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年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159-160
目的观察33例老年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效果。方法采用急诊或限期行结肠癌切除术及Ⅰ期吻合术、回肠一结肠吻合捷径术、结肠癌切除术结肠造口及Ⅱ期吻合术、单纯造1:3术治疗33例老年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结果急诊手术2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2例因全身衰竭、中毒性休克病情加重放弃治疗离院;择期手术13例均痊愈。结论老年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
杜先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1,(23):47+60-47,60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50例老年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分别采用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回结肠吻合术、肿瘤近端肠管造瘘术。结果 50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发生率为26.0%,其中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漏2例,切口感染、裂开2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6.0%。结论结肠癌急性梗阻,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并发症少,安全可行。老年人结肠癌急性肠梗阻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误诊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 27例(43%)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其中16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与急性阑尾炎并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1例术中未发现右半结肠癌仅行阑尾切除,术后1-11个月再次入院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13%)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其中4例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与慢性阑尾炎并存,行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9个月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16%)误诊为阑尾脓肿,行保守治疗,15—60天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12例(19%)误诊为肠梗阻,急诊手术发现右半结肠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6例行姑息肿瘤切除。6例(10%)误诊为肠套叠,术中发现右半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 有阑尾炎表现的右半结肠癌很难与单纯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相鉴别,常造成误诊;右半结肠癌常合并有低位肠梗阻、肠套叠。常造成误诊。提高对右半结肠癌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细致地体格检查,排除合并病症存在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龄结肠癌外科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 分析1994年1月至2005年5月外科治疗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治性手术切除71例(62.8%),姑息性手术切除36例(31.9%),单纯结肠造瘘及捷径手术6例(5.3%),术后有21例(18.6%)出现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1.8%)。结论 高龄不应视为手术禁忌;重视合并症的诊断及治疗,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与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远端胰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接受远端胰腺切除术的连续2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远端胰腺切除的手术安全性.结果 本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9% (60/223),死亡率为1.35% (3/223).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3/223).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病变原发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封闭方式、脾切除以及联合多脏器切除.影响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短;未发现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过长是远端胰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相关指标对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军  李静  李建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07-1208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对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一期肠吻合术30例,癌肿切除二期肠吻合术4例。Hartmann手术3例,姑息性肿瘤切除术6例,短路手术3例,单纯造瘘术6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3.5%。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以老年人多见,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术中根据情况选择术式,一期癌肿切除吻合术是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肠癌致肠梗阻42例分别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Hartmann结肠造口术和乙状结肠造口术。结果:4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吻合8例;行横结肠癌切除Ⅰ期吻合2例;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行Hartmann手术26例;直肠癌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6例。术后并发症7例(16.67%),围手术期病死率2例(4.76%)。结论:左半结肠癌致梗阻行Ⅰ期手术切除,Hartmann肠造口术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义明  任明扬 《西部医学》2010,22(5):833-834
