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养生》2012,(6):18-22
2001年后印度的中国商人越来越多中国,已经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亚洲“金砖”两国,或较量,或对话20世纪,同样面对历史悲情与独立中印商贸之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印度传统医学在整个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南亚各国传统医学都受到了印度传统医学的影响。基于印度传统医学较高的成熟度,中医药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在印度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回首历史,中印两国在医药交流方面比较活跃,早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时,就曾派副使到达印度,并把中医药学传入了印度。南北朝时,中印佛教僧侣往来频繁。我国求法于  相似文献   

3.
印度巴纳拉斯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校长、著名外科医生、传统医学家乌杜帕教授于1982年10月18日~11月2日应邀来京讲学,并进行了参观访问。乌杜帕教授受到了中医研究院领导同志的热情接待,如期完成了讲学任务,并就中印两国传统医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等内容进行了座谈,为发展中印两国传统医学的合作交流作出了贡献。乌杜帕教授在京作了六次讲演,主要介绍了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Ayurveda)的历史和原  相似文献   

4.
观河 《东方养生》2012,(6):20-22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这争论从上世纪80年代回望到晚清都是重要的意识问题,中国与印度都在这样的转型困惑之中,独立与发展之后,文化省察,两国或许可以相互参见。  相似文献   

5.
印度与中国同属文明古国,在两国的交往过程中,以印度文化特别是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为主,而中国文化向印度传播则颇罕见,医学的情况也是如此,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针灸才被介绍到印度。本文针对中国与印度之间医学的交流以及针灸向印度的传播进行介绍,并对由此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针灸向印度传播的经历表明,人员往来并不是针灸传播的必要条件,一些看不见的因素比如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可能才是影响异族接受针灸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在今后的针灸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天台、华严和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三大流派,尤其以禅宗六祖慧能师徒的转化力最强,可称为中印圆融之最殊胜者,胡适长期细致玩味禅宗,弦外之意则是中国文化之复兴再造。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与印度人民有着密切、友好的往来。早在公元6世纪隋文帝时,印度天竺迦佛陀师就来到中国嵩山少林寺传教。少林寺僧精通武术与伤科秘法,世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为中医骨伤科的一支重要流派——少林学派。本文作者桑尼·科·博斯是一位印度骨伤科医师,他总结在西方与印度行医20余年的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折与脱位作了全面与系统的论述,尤其是手法整复、牵引固定及功能锻炼等方面,与中医正骨的原则是相符合的,很有值得借鉴之处。为了促进中印两国接骨技术的交流,福建中医学院王和鸣教授将此著力译成册,填补了国内尚无印度骨伤科医学译著的空白。鉴于译著较长,本刊摘要分期刊出,供中西医骨科同道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种都有引起。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慢性疾病,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并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总发病人数接近1亿,超过印度成为了糖尿病发病情况最为恶劣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苏婧 《中医药文化》2022,(3):235-248
从古至今,瑜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意象。一方面,它是被印度官方认可的传统医学流派;另一方面,它也是大众媒体上流行的时尚健康潮流。历史上的瑜伽与当今的瑜伽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符号断裂。通过对瑜伽两次传入中华的史料和文本的再考察,梳理瑜伽被文化挪用和符号置换的过程,发现在中印两大跨文化主体背后隐形的西方权力介入。在西方权力介入后,瑜伽的符号意指从特指转向了普世,使瑜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之间的符号界限变得模糊。对瑜伽案例的解剖,启发中医药在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中,应更加关注中医药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医学理念等是否得到了完整且系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都是从制度上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放在同等位置的国家之一,因此,传统医学在两国占据的比重及作用比较大。最近,全世界对于传统医学特别是天然药物的认识逐步升温,借此,中国和韩国试图向外扩展传统医学。两国都发表了  相似文献   

11.
在大连市仙居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她叫郭庆兰,是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的夫人。年届92岁的郭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谈吐甚健,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印两国友好工作,曾受到周恩来总理高度赞赏,称她为中印两国人民的“民间大使”。谈到她的长寿,郭老乐陶陶地讲述了自己的益寿之道。  相似文献   

