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玲  谭德清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817-817,816
目的分析本院5a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方法对2000-2004年住院分娩2363例和行剖宫产1281例(54.21%)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医院分娩的剖宫产率有逐年上升,线性回归方程y=0.085x-124.321,r=0.997(p〈0.01);剖宫产指征以胎儿窘迫占第一位,其次为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与医患双方有关,我们应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医疗技术,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努力降低剖宫产率,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剖宫产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5-01~2009-12产科住院分娩的临床资料(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无痛分娩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下降,阴道分娩率呈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剖宫产呈逐渐性下降(χ^2=63.12,P〈0.01).结论 政府加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投入,适时开展无痛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80后剖宫产的原因,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8.12在我院分娩及剖宫产原因构成。结果5年间分娩总数5232例,剖宫产1200例(22.9%),自然分娩4032例(77.1%),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1)。80后住院分娩产妇1300例,剖宫产799例(61.5%),自然分娩501例(38.5%),5年间80后和非80后的剖宫产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均〈0.05),80后均维持在较高水平(55.6%~68.5%,平均61.5%),各年度80后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非80后剖宫产率(P均〈0.01)。80后剖宫产三大原因中,社会因素居首位(436例,54.6%),其次为胎儿因素(264例,33.0%),母亲因素居三(99例,12.4%)。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是社会因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除了医师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外,全社会都应关注剖宫产率逐年升高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0年住院分娩病例5824例进行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51.89%,与1997年的30.74%相比.有显著差异(X^2=58.07,P〈0.05),经阴道胎吸助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符合率仅39.45%。手术指征1997年居前5位的是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臀位,2006年社会因素则跃居第一。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4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来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4年为43.196,相比2001年18.396上升2.4倍(P〈0.01)。②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上升最明显(P〈0.01),已跃居第二位。③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臀位、疤痕子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 剖宫产指征已放宽,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因社会因素而致的不必要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剖析近4年剖宫产率的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百分比,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间我院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胎头吸引术、臀牵引术等阴道助产术呈逐年下降趋势。②无指征剖宫产术(社会因素)的比例逐年增加。结论:目前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越来越多的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晋莉  张小芸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45-104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发生发展现状及剖宫产各指征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分娩的5259例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各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6年中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P〈0.05);头位难产与胎儿窘迫因素等指征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P〉0.05),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剖宫产率表现为逐年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各项指征。  相似文献   

8.
黄尤菊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098-109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方法:对2005~2007年剖宫产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增高趋势,自然分娩率及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与2007年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Х^2=4.88,P〈0.05)。结论:普及妊娠分娩知识、正确认识剖宫产的利弊,为自然分娩创造有利条件,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10年住院分娩病例5824例进行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指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51.89%,与1997年的30.74%相比.有显著差异(X^2=58.07,P〈0.05),经阴道胎吸助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死胎死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符合率仅39.45%。手术指征1997年居前5位的是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臀位,2006年社会因素则跃居第一。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不是纯医学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要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使剖宫产在产科领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升高社会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方法:对3年来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社会因素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指征明显放宽,社会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剖宫产率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控制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目前产科有关热点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研究各类指征剖宫产的特点。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及社会因素剖宫产高居不下,头位难产中,以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为主,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诊断问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人群特点,均影射出目前产科领域的一些问题。结论:剖宫产率居高难下,有围生期保健、产程观察处理及医生的诊疗水平等各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其容 《海南医学》2008,19(6):54-55
目的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6年209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9.04%,2006年为21.02%;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1年39.24%,2006年50.18%,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产保健和健康教育,开展导乐分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庄树侠  高翠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3-286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指征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年-2011 年10 年间我院剖宫产率变动趋势及发生剖宫产的指征顺位变化.结果 我院剖宫产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平均22%.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近3 年来,随着临床质控力度的提高,难产及胎儿窘迫明显下降,瘢痕子宫及社会因素呈上升趋势.结论 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8 184例剖宫术的剖宫产指征。结果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剖宫产指征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以及瘢痕子宫为主要的三大指征,剖宫产率虽有所下降,仍存在下降的空间。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途径: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晓巨  刘红霞 《中外医疗》2011,30(35):13-14
目的分析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再次剖宫产的孕产妇,按初次剖宫产术式的不同分为A、B、C3组各30例,对比3组产妇初次剖宫产的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再次剖宫产术中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初次剖宫产腹壁愈合情况C组最差,其余2组无差异;再次剖宫产术盆腹腔粘连情况以A组最差,其余2组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开腹、取胎、手术耗时以C组最短,对比B组差异无显著性,对比A组差异显著。结论初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改良式下腹纵切口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新式剖宫产的影响小,手术风险较低,故初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应慎重考虑,以降低二次剖宫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2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48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组124例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出现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且娩头困难及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珂 《中外医疗》2012,31(13):31-32
目的探讨与研究3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19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70例,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对3种剖宫产术式所用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产妇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创伤小、粘连情况较好、住院时间短、产妇恢复情况好等优点,有利于再次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方法:460例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4例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对照组226例采用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感染、住院时间、新生儿窘迫情况、切皮至新生儿娩出时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13.4±4.5h,对照组22.3±3.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天数为5.93±2.8d,对照组为7.56±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平均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传统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优点,优化了手术步骤,解决了传统手术操作复杂,损伤性大的缺点,手术方法简单、膀胱损伤小,术后排气快,进食早,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的两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第二次剖宫产产生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分成传统手术组(A组)、新式手术组(B组),各45例,A组第1次手术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第1次手术术式为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二次手术盆腔粘连情况、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出血量、伤口愈合效果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盆腔粘连明显较B组粘连轻(P<0.01)。A组在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伤口愈合效果与B组比较,A组伤口愈合效果差(P<0.05)。结论:首次选择新式剖宫产者,二次手术时盆腔粘连严重,术中出血多,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情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选择合适的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