目的评价梗阻近端结肠全切、回肠一结直肠吻合术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急诊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梗阻近端结肠全切47例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47例均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h,平均2.1h;术中出血50~150ml;术后近期无并发症。全部随访6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0.5~4次,平均1.8次,无营养不良发生,血常规及血生化正常。全组均感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梗阻近端结肠全切、回肠一结直肠吻合,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生活质量,是一种可供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选择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39例和对照组(传统根治术组)39例。观察两组结肠癌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淋巴结切除情况。结果:两组结肠癌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吻合口瘘、残端肿瘤残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肠癌患者平均淋巴结切除、阳性转移淋巴结切除、左半结肠淋巴结切除、右半结肠淋巴结切除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并发症少,切除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治疗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比分析我院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SCG,30例)和术中灌洗一期吻合术(ICIG,38例)治疗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病人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SCG明显短于ICIG,SCG发生切口感染4例(13.3%),吻合口漏1例(6.7%),无1例死亡。ICIG发生切口感染6例(15.8%),吻合口漏4例(10.5%),无1例死亡。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关不显著。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术及术中灌洗一期吻合术均为治疗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全面衡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结肠灌洗在急诊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中肠道准确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收治的 81例急诊左半结肠梗阻病例的外科治疗 ,1995年 5月前 46例术中未行结肠灌洗 (以下称对照组 ) ,1995年 1月后 3 5例施行结肠灌洗 (以下称治疗组 ) ,分析结肠灌洗对手术方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一期手术率提高 (92 .14 %vs.0 .78% ,P <0 .0 1) ,一期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 (0 %vs .86.92 % ,p <0 .0 1) ,伤口感染率降低 (5 .72 %vs .15 .2 2 % ,P <0 .0 5 ) ,住院时间 (天 )缩短 (17± 2vs .3 8± 3 ,P <0 .0 5 ) ,手术死亡减少 (0 %vs.13 .0 4,P <0 .0 1) ,肿瘤患者 3年生存率提高 (5 6.5 3 %vs.41.2 5 %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结论 术中全结肠顺行灌洗提高了急诊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能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林英健  齐玲芝  于燕  宋香谆 《吉林医学》2011,(34):7212-72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结肠腺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比较对照组及病例组两组间的C-反应蛋白浓度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病例组不同年龄女性的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男性的CRP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年龄男性及女性的CR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病例组及对照组男、女性的CRP值经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身高、体重均可影响两组男性、女性的CRP值。结论:CRP与结肠腺瘤有相关性,但是受年龄、身高、体重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因此,不能作为筛查结肠腺瘤及判断预后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Zhao YZ  Han GS  Ren YK  Gu YH  Lu C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7):2627-2629
目的 探讨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解剖学变异对降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4年3月至2011年4月76例因降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的解剖学变异类型,分析其对根治术后结肠吻合方式的影响.结果 纳入76例患者,结肠脾曲为系膜型者55例,游离型者7例,粘连型者14例;乙状结肠为常见型(Ⅰ型)61例,变异型15例(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例);结肠脾曲分型系膜型43例(78.2%)、游离型5例(71.4%)、粘连型9例(64.3%)行原位结肠吻合,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状结肠系膜分型中Ⅰ型56例(91.8%)行原位结肠吻合,与Ⅱ型[1例(14.3%)]、Ⅲ型或Ⅳ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乙状结肠变异类型,有助于降结肠癌根治术后选择合理的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崔澂  王润田  佟慧  王智华  邓郁青 《医学争鸣》2006,27(21):1969-197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MOX)对Colon26肿瘤细胞免疫抑制的体外影响. 方法:获取体外经MOX作用后再培养的Colon26培养上清,以不经MOX作用的Colon26同步培养上清作对照,观察其对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的NK杀伤和ConA诱导转化以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的IL-2Rα,CD3ε ζ 和CD3ε-ζ 表达5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定量ELISA法测定这些上清中TGF-β1,VEGF,IL-4,IL-6和IL-10 5种免疫抑制分子的含量,分析MOX下调Colon26分泌免疫抑制分子与上清免疫抑制作用的关系. 结果:不经MOX作用同步培养的Colon26上清,5种免疫抑制分子均可被测到,以TGF-β1含量最高;该上清对小鼠脾细胞5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MOX作用后的Colon26,其第一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和IL-10含量及对除NK杀伤以外的其余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45,0.032,0.001,0.0095,0.0005,0.000);与第一次再培养上清相比,其第二次再培养上清,TGF-β1含量继续显著降低(P=0.002),VEGF含量及对除NK杀伤以外的其余4项免疫功能指标的抑制,均明显提高(P值分别为0.029,0.0075,0.0495,0.0005,0.0005),其余无显著变化. 