低内皮素在肺内的表达强度。汉防己甲素可能是通过抑制肺组织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抑制内皮素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经颈动脉溶栓治疗兔脑静脉窦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ao XY  Li BM  Li S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45-748
目的研究经颈动脉溶栓治疗对兔脑静脉窦血栓模型的局部脑血流量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39只新西兰兔通过结扎法建立兔脑静脉窦血栓模型,分为溶栓组(12只,经颈动脉泵入尿激酶0·4万U·kg-1·d-1,共5d)、抗凝组(12只,颈外静脉泵入肝素2mg·kg-1·d-1,共5d)、对照组(15只,颈动脉泵入生理盐水)。应用激光多普勒仪检测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同时测定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局部脑血流量较模型建立前基线的百分率,溶栓组(94·8%±0·3%)明显高于抗凝组(88·6%±0·3%)和对照组(80·9%±0·3%,均P<0·01),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溶栓组脑含水量(78·9%±0·3%)低于抗凝组(81·8%±0·7%)和对照组(82·1%±1·0%,均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栓治疗静脉窦血栓效果肯定,即使治疗不能开通静脉窦,局部脑血流量及脑含水量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圆圆  阎春林  徐薇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4):3153-3156
目的 研究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Franz垂直扩散池进行Z-VAD-FMK的体外透皮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检测其透皮量.建立ACD小鼠模型;实验组分别以0.1、0.5、2.5及5 mmol/L 4种浓度的Z-VAD-FMK溶液外涂于ACD模型小鼠一侧耳背部;阴性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或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PBS外涂,每组6只小鼠.以耳肿度、双侧耳重量之差及组织切片中双侧耳双面距离之差为指标,观察Z-VAD-FMK对小鼠ACD的抑制作用;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耳皮损中自细胞介素2(IL-2)及γ-干扰素(INF-γ)的含量.结果 在供给池为5 mmol/L Z-VAD-FMK 200μl、接收池容积为4 ml、有效扩散面积为1 cm2的条件下,Z-VAD-FMK6、12及24 h的透皮率分别为2.15%、9.62%及12.85%.2.5 mmol/L Z-VAD-FMK组小鼠耳肿度为(12.5±1.4)×10-2mm,重量差为(3.2±0.3)mg,镜下距离差为(11.8±1.3)×10-2mm,均低于阴性对照组[(19.1±2.0)×10-2mm,(4.3±0.4)mg,(16.8±1.7)×10-2mm,q=4.76,4.34,4.87,均P<0.05].2.5mmol/L Z-VAD-FMK组小鼠耳皮损中IL-2及INF-γ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IL-2:(148±10)pg/mlvs(205±18)pg/ml,t=2.205,P<0.05;INF-γ:(650±45)pg/ml vs(1030±58)pg/ml,t=2.375,P<0.05].结论 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能够透过皮肤,并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抑制ACD.  相似文献   

15.
