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成比例辅助通气(PAV)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CPAP疗效不佳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改用PAV治疗,对比其前后1小时的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使用PAV前后平均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而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均〈0.05),血气分析中PaO2、PaCO2、pH值明显改善(P均〈0.05),且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结论成比例辅助通气可以有选择性地试用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固尔苏[100mg/(kg.次)],拔管予以NCPAP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胸片变化情况。结果29例患儿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治疗后6h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胸片好转。结论CPAP、PS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早期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动态观察其X线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60例患儿中,均为早产儿.依据X线Ⅳ级分类法,其中Ⅰ级12例,Ⅱ级23例,Ⅲ级17例(病死1例),Ⅳ级8例(病死2例).除3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2~3周治愈,胸部X线病变消失.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呼吸性呻吟,三凹征等.结论 胸部X线检查是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对观察疗效和病情变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预防高原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方法:对在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两年间我院产科分娩的75例孕周在28+3 W~34W之间,出生体重在1 000g~2 300g之间,无出生窒息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在相同常规护理治疗基础...  相似文献   

5.
阳凤华 《西南军医》2010,12(5):1037-1038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精心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呼吸窘迫症状得到改善。2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通气,21例治疗7~40d痊愈出院,9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全身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率为30.0%。结论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凶险变化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精心护理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见于早产儿,其死亡率为60%。妊娠月份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病情越孟。若合并硬  相似文献   

7.
杨心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07-1608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对2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同时期均有不同的影像表现。结论:胸部X线片及CT对于ARDS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可用于ARDS的诊断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8.
严重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6例,采用内固定术+机械通气治疗,治愈23例,救治成功率87.93%;死亡3例,死亡率13.03%。及时正确的诊治、早期有效的机械通气、适时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ARD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特征为进行呼吸窘迫和低血氧,在美国每年约有15万人发生,Petty 等一组993例高危险疾病患者中,发生ARDS88例,Pepe一组8种严重疾病中,ARDS 发生率占34%。本征死亡率高达50~80%,ARDS 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死亡率,X 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现就近几年有关文献作一综述,着重讨论X 线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型急性高原病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附2例报告)成都军区总医院邹恂达,王旺强,杨宝恩重型急性高原病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国内外报道甚少,病死率高 ̄[1、2].为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本文通过临床及尸检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CO2 无明显变化,PaO2、PaO2 /FiO2明显升高(P<0.01),以PaO2升高大于10 mmHg作为有效标准,侧卧位组18例(72%)有效,俯卧位组17例(68%)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变动对气道峰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侧卧位通气更方便实施.  相似文献   

12.
化学性混合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诊治方法。方法 肼类及氮氧化物混合性中毒致呼吸窘迫综合征 16例 ,早期进行X线检查 ;给予吸高浓度氧、二甲基硅油消泡、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B6、小剂量美兰、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中 5例死亡 ,11例临床治愈。结论 X线检查对ARDS有早期诊断价值。维生素B6为肼类中毒特效解毒剂 ,皮质激素、莨菪类药物对化学中毒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 ,美兰、维生素C抗高铁血红蛋白剂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琴  张桂霞  王敏哲 《人民军医》2020,63(3):276-278
早产儿因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及时发现早产儿出现的各种临床问题,并积极进行综合救治,对提高早产儿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该文对早产儿36例常规综合救治情况进行了分析。该组早产儿综合救治措施包括保暖、呼吸管理、保持血糖稳定、防治早期黄疸、预防出血、防治感染、合理喂养和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等护理措施。经积极综合救治,好转出院30例(83.3%);病死6例(16.7%),分别因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先天性发育不良、家长由于经济原因执意要求出院后给患儿误服助消化药物、家长担心出现后遗症而放弃治疗导致病死。提示,对于早产儿采用常规综合救治方法,及早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16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31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临床资料。结果:31例出现ARDS病人中SAP发病后存在低氧血症32例(100%)。而存在腹腔内高压症20例(64.51%)。存在胸腔积液15例(48.39%)。结论:高原地区SAP的低氧血症、腹腔内高压症及胸腔积液易成为ARD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的临床表现效果。方法:对2010-05~2012-08收治的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用药过程前、用药过程中以及用药过程后的护理工作。结果:3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应用前后护理后,28例患儿均呼吸顺畅成功存活,1例并发感染性肺炎,1例肺出血,无死亡病例。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6±0.5)d,平均住院所用时间为(22.6±5.8)d。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前后护理治疗,能够确保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很好地发挥药效、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指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1]。多见于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减少肺萎缩、水肿及保护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应用水胶体敷料,则有效的预防了皮肤损伤的发生^[2]。于2012年9月收治了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 分两个阶段回顾分析 94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呼吸机应用及综合治疗过程。结果 本组患者死亡 8例 ,死亡率 8 5 %。 1995年 1月后低容量机械通气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6 8± 2 2天(P <0 0 5 ) ,死亡 3例 ,死亡率 5 7% ,较 1995年前低。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ARDS的关键 ,合理的机械通气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及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兰州地区危重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5例危重烧伤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结果:本组15例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平均上机时间(9.00±2.65)d。存活10例,死亡5例,病死率33.3%。结论:根据兰州地区的环境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气管切开、气道灌洗、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应用强有力抗生素与激素治疗等措施是成功治疗危重烧伤合并ARD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30例严重胸外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分析其血气、PaO2 FiO2 、Qs Qt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 结果 本组患者ARDS占同期胸外伤 (30 6例 )的 9.8% ,占严重胸外伤(730例 )的 41.1%。早期血气分析显示PaO2 为 (6 .5 1± 0 .97)kPa,PaCO2 为 (4.6 4± 1.0 9)kPa ,Qs Qt为 (2 4.72± 8.93) % ,PaO2 FiO2 为 (12 .11± 2 .99)kPa。 30例均给予机械通气 ,平均 6 .8d ,并发肺炎13例。全组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3.3%。治愈者平均住院 34 .2d。 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ARDS ,正确地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及时处理多发伤和休克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同时 ,早期处理并发症和合理应用抗生素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22例ARDS患者,带机时间为1~20d,平均带机时间6d;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例存活,4例死亡,病死率18.18%。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防治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