结论:MOX可明显下调Colon26肿瘤细胞TGF-β1和IL-10的分泌,通过下调所测5种以外的其他免疫抑制分子的分泌而影响Colon26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 下调肿瘤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MOX的抗瘤效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2,Ang-2)在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62例大肠癌和30例肠腺瘤手术标本中Ang-2、CD-34和ki67蛋白表达量,同时以1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Ang-2、ki67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均有高表达,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表达量少;肠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肠腺瘤样组织,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肠癌Ang-2与MVD和ki67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肠癌和肠腺瘤组织中过多表达Ang-2与肿瘤血管和肿瘤生长密切相关,Ang-2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及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腹膜后外科层面的解剖特点在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32例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例术中无1例副损伤。肝转移3例,局部复发2例。结论以融合筋膜间隙为主要外科平面,血管解剖明确、淋巴清扫彻底、外科平面清晰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抗瘤中药制剂对结直肠癌所致NK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三氧化二砷(As2O3)、川芎嗪(LHC)、黄芪(AMB)、氧化苦参碱(MOX)、猪苓多糖(PUPS)、蒿甲醚(ART)等6种中药制剂作用后的结直肠癌细胞Colon 26再培养上清,以不经中药制剂作用的相应上清为对照;MTT法检测不同中药制剂作用后再培养上清对小鼠脾细胞NK杀伤活性的影响,直接免疫荧光FCM法检测对小鼠脾细胞CD 3ε^-ζ^+表达的影响。结果对NK杀伤抑制的下调,As2O3、PUPS及ART之间未见显著差异(均P〉0.05,下调49.65%±8.86%),LHC及AMB之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下调78.15%±9.81%);AMB的下调作用最强。对CD 3ε^-ζ^+表达抑制的下调,LHC和PUPS的初始下调幅度未见差异(P〉0.05,下调88.04%±7.57%),AMB和ART的初始下调幅度未见差异(P〉0.05,下调50.00%±8.24%),MOX与其他中药制剂的作用之间均有差异(均P〈0.01,完全消除抑制并明显促进表达);LHC的下调作用最强。结论逆转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NK免疫功能抑制是中药制剂发挥抗瘤效应的机制之一。临床可考虑联合使用扶正祛邪类及活血化瘀类抗瘤药物组方,以调整患者不利于临床治疗的NK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8.
结肠胶囊内镜(CCE)是一种新的大肠检查手段,具备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结肠镜检查痛苦小,且无需应用麻醉剂和镇静剂。CCE对于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等疾病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作为一种新的技术,CCE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舒适、安全等特点使其有望推广应用于结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检中,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杨婕琳  翟明慧  张凡  赵东强 《西部医学》2021,32(9):1359-1363+1368
【摘要】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在结肠息肉、结肠腺瘤及结肠癌中的表达,分析Trx、TXNIP在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的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组)20例、结肠腺瘤(结肠腺瘤组)40例、结肠癌(结肠癌组)20例以及正常结肠(正常结肠组)20例,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Trx、TXNIP的含量,采用胰岛素还原法检测血清Trx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Trx、TXNI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Trx mRNA与TXNIP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结肠组比较,结肠腺瘤组与结肠癌组患者血清中Trx含量和活性明显升高,结肠息肉组、结肠腺瘤组患者与结肠癌组患者血清中TXNIP含量较正常结肠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腺瘤组和结肠癌组组织中Trx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而TXNIP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结肠组比较,结肠息肉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组织中Trx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TXNIP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rx在结肠息肉癌变中高表达,而TXNIP表达降低,表明两者都参与结肠癌前病变与癌组织的发生及发展,两者均在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模拟摇篮体位结肠灌注螺旋CT在大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对照研究的价值。方法 100例大肠癌患者根据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模拟摇篮体位,检查前10~15分钟肌肉注射654-210~20mg,自肛门注入500~1200ml的温水。增强扫描层厚为5mm,螺距1~1.5。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和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扫描图像及三维重组图像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结果模拟摇篮体位螺旋CT对大肠癌对T1、T2、T3和T4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71.4%(5/7)、88%(22/25)、96%(48/50)和100%(18/18),T分期的准确性与大肠癌的进展情况呈正相关。送检156个淋巴结中,CT检出134个,其敏感性85.9%。病理确诊淋巴结转移112个中,CT诊断转移98例,其特异性为87.5%。44例淋巴结转移中,N1分期准确性87.1%(27/31),N2准确性84.6%(11/13)。结论模拟摇篮体位结肠灌注螺旋CT扫描技术能够在术前对大肠癌进行较确切的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