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9岁,学生.因鼻衄2天、昏迷20分钟,于2001年11月17日急诊入院.其母代叙:其姐在20天前患麻疹,经治疗后痊愈.患儿于6天前患麻疹,因怕风而在家未作治疗.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衄,3~4次/d,量约100~120 mL/次,给予棉花填塞止血.无咯血、无呕血及便血.20分钟前再次鼻衄1次,并呕血,量多,约500 mL,填塞无效,继而面色苍白,呼之不应,昏迷,无抽搐.查体:体温38.7℃、脉搏56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80/50 mm Hg.患儿呈现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四肢冷,双侧鼻腔仍有少量流血,无溃疡.   ……  相似文献   

2.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患者机体血量减少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者机体内循环血量下降,导致组织血量无法正常灌注,使组织细胞出现损伤造成的,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临床上将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出血性休克以及创伤性休克两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威胁其生命安全.在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大量活动性出血,医护人员需要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诊断时需要正确估计失液量、失血量及休克的程度,低血容量性休克一旦出现应紧急处理。结果只有先正确、快速地诊断,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结论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时正确的评估、准确的诊断对此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临床典型病例的抢救护理体会,促进急诊危重创伤患者的快速、高效、程序化的抢救措施更趋完善,以期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施行快速、高效的程序化抢救措施,医生首诊负责,尽可能及早施行有效复苏和损伤控制性手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结果急诊创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合并胸部损伤患者36例,其中抢救治愈35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治愈者随访情况良好。结论急诊抢救快速、高效,为抢救成功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出血是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也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救治不及时,可发展为严重产后出血,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导致组织低灌注等,需要大量补液、输血、输注凝血物质、手术干预等,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危及产妇生命。因此,了解严重产后出血的概念,掌握产后出血的救治流程,及时有效地处理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科1例老年患在静脉输入脉络宁过程中,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应用退热药物时由于给药剂量过大,用药间隔时间过短,造成患大量出汗、加上补液量不足,导致患出现感染性休克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相似文献   

8.
徐慧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523-2524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浅静脉输液途径.方法 将我科收治6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20G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择颈外静脉,对照组选择四肢浅静脉,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结果 观察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液速度、留置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效果好.两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过程中能快速、有效补液、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应用心房纤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期间护理干预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询与分析近年来有关应用心房纤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期间护理干预与管理方面所对应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全面归纳与总结.结果 :在应用胺碘酮对心房纤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用药前、用药中、以及用药后阶段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方法,对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结论 :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时,配合实施护理干预管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护理效果,对促进患者康复转归有积极意义,可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早期乳酸清除率指导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140例,均实行液体复苏治疗,根据疾病的转归发现,选取仍存活的患者为实验组,死亡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实验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浓度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入院治疗6小时后,实验组患者的乳酸浓度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特异性为78.00%,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容血量休克的特异性为80.00%,差别较大(P<0.05)。乳酸清除率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别较大(P<0.05)。乳酸清除率的阳性预测值高于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中使用早期乳酸清除率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的预后的情况越差,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以及乳酸清除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中伟 《工企医刊》2010,23(3):37-38
各种原因所致的失血、失液均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其诊断一般并不困难,重要的在于休克早期的发现治疗及时,准确和持续,经积极治疗后,多数休克的病人即使已有轻微的内脏功能障碍者,也能恢复。但是若延误了时间,有的便将成为难复性休克,导致内脏功能衰弱,甚至死亡,我院从2003年3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3例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现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在抢救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烧伤整形科就诊的127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9例,女性48例;年龄5~81岁,平均(37.4 ±5.6)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快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道进行快速扩容补液,再根据患者情况建立合适的深静脉置管通道进行积极的抗休克治疗。 结果采用骨髓腔途径快速补液的127例患者中,有10例(7.87%)因严重创伤等原因,在入院时已濒临死亡,经抢救无效死亡;117例(92.13%)患者安全度过休克期进入相关专科进一步治疗。随访发现17例(13.39%)患者因原发的疾病或损伤加重死亡。余100例(78.74%)患者连续随访3~6个月,未见造血系统功能障碍或骨髓炎表现。所有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均未检测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细菌。 结论骨髓腔快速补液结合深静脉置管补液在急诊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浩兰  赵娟 《工企医刊》2003,16(6):92-93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抢救、观察、精心护理对其病情转归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增加心肌供氧,预防疼痛发作急性心肌梗塞时,在减少心肌耗氧量的同时必须增加心肌的供氧,并根据胸闷、胸痛的程度决定给氧流量,若胸闷、  相似文献   

14.
郭熳飚 《工企医刊》2007,20(5):48-49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是保证抢救病人快速用药和输液的首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病人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因而首先要迅速建立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才能在抢救过程中使病人迅速补充血容易和及时应用抢救药物.  相似文献   

15.
李雅梅  邸颖 《工企医刊》2002,15(6):123-123
1 临床资料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1年2月共收治急腹症患者260人,其中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占首位为168例,其次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38例,急性肠梗阻38例,男,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出血11例,原发性腹膜炎3例,急性胰腺炎2例,手术例数181例,合并中毒性休克1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6.
梁月珍 《健康大视野》2006,14(6):122-123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各种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发生于车祸、生产意外、其他外伤等。其共同病理变化是有效循环血容量骤然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组织缺氧和代谢障碍。我科2003~2005年共收治失血性休克患者18例,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门周围软组织间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外科疾病.因婴幼儿肛管短、肛门括约肌松弛、皮肤黏膜娇嫩、防御能力差,极易被粗糙的尿布或便纸擦伤而造成肛门周围皮肤感染,导致肛周脓肿,甚至肛瘘[1].临床表现为患儿多伴发热、肛周局部红肿,触诊有波动感.  相似文献   

18.
烧伤急诊处理原则小烧伤现场处理:立即脱去燃烧或高温热液的衣着,尤其是含有易燃物质,如合成材料的衬衫或含有油类的衣裤。小烧伤急诊处理:浅度烧伤水疱一般不要去除;创面水疱已破或深度烧伤水疱应清除;创面在清创后可使用局部药物——1%磺胺嘧啶银霜,然后覆以多层棉纱。患者回家前处理措施:应嘱患者抬高患肢,全身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小面积、烧伤表浅且无吸入性损伤者可在门诊治疗,治疗时应有详尽的病史和体检,门诊随访要注意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张冬雷 《工企医刊》2002,15(2):18-19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心衰病人在接受硝酸甘油治疗时,由于该药对血压及心率产生的影响,结果却被误诊为心衰病情的加重。现总结14例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在55岁~85岁,平均年龄为69岁。基础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10例,其中合并脑栓塞1例。 1.2 用药情况所有病例均在休息、限盐等一般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6年以来,用低分子肝素(以下简称LMWH)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3岁~49岁,平均62.5岁。 1.2 病例选择 (1)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2)发病小于48小时,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塞。(3)CT排除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4)无严重全身疾病及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5)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1.3 医嘱的实施 LMWH每支0.4ml,为腹部脐旁2cm处皮下垂直注射,每天两次,且两侧交替注射,10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同时辅以降颅压、活化脑细胞、扩血管、降血压等常规治疗。避免使用其它抗栓剂,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所有病例在疗程结束后给阿司匹林75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