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方法:6215例足月新生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技术检测心脏四腔观、心脏各腔血流,将产后B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与其产前B型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318例,其中房间隔缺损(房缺)236例、室间隔缺损(室缺)57例、房缺并发室缺1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合并房缺6例、法乐四联征合并主动脉瓣少量返流3例.漏诊290例,漏诊率91.19%.无误诊.结论:彩超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及合并畸形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51例房间隔缺损(以下简称房缺)均经手术证实,其中出现分型误差7例,合并畸形漏诊8例,分型及合并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0%,89.74%.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准确的首选检查方法,单纯房缺定性诊断准确率100%,分型及合并畸形的诊断仍有部分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超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5月,对本院胎龄为24~41周的1000例胎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进行胎心率、胎儿心脏四腔观及胎心各腔血流的检测,对由此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进行日后随访,并对其中引产者进行尸解。结果:1000例胎儿共发现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5例,通过随访及引产后尸解证实为可疑先天性心脏病的17例,漏诊2例。结论:胎儿心脏彩超检查技术,作为一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异常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在胎儿产前畸形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行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256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产前筛查,观察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三血管气管断面观察、主动脉弓及动脉道弓切面,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追踪和随访,以便进行验证。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14例患者均确诊,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5例、房间隔缺损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合并心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左右心发育不良2例。漏诊病例为室间隔缺损1例。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是准确可行的,对围生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超声监测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四腔心中疑有异常,临床发现胎儿心律不齐,以及母体有高危因素者共12例重点做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发现12例先天性心脏异常中,10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单纯性室缺2例,右位心、内脏转位1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7例;2例为心脏肿瘤,其中室间隔横纹肌瘤1例,多发性黏液瘤1例。12例心脏异常患者中2例同时合并其他器官结构异常,3例脐动脉A/B值异常,4例心律紊乱。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高危因素,胎儿心律失常及其他内脏畸形者,应重点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12月来我院产科进行产前诊断的5705例孕20~4l周孕妇。应用超声筛查5772例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即应用超声对胎儿的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和三血管切面进行筛查。通过计算掌握不同的切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参加诊断的5772例胎儿中,筛查出得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24例,在后续工作中发现漏诊的胎儿3例;运用四腔心切面发现了17例得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在这24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合并其他器官系统异常的有8例。结论:通过利用对胎儿的左右室流出道、四腔心和三血管切面进行筛查的这种方法,我们发现,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有很高的检出率,在临床上安全可靠,操作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24-225
目的探讨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产前诊断中心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胎儿产前畸形筛查对胎儿心脏病诊断及漏诊情况,对我院目前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和诊断模式进行临床评估。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等。胎儿心脏的超声诊断是在以上切面的基础上更多切面的检查。计算不同切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4365例胎儿中,其中胎儿畸形397例,产前超声诊断361例,漏诊36例,超声检出率为91.1%;其中心脏畸形26例,产前诊断23例,漏诊3例,超声检出率88.4%。四腔心切面诊断的敏感性为56.87%,特异性为99.65%。结论四腔心结合流出道切面对心脏畸形的宫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目前的胎儿心脏畸形的筛查和诊断模式可较全面地了解胎儿心脏结构,发现异常率高。临床上切实可行,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分段扫查法对胎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胎儿基本四腔室结构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及导管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和上、下腔静脉切面等扫查胎儿心脏,并对心内结构及血流分布进行扫查及数据测量,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并用相关数据反映先天性心脏病分型。结果本组胎儿心脏畸形共56例,经上级医院会诊、产后复诊和引产后证实。其中52例做出了准确判断;漏诊4例为室间隔缺损,包括膜周部缺损3例和肌部缺损1例,缺损处内径均<4 mm。结论利用彩超分段扫查法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在产前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做出比较正确的诊断。该方法具备相对安全性好、定位准确、无创伤等优点,对诊断严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意义重大,可作为产前排除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出生的730例疑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胸部多切面扫查,对其超声心动图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30例受检新生儿中,卵圆孔未闭27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05例,卵圆孔未闭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5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6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卵圆孔未闭6例,肺动脉狭窄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肺动脉吊带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永存动脉干1例,双主动脉弓1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1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应用优势众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芳  曾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24+126-124,12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高危胎儿产前心脏筛查中的临床意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超声医学科心脏超声室2008年8月。2011年8月联合应用五横切面筛查法对孕20~24周的1260例非高危胎儿进行心脏筛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0例,含严重先天性心脏病5例。其中8例经产前超声筛查检出,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法络四联症各1例)。所有患儿均本院引产后尸解证实(经论理委员会及家属同意),主要原因为胎儿体位异常、羊水过少以及母体腹壁过厚。结论对非高危胎儿在孕中期有专业人员实施产前全面细致的心脏畸形超声筛查.可使患有较轻的心脏异常疾病的胎儿在产前基本得到诊断并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保证在出生后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心脏彩超检查筛选52例先心病患者,在心脏彩超配合X线监测下行介入封堵术,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例。结果 51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术后6个月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ASD因术前评估测量有误,封堵失败。1例VSD术后出现三尖瓣中至大量反流。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监测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华  陈小华 《中国医药》2014,(5):725-727