Hu JH  Xu B  He WP  Wang YD  Du N  Wang H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31-134
目的经胆道分支逆行导入非病毒载体基因复合物,观察目的基因在正常及急性损害大鼠局部肝脏的定量定位表达。方法运用D-氨基半乳糖制作大鼠急性肝损害模型;非病毒载体基因复合物polylysine-molossin/DNA/fusogenic经胆管分支分别将包含萤火虫荧光素基因质粒pGL3及包含大肠埃希氏菌β半乳糖苷酶基因质粒CMVβ逆行导人大鼠局部肝脏,定量检测荧光素酶和定位检测β半乳糖苷酶在肝脏的表达。结果荧光素酶基因在正常大鼠肝脏极少表达,在急性肝脏损害恢复期(造模后第4—7天)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在造模后第9天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别。大肠埃希氏菌β半乳糖苷酶定位检测见急性肝损害大鼠肝脏内显著表达,正常大鼠肝脏几乎无表达,其中可见较多肝细胞表达。基因导入可引起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略下降,但基因表达与肝功能酶生化指标水平及变化无明显相关。组织学改变不显著。结论非病毒载体基因复合物导入急性损害肝脏局部能获得较好表达,且无明显加重肝脏损害,该项方法为肝脏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感染溃破大出血时外科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979年10月到1994年10月收治的损伤性假性动脉瘤感染溃破大出血的14例病人随机进行的外科4种手术(高位动脉结扎术3例、囊内动脉结扎术4例,囊外动脉结扎术4例、动脉修补术3例)作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高位动脉结扎术3例均有远端缺血、坏死,2例衰竭死亡;囊内动脉结扎术有1例反复再出血;囊外动脉结扎术4例恢复佳;动脉修补术3例恢复顺利,但修补时条件要求高。结论以紧贴囊壁的囊外动脉结扎及瘤体引流术是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Ling ZH  Su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727-2729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选择性损伤机制。方法用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一氟尿嘧啶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模型建立后1周、1个月,在视网膜铺片上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谷氨酸受体(GluR)2以及神经丝蛋白(NF)-68的表达情况。结果结扎上巩膜静脉联合术后球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可诱导较长时间稳定高眼压,1个月内12只高眼压眼眼压均大于22mmHg(1mmHg=0.133kPa)。在正常对照组及高眼压组,大、中、小直径的RGC均可表达NF-68,但NF-68在大直径的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更为明显。在正常对照组,大鼠大RGC均缺乏GluR2的表达,而中、小直径RGC大都可表达GluR2;高眼压1周以及1个月组,中、小直径RGCGluR2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高眼压1周,NF-68阳性的大直径的RGC仍缺乏GluR2的表达;但到高眼压1个月,残存NF-68阳性的大直径的RGC开始表达GluR2。结论大RGC对高眼压的易损性可能与其特异性缺乏Glu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危险因素及其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的46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PSA的基本资料,比较压迫修复法和凝血酶注射法的临床疗效。46例年龄(62.1±13.5)岁,男性16例,女性30例。其中43例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或糖尿病,32例术后应用抗凝药,4例行同侧股动脉/静脉穿刺。结果 21例行压迫修复疗法,14例成功(成功率66.7%),3例(14.3%)出现严重并发症。25例行凝血酶注射疗法,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PSA发生后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压迫修复疗法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凝血酶注射疗法患者[(3.8±10.5)d vs(1.5±0.6)d,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1例压迫修复好转出院患者,半个月后再次出现PSA。随访期间无局部感染、化脓等并发症。结论 PSA发生原因复杂,凝血酶注射疗法较压迫修复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和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优劣及缝线线段法造成急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实验犬15只,随机分成葡聚糖法组、缝线线段法组和自体血栓法组,每组5只。通过心导管经肺动脉内注射葡聚糖、缝线线段、自体血栓建立相应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心导管测量右心室收缩压评估各实验方法优劣,在缝线线段法组中通过测定心导管各压力指标,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容量指标研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葡聚糖法、缝线线段法在可重复性(稳定性)上优于自体血栓法(P<0.05),缝线线段法与葡聚糖法比较该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后,在肺动脉压中度增高、右室压力负荷中度增重时,右室和肺动脉扩张,主动脉收缩压略减低,心输出量轻度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右室压力负荷重度增重,右室进一步扩张,左室内径及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严重降低(P<0.05)。结论缝线线段法是建立急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简便有效的方法。急性肺动脉高压时左右心室均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反映颅内囊性动脉瘤几何特征的相关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473例颅内囊性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破裂组和非破裂组分别有426例和47例患者,测量瘤体长径,瘤颈宽度及计算瘤体长径和瘤颈宽度的比值(AR值),分析以上3项指标与破裂风险的关系.结果 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5.9±3.0)min,平均瘤颈宽度为(3.0±1.2)mm,平均AR值为2.1±0.9;未破裂组平均瘤体长径为(8.0±4.2)mm,平均瘤颈宽度为(4.8±2.4)min,平均AR值为1.7±0.6,两组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值不受动脉瘤分布部位影响,是代表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的良好指标.动脉瘤破裂风险随着AR值的增高而增大,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AR值可用来界定动脉瘤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