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电图在颌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2名无牙颌患者不戴义齿与戴不同义齿时,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无牙颌患者戴上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影响较小;戴下颌义齿对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的增大有较大的作用;三个月后戴与不戴义齿其息止颌位面下部距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位He板对磨牙症伴颅颌功能紊乱(CMD)症状者最大紧咬时咀嚼肌肌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31例患者戴板前,即刻戴入He板后,采用EM2肌电仪分别测试最大紧咬时双侧颞肌前束,后束,嚼肌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大小。嘱患者夜间戴板3-6月,记录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肌位He板能明显升颌肌的肌电活动提高嚼肌活动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下颌姿势位的机制和影响下颌姿势位垂直距离(PVD)的因素,本文用 EM—2同步记录了20例无牙患者左右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肌电幅值,比较了肌监控仪处理、静坐休息对肌电和 PVD的影响,观察到受试肌都有肌电活动,并且肌电幅值和 PVD 均值基本不受肌监控仪处理或静坐休息时间的影响。此结果表明以上诸肌都是下颌姿势反射的效应器,而牙周膜并非该反射的主要感受器,并提示能合作,可使下颌自然放松的无牙患者下颌姿势位较恒定,可直接测其自然状态下弃底至颏底间距作为该患者的正常 PVD。本研究发现 PVD 与颞肌后腹肌电幅值显著负相关,提示该肌状态对判断 PVD正确与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息止颌位与面部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确定咬合垂直距离是咬合重建的重要内容,目前尚无理想的测量方法。本文就息止牙合间隙法、吞咽法、发音法、患者主观感觉、咬合力测定、肌电图法、面部测量法、参照拔牙前记录、参照旧义齿和面部观察法加以综述,探讨了每种方法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用发音确认水平颌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发音时髁突位置的测定,筛选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髁突位置时的发音.方法:选择能发出标准汉语拼音、英文26个字母、日文51个假名的个别正常耠成人10名,采用下颌运动测量仪(ARCUS Digma)记录发音时的下颌位及髁突位置,比较发音时的髁突位置和正中咬合位及正中后退接触位时髁突位置的差异,筛选出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最接近的发音.结果:当发汉语拼音"n"时下颌稍向后移动,张口度小而稳定,髁突位置最接近于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在前后方向的X轴和上下方向的Y轴上,发"n"音髁突位置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距离之差分别为0.94 mm及0.99mm.发"r"音时的髁突位置接近于下颌正中咬合位时的髁突位置.发"n","r"音和CR位时的髁突位置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汉语拼音"n"时的髁突位置最接近于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时的髁突位置,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临床上对下颌正中后退接触位的确定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基本颌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基本颌位具有重复性,同时又是可变的。了解咬合改变与基本颌位变化、颌位变化与面部形态的关系,对认识牙(牙合)的生理功能及指导牙列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 ,许多初次镶全口义齿的患者都保存有拔牙前的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 1998年以来 ,我们将局部义齿用于患者全口牙颌位记录 ,经对 13位患者的临床应用 ,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 ,颌位记录准确 ,患者容易适应。1 病例选择及方法1.1 选择初次镶全口义齿并保留有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的患者 13位 ,年龄 5 2~ 78岁不等 ,其中男性 10位 ,女性 3位。患者拔牙术后 1个半月至 3个月 ,拔牙创愈合良好 ,无明显骨尖、骨突 ,上下颌牙槽嵴较丰满。对上下颌复杂局部义齿的要求 :上、下颌局部义齿的基板应超过双侧第二前磨牙区 ,义齿无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基本颌位是相对稳定的,一般情况下基本颌位具有重复性,同时又是可变的。了解咬合改变与基本颌位变化,颌位变化与面部形态的关系,对认识牙He的生理功能及指导牙列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颌关系(CJR)是已确定垂直距离条件下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前伸颌关系(PJR)是因下颌前伸而形成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文献中关于无牙颌患者建立全口义齿正中(牙合)的颌位有分歧。本研究记录和分析无牙颌患者在控制验力条件下于CJR以及PJR咬合时的两侧嚼肌,颞肌的肌电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口内多数牙缺失时新的颌位记录方法。方法:使用一种截面为H形专用托盘,托盘内置入弹性印模材料放于缺牙区,病人自然咬合至印模材硬固后取出,再放到石膏模型上就位后上颌架固定,转移咬合关系。结果:采用颌位记录托盘制取咬合记录平均时间减少15min,耠关系准确率高。结论:使用颌位纪录用托盘与传统蜡记录方法相比,可明显缩短操作时间,胎记录准确,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肌监控仪在确定无牙颌水平颌位关系中的应用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系(510630)袁洁自肌监控仪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科研工作及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在修复临床中,如何使下颌位于正确的位置,是修复能否成功的关键。无牙颌患者因失去牙列的支撑和牙间的锁...  相似文献   