目的 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中诊断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1 823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以上新生儿均在孕期22~ 24周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结果 在1 823例新生儿中,产前超声检出的复杂畸形先天性心脏病4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肺动脉狭窄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及单心室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28例,室间隔缺损14例(50.0%),其中膜部缺损10例(35.7%),肌部缺损4例(14.2%);房间隔缺损10例(35.7%);不完全心内膜垫缺损1例(3.6%);法洛四联症1例(3.6%);动脉导管未闭2例(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对胎儿及母体均无创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及新生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现尤其是严重畸形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五切面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晚期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标准胎儿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联合筛查法对3300例孕22周以上孕妇进行产前心脏病筛查,并进行单纯四腔心切面扫查法与5个切面联合筛查法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①四腔心切面的获取率最高,三血管切面为次,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最差(尤其在妊娠晚期时)。②受检的3000例胎儿发现心脏畸形108例,发现率为3.6%,其中复杂先心病90例,误诊5例,漏诊3例,复杂先心病的产前诊断率为9l.4%(85/93),室间隔缺损18例,产前漏诊8例。③108例胎儿四腔心切面显示异常53例,敏感性为49.1%,应用五切面联合筛法对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82.4%(98/119例),若将室间隔缺损排除在外,诊断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99.9%。结论五切面联合筛查法技术简单且方便实用,易普及推广,为胎儿超声心动检查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严重复杂的胎儿心脏畸形的产前筛选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检查孕20~40周的胎儿1560例,其中具有发生先心病高危因素孕妇22例,在常规检查胎儿发育的同时,观察胎心结构、形态及血流,对诊断为先天性心脏异常的胎儿引产后进行随访。结果本组共检出先心胎儿22例,检出率为1.41%。其中法洛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2例,心内膜垫缺损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二、三尖瓣发育不良并反流2例,大血管异常3例,心脏增大并腹水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理想方法和手段,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和确诊方法。方法对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前,误诊为冠心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殊性,容易漏诊和误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无死亡,均痊愈出院;对照组患者术后有1例患者死亡,余均痊愈出院。治疗组术后患者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死亡、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使用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重要意义,总结概括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本院通过对10981例进行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研究总结,通过对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孕妇产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及被认为是畸形胎儿的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对,确定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结果2981例孕妇中有107例(3.60%)胎儿检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在这107例胎儿中,单纯性三尖瓣反流胎儿有77例(72.57%),心腔内强回声光斑胎儿9例(8.73%),左室假腱索胎儿6例(5.60%),结构性心血管异常胎儿11例(10.28%),单纯性肺动脉瓣反流胎儿2例(1.87%),其中有11例孕妇选择引产。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方法,有利于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的可靠性、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B组60例,另设一健康C组60例。方法 A组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B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C组两种方法均应用,比较三组测量值。结果三组成像均良好,A、B两组所测LVMI、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VI)、左室每搏指数(LV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C组偏小(均P〈0.05);A、B两组所测LVMI、LVEDVI、LVSVI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具有简便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辐射剂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俊  程景林  郭杰  王爱玲 《安徽医药》2012,16(2):184-186
目的测定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患儿辐射剂量,探讨影响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减低剂量的方法。方法 2011年1月~2011年7月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共91例,分为三组包括房间隔缺损(ASD)3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5例、室间隔缺损(VSD)30例,通过收集所有病例的累积辐射剂量(CD,Gy),面积剂量乘积(DAP,Gy.cm2),透视时间[F(t),min],观察各组之间的区别。结果 ASD、PDA、VSD三组介入治疗中患儿CD值分别是(0.15±0.10),(0.31±0.29),(0.37±0.18)Gy,DAP值分别是(15.78±10.50),(33.11±31.35),(37.69±21.56)Gy.cm2,透视时间分别为(8.64±5.10),(8.15±5.23),(10.47±7.18)min。CD值与DAP值三种介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SD的CD值和DAP值明显高于ASD和PDA。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者,患儿的CD值、DAP值、透视时间差异明显。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是安全和疗效可靠的方法,但儿童患者对辐射更加敏感。操作者应通过操作技术水平,缩短透视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