12.
唐代初期,佛教迅速发展,中印交流频繁,不少僧人去古印度求学并且留下了著作文献,向中国介绍了古印度的文化风貌。其中,医僧义净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记载了古印度僧人的仪轨及日常生活,不仅有丰富的哲学、宗教及史学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医学的特点,在个人卫生、饮食及日常洗浴卧息活动等方面尤为突出,为我们还原古印度佛教医学特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宋代以后中印文化交流的特点,即宋代以后佛教文化逐步融入本土文化和海上贸易发展是其现实动力,论述了中印文化交流对宋代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海上贸易,尤其是大规模的香料贸易,大大丰富了中药资源库,促进了方剂的发展,并呈现出临床多用香燥的特点,打破了宋代用药格局;中印海上贸易作为现实动力,在建立官方药局和颁布成药药典的同时,促使了成药的规范化监制,为后世药物的标准化制备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此外,佛教文化对中医学的渗透改变了中医学的临床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促进了中国佛教医学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治疗疾病的历史均十分悠久。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其中药用植物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查阅两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共有药用植物及其炮制方法和临床应用,以期为两种传统医药体系的交流沟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的传统医学主要流行中医学和印度草药医学两大体系。此外,还有广泛的民间医学和大批乡村医生。印度草药医学主要流行于印度移民中间,使用本医学体系的草药手册。它的医生都在印度大学的附属医院里受过正规长期的教育。中国与马来西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关系。有的学者曾考证,中国和马来半岛早在公元前13至12世纪便已发生关系。汉代的史籍已经记载了那时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交通、贸易往来。此后,两国间的贸易等往来不断,中国药材是输入马来西亚的货  相似文献   

16.
“茶为万病之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上最早的野 生茶树生长于云南山区,后经四川、 秦岭传向内地,并经印度等国传向 世界。中国饮茶的历史已有4000多 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 周公”便是古之写照。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神 奇的解毒功能,使人们对它敬而远 之。魏、晋、南北朝以前,茶叶一直当 作药用。唐朝建立后,社会经济空前 繁荣,饮茶风气遍及全国,茶、酒并 称,成为日常生活的两大饮料。从传 统概念上说,茶有驱散疲劳、清思明 目、生津止渴、利尿止泻、清热解毒、 镇咳平喘和消食减肥等功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的支持和资助下,在中国驻印度使馆的协助下,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负责筹办的第二次中印传统医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2-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40多人.大会主席由原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黄光英教授和印度国家植物药研究所所长、印度参会代表团团长Dr.P.Pushpangadan共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中药学科主任王昌恩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印度卫生部传统医药管理局Dr.S.Thirunavukkarasu参加会议并致辞;大会特邀中印双方传统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16人作专题报告.本次会议得到了筹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济医学院副院长龚树生教授、附属同济医院院长陈安民教授亲临大会并作热情洋溢的讲话,使与会中印嘉宾倍感亲切.本次会议始终在热烈而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与讨论,中印科学家交流了双方在传统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沟通了双方加强合作的意向,增进了中印科学家间的友谊,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五轮学说的首见文献与初创时代,分析了古医家论五轮定位及其不同的原因,对中医学五轮之名白印度舶来、五轮学说是中印合璧产物这一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眼分五轮而分属五脏的思想完全可能是古医家在<内经>影响下的理论创新,而通行的五轮学说则是对<灵枢·大惑论>相关论述的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和印度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瑰宝,对提高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印度自身传统医学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主要以针灸为主。中印两种传统医学各具特色,可以互为补充。目前国内中医药在印度的相关文献较为缺失,通过收集中医药在印度的第一手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韩两国参类产品贸易竞争力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是中国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素有"百草之王"称号。以人参为代表的参类产品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的生产。中国与韩国均为参类产业大国,对两国的参类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改进中国参类产业。该文研究海关数据和COMTRADE数据库参类产品贸易相关数据,对中韩两国参类出口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韩国参类产品的竞争力高于中国,韩国参类出口量仅占中国15%,贸易额却与中国相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参类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