14.
CMD患者咀嚼肌肌电与颞颌关节病症及咬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咀嚼肌功能紊乱与TMJ病症及咬合的关系。方法 根据TMJX线片检查,将患者分为TMJ轻症组和TMJ重症组;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将患者分为咬合正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记录双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及最大紧咬时的肌电活动,并与TMJ病症及咬合进行对照。结果 94.44%的患者肌电图异常,以MM和TP功能紊乱较多见;MM肌电异常的人数以及TP姿势位高电位,ICP紧咬低电位人数,重症组显著多于轻症组;不同咬合情况,其肌电图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咀嚼肌功能紊乱贯穿于CMD的各个阶段,随着TMJ病症的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亦会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与咬合异常有关,不同异常咬合情况,其肌电异常表现特征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肌位He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方法;对102例颅颌功能紊乱患者均戴用肌位He板,戴板后1周,2周,1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月复查1次,共戴板3-6月,记录载板是否出现咬合不稳,若有咬合印迹变化者则磨去原有咬合印迹重垫,直至不再变化,待症状消失后去除He板,轻咬至肌接触位,记录He与颌位是否协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肌位板对磨牙症伴颅颌功能紊乱 (CMD)症状者最大紧咬时咀嚼肌肌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 31例患者戴板前 ,即刻戴入板后 ,采用EM2肌电仪分别测试最大紧咬时双侧颞肌前束、后束、嚼肌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大小。嘱患者夜间戴板 3~ 6月 ,记录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 :肌位板能明显减少升颌肌的肌电活动 (p <0 0 5 ) ,提高嚼肌活动的对称性 (p<0 0 5 )。戴板后仅 4例紧咬牙习惯消失而不能终止夜磨牙 ,但戴板期间CMD症状持续缓解甚至消失。结论 :肌位板可明显减小磨牙症伴CMD症状者升颌肌异常过度活动 ,且提高嚼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 ,从而使CMD症状持续性缓解  相似文献   

17.
肌位He板对颅颌功能紊乱症状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焦国良  李欣 《口腔医学》1999,19(3):138-139
目的:探讨肌位He板对颅颌功能紊乱(CMD)症状与体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05例确诊为CMD者,夜间戴用肌位He板3-6个月,咬合板使前牙平均加高2.6±0.8mm。结果:颅颌功能恢复正常者54例,占51.4%,颅颌功能好转48例,占45.7%,无效者3例,占2.9%,肌位He板对疼痛的缓解率最高,2周内达90%,弹响是最难消除的症状,其中盘突关系正常者,可复性盘前移位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临床  相似文献   

18.
义齿修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何种材料,但是其最基本的目的是在符合正常生理要求的骀位上恢复咀嚼功能。牙齿的缺失会带来咬合支持能力的下降,关键部位的牙齿缺失或多数牙的缺失会造成颌位的变化和不稳定。义齿修复时颌位关系是否正确常常会影响到义齿修复的成功,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建立义齿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出现义齿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肌位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方法 :对 10 2例颅颌功能紊乱 (CMD)患者均戴用肌位板 ,戴板后 1周、2周、1月各复查 1次 ,以后每月复查 1次 ,共戴板 3~ 6月。记录戴板后是否出现咬合不稳 ,若有咬合印迹变化者则磨去原有咬合印迹重垫 ,直至不再变化 ,待症状消失后去除板 ,轻咬至肌接触位 ,记录与颌位是否协调。结果 :戴板期间 66例患者的咬合印迹始终不变 ,3 6例患者出现咬合不稳 ,经重垫后 ,咬合板的关系稳定不变。待症状消失后去板。 10 2例患者中 ,12例表现为肌牙位不一致 ,其中前牙早接触 2例 ,先天性垂直距离不足 1例 ,牙尖交错位 (ICP)偏位 9例。结论 :肌位板对下颌位置的调整作用是调正肌位 ,在肌位正常情况下 ,判断肌牙位是否一致 ,从而检出 ICP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